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小雁歲末相聚 肯定以人性化方式提升教學品質

期末考週接近尾聲,圖書館內學生爆滿埋首苦讀的盛況慢慢消失,考完試的學生們歡欣地成群相約慶祝,終於可以從期末考的煎熬當中解脫,迎接寒假的到來。

不過總圖地下室的學習開放空間到學期最後一天下午還是很熱鬧。走進去發現,今日在這兒熱列討論的不是「微積分」、「統計學」或者「有機化學」,而是本校許多關心教師成長與參與飛雁計畫的老師們,前來參加教學發展中心所舉辦的「新進教師期末聯誼茶會」。

茶會主要的目的是讓近年來的新進教師們有機會相聚交流,談談一學期下來的工作心得,以及對中心所推動的各項計畫提出建議。本次會中莊榮輝主任簡介了「教師教學成果評量表」與「教學歷程檔」的設計理念,傾聽與會老師們的回饋意見,作為日後規劃時修正的參考。其中,社會系陳東升老師提醒以量化指標來評估教師的教學表現,可能有無法預測的不良後果。但教務長也強調,目前的評量表是給老師們自由選擇,以作為將來準備評鑑或升等時,所應收集文件與資料的參考與提醒,並不會強制系所或教師們使用。

教學經驗傳承計畫人性化 大雁小雁互道感謝

茶會的後半場由參與飛雁計畫的教師分享運作情形與收穫,不管是負責帶領的資深教師,還是仍在探索學習的新進教師,說起與對方的互動時,都是充滿了感謝,現場氣氛溫馨、感性。

同屬醫學院的免疫所伍安怡老師與分醫所的徐立中老師都是女性教師,兩人也都有在國外待了十多年才回國教書的經歷,因此伍老師在適應台灣學術生活與申請研究計畫的技巧上,提供了徐立中老師不少建議。徐老師表示,初次見到伍安怡老師時,就被老師的氣質吸引,自認為個性毛躁的她發覺,伍老師不疾不徐的態度總是能讓她焦慮的心情安定下來,這種來自精神上的幫助對她而言是最珍貴的。

農經系的張宏浩教授則是因為讀過公衛系江東亮教授的許多文章,發現跟自己的研究領域剛好相關,一直很敬佩老師對台灣公共衛生的深入研究。在與江東亮老師的會面中,離開國內很久的他得以快速了解不少國內的發展。也因為飛雁計畫中制定了基本的見面次數,他們得以建立固定會面的習慣,有了比預期更頻繁的交流。張老師開玩笑地說,計畫唯一的壞處是因為他們剛好都喜歡吃牛肉麵,每次相約共享美食使他這學期變胖不少。

地理系簡旭伸老師的mentor是過去就已經認識的社會系陳東升老師,他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從老師那裡獲得教學跟教育的熱情。簡老師曾經擔心自己教書的熱情有一天會消逝,但是陳老師告訴他,看到自己學生再回來教書時的感動,使他體會到世代傳承與知識交替的使命感。除了精神層次,陳東升老師也曾對他英語授課的教學法提出挑戰,給他教學技能與理念上的指導。

相對於小雁豐富的收穫,身為大雁的伍老師說雖然是「大雁帶小雁」,但她也獲得了許多珍貴的回饋。當伍老師在指導學生碰到挫折時,徐立中老師提供她不同的看法使她因此獲得鼓勵。伍老師認為這個計畫使她有交到新朋友的感覺,是她目前在校內看過「最人性化的一項計畫」。

陳東升老師則肯定這個制度為老師們創造了一個溝通對話的機會。研究都市社會學的陳老師很幽默的說,資深老師提供小雁那麼多經驗一點也不吃虧,因為簡旭伸老師常常把他整理的都市調查資料寄給他,「光是這個我就賺太多了!」

在一片笑聲中,會中的分享也暫告段落。停課後,老師們還不能像學生那樣幸福放假去,不僅研究工作沒中斷,還需趕忙送交各種資料以及成堆等著批改的考卷與報告,因此出席人數比預期少了一些。不過,參與老師能直率地給予中心建議,在對話與分享中也不時傳出爆笑聲,可說是一場開放又輕鬆的溫馨聚會。文/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