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念大學要選臺大呢?97 學年【新生入門學習書院系列演講之六】

時間: 2008 年 9 月 1 日、地點:臺大視聽小劇場、講者:謝豐舟教授 (臺大醫學系教授)、

講題:臺大真好玩、對象:醫學系、牙醫系、醫技系、護理系 97級新生

很高興今天可以跟同學分享一些學習經驗。成大或陽明都有醫學院,為什麼大家單單選擇臺大呢?想必是為了「臺大」這兩個字來的,所以大家如果只念了醫學院,而沒有念到臺大就很可惜,我也是快到六十歲才想到這個問題。

大學的由來

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大學?就定義而言,大學是追求高等教育和研究,給你學位的地方。 “university” 這個字源於拉丁文 “universitas” ,意思是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 。

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人,開始對希臘羅馬文化感到興趣,他們創辦 universitas 就是希望可以重建 Academy of Plato 的精神。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是西元 425 年創立的康士坦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Constantinople) ,它在西元 849 年得到統治者 Michael III 的承認。後人認定康士坦丁堡大學為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是因為它已具備現代大學的特徵,包括研究、教學、自治和學術獨立。其後在阿拉伯世界和歐洲陸續出現類似的 機構,如 University of Bologna (1088) , University of Paris (1150) , University of Oxford (1167)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209) 。

中世紀之後有啟蒙運動、文藝復興、宗教革命、 政治革命,可以想見現代大學的形成受到當時很多外在環境如文藝復興的影響。到了十九世紀,世界上的大學分成兩種形式:德國式和法國式。德國式又稱洪堡德式 (Hambolt) ,重視自由、研討和實驗室;法國大學則受到嚴格的管制。直到十九世紀,宗教仍在大學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十九世紀末,法國式的大學就漸漸消失了,德國式大學取而代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大學更是普及到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大學教育。

文藝復興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本主義 (humanism, humanity) ,大學既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自然重視人本主義 (humanism, humanity) 。通識教育本名為 liberal education ,意思是使人自由的教育,其目的在使人脫離神權、君權、威權的控制,使人成為一個自由思考的人。具體來講,通識教育包括:

1. 廣泛的學習:所以醫技系不會只學醫技系的東西,牙醫系也不會只學處理牙齒。2. 批判精神 (critical thinking) 的培養與實踐 。3. 終身學習。

這三點其實也是人本主義的內涵。今天各位念的是醫學,所要面對的對象不是IC也不是飛機,而是「人」,所以醫學絕對比其他學科更應了解並實踐人本主義,因此我認為好的醫學教育必然要有好的 liberal education 。這些都是我這幾年才想通的道理,各位也可以好好想一想。

臺大的由來

了解大學的由來之後,我想問同學一個問題:為什麼念大學要選臺大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要說說臺大的歷史。今年剛好是臺大創校 80 週年,但你也會看到“改制 59 週年”的字眼,這是因為臺大的前身其實是 1928 年 4 月 30 日開校的台北帝國大學,到了 1945 年 11 月 15 日才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台灣史學者莊永明先生說:「有了台北帝國大學,才有今日的國立臺灣大學」。知道臺灣大學,一定要知道台北帝大。這句話呈現出我們的歷史不可切割的事實。臺大可說是台灣唯一真正的綜合大學,我們有 diversity ,也有 history 。當然你要懂得利用這些資源,來臺大才有價值,否則,如果你念的是南一中,念成大反而離家比較近。

大學生存指南

接下來跟同學分享幾個大學的生存指南,或許不是完全正確,但至少是假若我重念一次大學,我絕對會注意的要點:

第一點:在這跨領域的時代要儲備足夠的核心內容 (core contents) 。所謂核心內容指的是雖然內容不多但卻非常重要 (essential) 的知識, Wikipedia 就是擁有各種核心內容的資源庫。更進一步可以參考 Science 或 Nature 這兩本雜誌,同學未必要看裡面高深的論文,看看 news and views 或是 books and arts 的部分就可以受益匪淺。你要把許多領域的核心內容濃縮在腦子裡,如此當你碰到其他領域的人時,就有辦法和他們對話。

第二點:不論是學習或是做事都要注意邏輯、證據和細節。邏輯就是做事要有支持的證據 (solid supportive evidence) ,並且沒有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no inconsistence) ;不能剛剛說黑,現在說白,例如一個人昨天說不會喝酒,今天卻喝的酩酊大醉就是不一致。證據 (solid facts) ,亦即你說的話有沒有足夠的證據。細節,可能瑣碎,但如果不正確則有可能在重要時刻引起問題 (trivial but can cause big trouble if not right) 。現在很多醫療糾紛都是因為診斷的「證據不足」、「邏輯不對」或「細節失誤」引起的。

