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門學習書院系列演講之五

時間:2008/09/01 (ㄧ) 13:30~14:30地點:臺大新體 3F講者:蘇以文 (臺大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相信很多人學英文的經驗頗為挫折。從小到大,你花多少精力在準備英文,可是聯考成績是不是如你預期?學習效果是不是和花費的心力成正比呢?學習一個語言需要有方法,在這個演講,我希望和各位分享學英文的方法和策略。當今學英語已經成為全民運動,在我們的求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曾為英語費了許多心力。我苦心思考將這次的演講題目定為「我為 “英語” 狂」,而不是「如何學英語」,是希望讓各位能有不同於上課一般嚴肅、無奈的心態,來聆聽接下來的演講。

北京奧運期間,一位新加坡記者到北京採訪時,發現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孩童,全都在熱中學英語,於是寫了一篇名為「我為英語狂」的報導。北京政府大力推行雙語化的標識,其中一座中華民族園被譯為 Racist Park ,可是 racist 是這樣的意思嗎?一個字在字典上的意思,與和其他字合起來時的意思,往往是不一樣的。靠字典學英文,下場可能就是如此。

與國際接軌

推薦大家一本好書 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各位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公民,生活在此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的時代,必須有效率地去接觸國際事務、掌握世界脈動,並且用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換言之,必須有效地接收國際資訊,並且能消化反饋,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二十一世紀公民。在表達的過程中,必須學習許多技巧,才能和別人溝通。哈佛大學約每 25 年做一次課程重整,為的就是因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狀況。 25 年前左右重整時,他們將 team work 概念推行到課程中,說明了必須和他人面對面溝通、合作,而不是只會面對電腦作業,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二十一世紀人。而語言是溝通的關鍵工具。

各位可以自問為何要學英文:因為必修?因為要獲得好成績?因為想和外國人交朋友?為了獲得更高的薪水?各位不妨在選課前捫心自問,並在課程結束後檢討自己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大學生和高中生不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為自己做規劃並且為自己負責。因為地球是平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已經落伍,透過國際交流,我們可以從他人的差異更認識自身的獨特。

轉換文化思維

英文好不等於有國際觀,但學習英文可以幫助你暸解世界上另一群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思考模式,因為語言正是思維的表徵,思維會透過語言有意無意地被傳達出來。因此,如果無法轉換思維,便無法學會另一個語言;如果無法了解這個語言的思維,就算口音再標準、句子再正確,便無法進入這個語言的世界。每個語言背後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舉例來說,時間觀念是長期文化培養而成的,對東亞人來說,約定時間的前五分鐘和後十分鐘之內都算是準時,對德國人來說,只有約定的時間點才是準時,而西班牙人 party 開始的時間則是比約定的時間還要更晚才對;歐美習慣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亞洲的人際關係則是錯綜複雜;亞洲的學生即使有很好的想法,也不大舉手發言,但歐美學生不管有沒有想法都喜歡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歐美老人退休後喜歡養狗作伴,亞洲老人則以照顧孫兒為樂。語言反映文化思維,學語言必須入境隨俗,比方說,英文就沒有「含飴弄孫」這樣的辭彙。

動機與方法

如何有效學習英文?首先要釐清動機,還要講究方法。一學期一門三學分的課,不過54個小時,大學四年能學的書其實非常有限。因此課堂上不僅是吸收課本知識 (有魚吃),更要學習讀書的方法 (釣魚的方法),才能終身學習。根據我個人的研究,一個從小英文成績表現好、受師長稱讚的學生,將來英文會越來越好,學習的 motivation 很強。相反的,一個在國一開始學英文便屢受挫折的學生,除非自己有很強的動機,否則將來要把英文學好並不容易。因此,要尋找最吸引自己的東西,建立學習的動機。例如有的人很喜歡 NBA 球員,為了看懂英文的籃球雜誌,便開始努力學英文,這就是他的動機。同儕壓力、競爭和優越感也可以是動機。有了動機,就能找到趣味,或者反過來先思考能引起自己興趣的事物,從而找到學習語言的動機。很多人畏懼、厭惡學英文,是因為覺得自己就是學不好。除此之外,不敢開口說英文、唸英文,光用眼睛讀英文,是學不好英文的。必須開口說、張耳聽、用眼睛閱讀、提筆書寫並且用頭腦思考,將這些部份全部連結在一起,才能學好英文。在台灣這樣非英語環境學習英語,固然不容易,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有恆心和信心。

策略與心態

知名語言學家 Rebecca Oxford 提出:策略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任何一種學習到了某個程度都要講求策略 (learning strategy):任何一種可以幫助你存取 (儲存、取出) 或使用新的語言的過程都可以算是一種學習策略。換言之,只要是你認為可以幫助學習的方式,都是一種學習策略。語言的學習策略就是任何努力、企圖改善自己語言的能力,以便把這個能力變成自己的「中間語」(interlanguage)的企圖。要學好一種語言,最重要的是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是學英文,而是「玩」英文、「用」英文。任何一個東西如果冠上了「學」字,便聯想到了上課,彷彿被套上了千斤枷鎖,便不再是那麼有趣了。所以,試著去「玩」英文、「用」英文,浸淫在英文的世界中,以英文思考。如果現在有人要你用英文說出身分證字號,你便會開始想英文數字的說法而說得結結巴巴,因為數字是語言中最困難的部份,如果哪天你能夠下意識、不假思索地說出英文的數字,那麼你的英文便能學得很好。除此之外,學習語言的態度要積極,不要害怕出錯。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說錯是我們的權利;口音不夠字正腔圓也不要緊因為原本就沒有真正的標準口音,能溝通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害怕問問題,也許就是問了一些笨問題,才能發現許多有趣的資訊。學好英文,要有好奇心、勇於嘗試,為自己製造很多學習的機會,並且善用上下文和字典工具主動分析語言的規則,遇到不懂的詞彙先用上下文猜測意思,再查詢字典。國外生活經驗和其他語言的學習經驗也都能幫助你學習一個語言。

聽說讀寫

聽的方面,網路上有許多聽講方面的資源,可以好好善用,提升自己聽的能力。説的部份,可以先像鸚鵡一樣從模仿做起,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礙,長期模仿native speaker的語音、語調、說話速度,三者缺一不可。讀的方面,要能做到預習、快讀、預測、推論、結構分析、背景知識各個面向。寫是最高階、最困難的部份,可以依照Harry & Duncan Carter在 “The Committed Writer: Mastering Nonfiction Genres” (1986) 一書中提出的TASKMAP原則練習 (Thesis、Authority、 Start、Kinds of material、Mode、Audience、Projection) 。換言之,聽說讀寫都是有方法和策略可以去練習的。此外,可以多注意動詞的用法,因為動詞是文章中最生動的部份。語言的功力不是在於用很難的字,而是能夠用簡單的字傳神地表達意思。因此要能善用字典與辭典,常常英文能力越好,讀起字典、辭典甚至諺語辭典會越有趣味。另外要記住,並沒有所謂的「標準英語」,因為每一種語言都需要俚語、俗語與行話的存在。

因此,要學好英文,必須先培養興趣,同時訓練舌頭,讓舌頭肌肉習慣說英文的動作,這樣頭腦傳達語言訊息時反應也會比較快。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只有基本功。要讓自己不害怕英文、善用週遭資源、浸淫在英語環境去聽說讀寫,甚至參加考試,都可以幫助英語學習。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趣味的學習 (have fun)。

何謂最好的英文學習法?找出屬於自己、最適合自己、又能樂在其中的方法,就是學習英文最好的方法。

整理:賴慧玲 (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