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會議 — 粒線體會議 順利舉行

臺灣大學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與臺大醫院尖端醫療發展中心承辦頂尖國際學術會議的「Keystone Symposia - Mitochondrial Bi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2025年1月13日至16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吸引來自19個國家超過140位國際學者及逾64位國內研究人員共襄盛舉,臺大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亦部份資助20位的臺灣學生參與此次盛會。

Keystone Symposia 為非營利組織,專注於舉辦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研究的頂尖國際學術會議。此會議經常邀請相關領域諾貝爾獎得主或最頂尖科學家發表研究成果,提供最新研究方向的跨國界、跨世代深度交流。

會議聚焦於粒線體在細胞訊息傳遞、代謝、免疫和神經退化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深入探討其在疾病機轉與治療策略中的潛力。UCLA助理教授Lena Pernas研究細胞代謝對癌症和衰老的影響,Cytokinetics Inc.副總裁Anne N Murphy探討神經發育及相關疾病的機制。Louis Pasteur University教授Johan Auwerx則分析能量代謝與代謝疾病的關聯,而Navdeep S Chandel研究細胞如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適應環境中的氧氣變化。這些研究提供粒線體在健康與疾病中重要角色的全新見解。在45場口頭演說與超過百篇海報論文發表發表後,均有5個以上提問,深入解析尚未發表的最新成果激盪未來研究方向與合作機會。

為深化國際學者與臺灣學子間的交流,臺大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特別安排文化延伸活動,共有157人次參加。包含參訪龍山寺、臺北夜市、臺大校園與臺北動物園等地。這些活動不僅促進跨文化理解,也讓未能正式參與研討會的學生與研究人員能與頂尖學者互動。

數十位學生志工也參與此次文化延伸活動,臺大生技與食品營養學程同學王建成分享,透過導覽與學者交流,深感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也對學術職涯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廖叡芬同學則提到,在「粒線體茶會」與夜市導覽中,學習如何自信應對專業對話,並拓展LinkedIn學術人脈;另一位學生則表示,觀察活動規劃與現場運作細節,讓他更加體會學術活動幕後的辛勞,並增強組織與溝通能力。

此次會議與延伸活動圓滿落幕,不僅彰顯臺灣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更強化臺大國際學術交流的重鎮地位。Keystone官方亦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列為未來國際會議長期合作地點,象徵此次活動的高度肯定與長遠價值。

Keystone Symposia 會議地點多位於北美地區,一直在亞洲尋找合適的長期合作夥伴及據點以拓展學術研究交流能量。過去雖曾二度於臺灣舉辦會議,但此次會議的空前成功促成 Keystone Symposia 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列為 Keystone Symposia 列為全球 20 個據點之一,代表認同臺大及臺大醫院的研究水準、臨床整合資源、學術號召以及舉辦頂尖國際學術會議能力。未來臺大及臺大醫院將定期參與 Keystone Symposia會議議題設定,並得推薦會議之 Scientific Organizer,提高臺大及臺大醫院優秀學者的國際學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