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院揭牌創立大學部甄試學生逾1800人

八月一日陳校長主持本校新創立生命科學院暨院內二系七所揭牌儀式,陳校長致辭時表示,生物基礎研究及應用科學領域,已非培養傳統的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人才所能勝任,因此,重新整合理學院和農學院部份系所,成為二系、七所,跨領域合作,並在校內多位教授大力推動下而設立生科院。校長也勉勵生命科學院內師生組成研究團隊,配合發揮彼此專長,以提升研究水準,成為支持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的重鎮。

揭牌儀式後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介紹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潘子明教授之新發現-低膽固醇蛋。生命科學院林曜松院長表示,目前生命科學之教學與研究趨勢,已打破原有以生物形式為區分的方式(如動物學、植物學、魚類學等),而改為以研究對象之組織層級做整合(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及演化學等)。而生物基礎研究及應用科學各領域,諸如基因體研究、蛋白質體研究、生物科技、細胞分化、胚胎發育、神經與動物行為的研究、逆境生理、生態與保育等,均已躍為生物科學之主流,這樣的發展已非傳統-單獨以動物學或植物學或微生物學專長之人才培育方式所能勝任。

為順應世界潮流及未來生物科學的發展趨勢,國立台灣大學於民國92年成立生命科學院。本學院包括大學部二系與七個研究所,二系為生命科學系和生化科技學系,生命科學系以生物學為基礎與主軸,而生化科技學系則從化學的門徑與角度,分別探索生命科學。此種規劃使本校之生命科學院深具豐富而且多元之特色。「生命科學系」由原理學院的動物學系、植物學系與漁業科學研究所成員所組成;而此三單位的同仁亦重整組合成為五個研究所,分別為「動物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及「分子生物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化科技學系」由原理學院生化科學研究所與農學院農業化學系農產製造組調整而成,而此二單位的同仁亦組成「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與「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的修業年限各為一至四年及二至七年。

大學部之教學以培育廣泛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知識及堅實基礎科學背景之人才為主要目標,而研究所之訓練著重於培育專精於生命科學各重要領域之高級研發人才。生命科學院強調跨領域之合作、鼓勵院內師生組成研究團隊,配合彼此的專長發揮,以提升研究水準,期使本校生命科學領域成為支持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之重鎮。

生命科學院專兼任教員多達百人,專精領域豐富而多元。七個研究所各具特色:涵蓋生命領域中動、植物及微生物;自微觀之「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至巨觀的探討生命與地理環境互動之「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同時涵蓋科學基礎理論及部份產業科技之研究。在未來幾年內,生命科學院也將積極參與基因體研究計畫,以期在後基因體時代的研究主流-「功能基因體」研究上佔有一席之地。此外,生命科學院系所之分配完整且關係密切,追求系所之間的合作無間為本院特色之一。

生命科學院八月一日才正式成立,但是在半年前便獲得全台灣應屆畢業之高中生與大學生之青睞。今年報名甄試生命科學系與生化科技系的優秀學生合計逾1800人。而報考生命科學院各研究所之人數也比往年倍增;例如報考生化科學研究所及分子生物與細胞學研究所的人數也高達310與341人,其錄取率只有10.3 %與5.5%。

生命科學院首任院長為原動物學系林曜松教授,長年以來,培育國內生態學人才並推動生態保育相關工作,曾經擔任台大動物學系主任,目前仍擔任「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