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hool 首場D-Salon邀請金鐘獎吳米森導演談電影也聊人生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會是什麼樣子?」創新設計學院2022年12月12日首場的D-Salon活動邀請到吳米森導演以「Scene one, shot one , take two.」為題,與同學們分享自己電影經驗與人生的連結。吳米森導演於2015年就讀城鄉所博士班,是D-School「暖科技」課程學生,曾獲得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並在D-School開設「設計如何說故事」及在早上6點就開始的「影像戰鬥營」課程。演講開始從電影術語Take開場,人生很難有Take 2,但電影可以有很多次。每一次Take都能創造出不同的感受,然而往往在拍出First take之後,才是真正的挑戰,許多問題也會產生,而拍片就是在過程中創造可能性與解決困難。

生命是所記得而訴說出來的人生
米導帶大家討論兩個問題,記憶和回憶有什麼不一樣?過去和歷史有什麼不一樣?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人活過的歲月,而是他所記得、以什麼方式記得,而訴說出來的人生。」米導坦率分享在拍電影過程中曾有段時間感覺到很膚淺空泛,而他用第一次拍電影的經驗去找回那個模式跟狀態,這就是「突圍」,嘗試增加方式去引爆,這就是「創意」。

創作的東西可以預測未來?
創作過程好像是在講過去,但其實回憶過程彷彿也在預測未來。米導在2014年拍一部公視委託案「關於二十,以及__」,這是關於年輕人的故事,但都不是拍年輕人,而是長大後的年輕人,邀請在各個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四、五、六年級生,談談當年的青春空白鍵是什麼樣貌?

從電影看人世間的短暫因緣際會
提到電影和生命的關係,米導以《金剛經》四句偈文作為啟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而將每一句最後一個字倒過來念,即是「觀電影法」。人們常說時間過得好快,卻很少說時間過得好慢,但其實這兩者某種程度上是一樣,時間甚至可能是不存在的,而人世間的一切可能都只是暫時性的因緣際會,用這樣的方式看生命、看世界,就是電影。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有時時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是泥巴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米導引用魯藜《泥土》,勉勵同學用更豁達的態度做事,讓事情產生意義,並且去突圍。鼓勵想從事影像創作的同學們,喜歡某位導演或作品是很好的,但千萬不要刻意去模仿,應該是看了某部電影、某些作品,讓它促使或啟發創造,走出風格。「影像戰鬥營」規劃於暑期密集課程進行,預計駕馭帆船出海,該課程也是「音像設計領域專長」課程之一,除技術層面精進外,將培養跨域合作能力的影音藝術創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