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第40次跨領域學術交流會—社會科學院暨法律學院

臺灣大學為積極促進各學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24年12月17日由社會科學院及法律學院在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聯合舉辦第40次跨領域交流會,包含校長陳文章、多位校級長官、各學院院長及教師們共80多位參與。

交流會由陳校長揭開序幕,接著由社會科學院院長張佑宗及法律學院院長王皇玉依序介紹5位主講人進行4場跨領域交流演講。演講簡介如下:

  1. 社科院曾煥凱執行長及王道一教授主講「臺大網路調查平台簡介及應用」:
    • 臺大動態民調計劃執行長曾煥凱—「臺大動態民調計畫」:臺大動態民調計畫 (NTUWS) 為一個整合多種第三方測評系統、多元推播模式,擁有近五萬名註冊用戶的線上調查暨樣本庫,提供研究者一個可負擔亦兼具樣本代表性的線上測評平台。自2020年7月以來,此計畫已協助超過30個來自不同國家、學科的委託者執行超過80個涵蓋各議題領域的訪調案與測評研究。期望在未來持續擴展此計畫的應用性。
    • 經濟系教授王道一—「使用臺大動態民意問卷平台進行『最小唯一者勝』實驗」:使用臺大動態民意問卷平台,每2週進行1次『最小唯一者勝』的經濟學實驗,邀請人們從1到9999選擇一個數字,選到最小且沒有別人選的數字就獲勝。初步結果發現人們偏好選擇質數等特殊數字,且新手和老鳥的行為不同,導致整體分布往均衡移動的趨勢會被新手的加入拖累,不像在實驗室中很快就收斂到均衡。
  2. 社會工作學系教授趙曉芳—「高齡跨領域研究經驗分享」:
    分享社會科學在高齡研究的多元視角,涵蓋健康照護、長期照顧、社會參與、就業學習等面向,強調需從個人、家庭到社區等多層次系統來理解老年議題。趙教授也展示多個高齡跨領域研究案例,包含醫療與社工合作的遠距醫療模式、結合資訊管理的失智預測研究、整合地理資訊的高齡友善環境分析,以及與法律合作探討失智者服務使用與權益保障等,最後也提出AI與社福/社科結合的合作願景。
  3. 法律學院教授許恒達—「侮辱罪與言論自由」:
    許教授分析言論自由與侮辱罪的邊界問題,並透過多個案例說明言詞侮辱行為的認定標準,例如使用「黃臉婆」尚未構成侮辱行為。至若針對網路帳號的侮辱,當該帳號有可得連結特定個人特性,亦成立侮辱罪。王皇玉院長又補充,公眾人物需承受更高耐受度,較不易成立侮辱罪。
  4. 法律學院副教授顏佑紘—「人格權之保護—以非金錢賠償之救濟為核心」:
    顏副教授以「人格權之保護—以非金錢賠償之救濟為核心」為主題。其舉「搜尋引擎蒐集資訊案」為例,某球隊經營者雖涉及職棒假球事件,但其已無罪確定,惟在搜尋其姓名時,會顯示他涉及打假球且揭露其他隱私時,其是否得請求Google刪除搜尋結果?法院認為,涉及公共利益之訊息不得刪除,此即反映出臺灣法律對公共利益的重視。

本次交流會圓滿結束,各場演講皆獲得許多共嗚,為未來跨領域合作奠定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