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全國各院校提升教學品質卓越教學國際研討會互相交流分享經驗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我國備受重視,而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首要工作即在於人才的培育。為達成此一目標,教育部特委託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承辦第二屆「卓越教學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教學中心主任及專家學者分享經驗,以協助國內各大學籌設教學發展中心,並推動教學發展相關業務。本研討會於11月27日至29日假本校第二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與會人員包括教育部代表、國內各大學校長或教務長、國內外教學中心主任及各校教學卓越計畫相關人員等近三百人。大會為方便國內參與者充分溝通瞭解,安排有同步翻譯設備,並於會場設立教學資料展示區,供各校彼此觀摩學習。
李嗣涔校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隨著大學教育越來越趨普及,進入大學的學生背景也越來越多元化,因此大學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法,以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李校長也表示好的教師並非天生,而是經過學習,因此希望藉由這次研討會,可以讓國內相關人員有對話交流的機會。研討會第一天除了開幕儀式,主要由美、英、澳、香港等地六所著名大學的教學中心主任,介紹其經營理念及實際運作情形。率先登場的麻州大學安默斯特教學中心主任Dr. Mathew Ouellett 以教學中心這個機構在美國被賦予的責任為題,說明教學中心任務的演變。他指出美國的教學中心絕大多數都是由專職人員負責,以創造教學卓越的文化為主要目標;而目前美國教學中心工作的重點在於讓教學能夠配合學生學習的方式,而非要求學生適應老師的教學。第一天的六位講者來自四個國家,雖然其個別情況不同,然而他們的報告有以下兩項共通點:一、教學乃大學之重要任務,值得投入精力與資源。二、學生念書固然需要學習,老師教學的方法同樣也需要學習,而教學中心的角色就是協助老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其充分發揮成效。
研討會第二天由國外教學中心專業人員說明其服務項目,包括教師專業評量、教學助理訓練、學生學習諮詢、教學科技運用等。四位演講者的報告都圍繞在同一個最終目標,也就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喬治城大學教學中心主任Dr. Barbara Craig指出在教師專業發展裡的評量應該是以學生的學習為焦點,而非表面地評鑑教師的教學。而主講教學科技的麻州大學安默斯特教學中心副主任Dr. Mei-Yau Shih也表示教學科技融入老師的教學後,就會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大幅提升熟悉電腦科技的千禧世代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第三天由國內已成立並有運作經驗的教學發展中心主管任或教務長分享其經營經驗。目前國內的教學中心彷彿新生期的嬰兒,組織編制也大致相同,都有針對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部份,也有促進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區塊,以及提升教學科技的功能。也因為大家都還在起步期,因此東吳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何希慧主任提醒大家從小做起,有多少人做多少事,而不要一開始就以包山包海的方式擴張業務。最後的綜合座談中,與會者一起討論建立全國性合作網絡的可能性。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江宜樺主任建議下一屆研討會以「如何合理評量教學成效」為主題,獲得與會者一致贊同;江主任並提出國內教學發展中心可以成立類似國際高等教育專業與組織發展的組織(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POD),以作為國內相關人員長期成長及溝通交流的平台,此一提議獲得熱烈的迴響。
三天的研討會在綜合座談後圓滿結束。其中許多與會者乃是全程參加,而絕大多數的來賓都表示收穫良多,並肯定本校對協助全國各教學中心的貢獻。如同國外講者所反覆強調,「建立社群」乃是教學中心初期發展的重要工作,相信國內所有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員,都需要持續參加類似此次本校舉辦的研討會,以分享經驗、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