臺灣大學第29場跨領域學術交流會—電資學院

由電資學院主辦之第29場「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於2021年3月26日(星期五)傍晚5時30分在博理館101演講廳展開活動,此為本校持續促進各研究領域間之交流及加強各學院教師間之互動而積極推動之系列活動。當天包含管中閔校長、副校長們、教務、學務、研發等各一級主管及各院院長、教師、秘書等逾90位同仁與會,明賢秀士濟濟一堂。

本院張耀文院長開場主持並致詞感謝校方、各院代表及院同仁踴躍參與。本次交流會精心安排四個演講主題,豐富精采的演講課題除了展現出本院傑出的研究成果外,亦期能增進未來跨領域合作之可能性。

首先由王暉教授主講《微波系統跨領域的研究簡介》。王教授先從微波電路的發展講起,帶領我們了解微波科技應用之廣泛,並介紹三個跨領域應用實例,分別是天文望遠鏡系統、蜂群搜索雷達及5G應用。當天文望遠鏡系統與微波接收機系統研究結合,發展出能使觀測更有效率、更高敏感度的無線電望遠鏡,提供人類更全面的天文相關資訊;當微波系統結合昆蟲研究,開發出蜂群搜索雷達,能協助學者找到近年威脅蜜蜂存亡「蜂群衰竭失調症」之確切機制;而在5G技術中,微波通訊更能與無人機結合,用於遠距離虛擬實境影像即時傳輸之物聯網技術開發。微波系統在多元領域中的應用展現,令人感到驚艷。

接著由黃升龍教授主講《高解析生醫影像到價值創造》,先介紹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技術透過光散射產製高解析醫學影像之原理,又引領我們認識目前OCT技術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黃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OCT技術如何協助人們提早發現病變,除了最為人所知的眼科視網膜斷層掃描外,OCT技術還應用於檢測心血管病變及人體皮膚及內膜組織之早期癌症。黃教授闡述該技術之非侵入性特性以及成像速度將使其應用範圍更廣、更有效率,並描繪出未來高解析生醫影像器材的價值創造藍圖。

施吉昇教授主講之主題為《自駕系統的現況與挑戰》,自駕系統為當今全球研究發展的熱門趨勢之一,自動駕駛系統更為機器人等重點科技之研究核心。施教授先以充滿趣味性的機器人足球大賽影片,帶領聽眾認識目前自駕系統的發展。隨後更提及重要研究: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在與政府的合作下,施教授成功於臺中市進行了測試,並成為世界第一個在山間道路測試自駕巴士之案例。在施教授的演示下,帶出自駕系統的現況與限制,也令聽眾對於自駕系統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最後的主題《機器如何聽懂人說話》由李宏毅副教授主講,李副教授生動地介紹何謂人類語言處理技術,人類語言無論在文字或語音上均千變萬化,龐大的詞庫輸入、反覆訓練機器深度學習等,都是需要克服的挑戰。老師先為聽眾展示臺語語音辨識技術,隨後提到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自我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該技術克服標註資料不足的侷限,轉而讓機器可以根據網路上無所不在的大量未標註資料學習,機器只要在網路上閱讀大量文章、看過大量影片,不用人教就可以自行學會人類的語言,之後只要少量的標註資料進行微調就可以學會各式人類語言處理相關任務,令我們對於人類語言處理技術的多樣應用有了更多想像。

在一場精采的知識饗宴後,眾人合影留下美好的回憶,比肩而行向明達館的Living One餐廳前進,席間熱絡的交流與互動為未來創造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同時藉由難得的機會輪播分享各學院中英文招生介紹影片,也成為跨領域合作的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