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辦理臺灣大學第37場跨領域學術交流會

臺灣大學為促進各領域交流,自104年開始,由各學院輪流舉辦跨領域交流會,邀請校院主管及各院教師參加,以促進各院間研究領域的認識及跨領域合作的機會。

理學院於辦理臺大第37次的「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與會人士包括校長陳文章、副校長廖婉君、副校長張上淳、研發長吳忠幟、學務長朱士維等校級主管,以及各學院師長、秘書、同仁等共90餘人。活動在陳校長及理學院院長吳俊傑的致詞後揭開序幕,由副院長吳俊輝擔任主持人,依序介紹4位主講人進行4場跨領域的交流演講,簡介如下:

一、 物理學系教授邱雅萍「下世代前瞻電子元件之量子檢測」:電晶體尺度越做越小,零度空間的缺陷及一度空間的異質介面特性,將關鍵影響其在小尺度下的元件電性表現。掃描穿隧顯微鏡(STM)是當代可檢測原子級形貌結構和電子能譜的利器。邱教授實驗室利用此利器,同步結合施加臨場偏壓的功能,在臺灣架構可臨場檢測前瞻半導體元件次奈米級缺陷、介面電性相關的研究課題。

二、 化學系教授劉如熹「新世代跨領域之光轉換材料」:藉由無機材料的配方與合成、分析及應用三個核心技術為基礎,發展各種可應用於以下的材料。(一)於照明或背光含螢光粉或量子點的發光二極體的光轉換光材料。(二) 於能源的水分解產氫或全固態鋰離子電池與金屬空氣電池的光轉換電材料。(三) 於生醫奈米材料的熱療或光動力治療的光轉換熱材料。

三、 地質科學系教授劉雅瑄「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介紹臺大新成立的「新探勘科技研究中心」,為達成2050淨零目標,推動綠能與二氧化碳封存技術整合及大數據分析。

四、 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智慧保衛戰:養腦防老的科學」:隨著社會步入超高齡化,阿茲海默症患者數量飆升。透過以科學為基礎的客製化認知鍛鍊(趨吉)、控制血壓、血糖,以及利用後天學習逆轉風險基因(避凶)等非藥物方式,可促進精準健康,延緩大腦的退化。

全體與會人員會後持續交流互動,為未來的跨域交流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