第三點:誠信,誠正 (integrity) 以及研究誠信原則 (research integrity) 。研究誠信包含三個要件:嚴格 (rigor) 、謹慎 (carefulness) 、負責任 (accountability) 。在了解 research integrity 之前,應該要先對 “integrity” 這個字有概念。這個字在西方是很重要的概念,但東方人對這個概念卻不太清楚,因為它在我們的文化中是陌生的。根據牛津字典, “integrity” 的原義有二:1. Quality of being honest and morally upright; 2. Condition of being whole or undivided。當我們說一個人具有 “integrity” 時,我們是在對他做一個全面性的檢驗 (all things considered judgment)。因此我想同樣是規範和評價人的行為, “integrity” 是一個比道德 (morality) 更適合現代社會的概念。但是要追求 “integrity” 也必須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具備以下要件:1. 必須能讓人們培養及使用批判性反思 (critical reflection) 的能力;2. 必須不強迫人們因其性別、種族或其他原因而必得扮演某種角色;3. 必須不鼓勵個人彼此違叛,不管是在逃獄或追求個人成就。

第四點:具備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s) 。學習怎麼上台做 presentation 就是很重要的事,我的書 《臺大真好玩》裡就有一篇叫〈台下一條龍,台上一條蟲〉,同學可以參考看看。現在網路、 email 和部落格很發達,不會有從前寫的東西沒有人看的煩惱,這些就是 present 自己想法很好的平台。再來是不要怕英文。我常告訴我的學生,美國唐氏症的小朋友智商雖然只有七十,英文還是說得嚇嚇叫,所以英文沒有想像中難。

第五點: Courtesy 。我坐計程車付錢下車時都會跟司機說謝謝,有人說我這是多此一舉。為什麼付錢給人家,還要跟人家說謝謝呢?這其實是一種 courtesy ,雖然計程車司機開車是為了賺錢,我還是很感謝他把我安全地載到目的地。 “Courtesy” 中文譯成「禮儀」,但它的涵意不只如此。根據韋氏辭典, Courtesy 是 “the polite behavior that shows respects to others” 。 Courtesy 可以說是對他人表示善意或尊敬的禮貌行為,而這種行為的出發點常常不是直接的利害關係。Courtesy 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使社會或團體更合諧,使其中的個體覺得日子好過一些、愉快一點、舒服一點。

一個文明社會與一個野蠻社會之間的重要差別之一就是 “courtesy” 的有無或多少吧!歷史系陳弱水教授曾經送我一本他的大作《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最近我越讀越覺得公德心可能就是 courtesy 的延伸。這本書中舉了梁啟超在《國民淺訓》所寫的一段話,意思大致就是中國人只要是公家的東西都會侵占為己有,西方人則認為公共的財產自己也有一份,所以會好好維護,這與 courtesy 的概念也不無關係。

第六點:注重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包括 身體健康 (physical health) 和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 ;前者 要注重飲食,注意不要吃太多、太鹹、太甜的東西,也不要做宅世代,一回家就窩在電視電腦前。至於 mental health ,雖然現在不憂鬱就沒有氣質,但情緒低落如果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就要尋求幫助。要知道:假若你早上醒來,覺得自己還算健康,那你就比無法活過這個星期的那一百萬人幸運;假若你的冰箱裡有食物,有衣服遮身,頭上有屋頂,有地方睡覺,你就比世界上 75% 的人富有;假若你銀行裡有存款,皮夾裡有鈔票,你給過小費,那你就名列世界富有排行榜的前 8% 。所以今天同學可以進到臺大,已經算幸運了。

未來將會是下列這幾項事物的時代:基因體科學 (genome science) ,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資訊科學 (information science) ,人文藝術 (humanity and art) ,創意 (creativity) 。就基因科學方面,人類已在 2001 將人類的基因序列揭曉,但還需要進一步解碼;就神經科學方面,人類已對心臟、肝臟、腎臟做了很多研究,但我們對腦的情緒和認知等功能的了解卻是最少的,現在才正要起步。資訊科學不必贅言,無疑是越來越重要了。人文藝術方面,很可惜臺大沒有人文藝術學院,因為這是很重要的東西。就創造力而言,如何在既有的東西上創造出新的東西也是未來很重要的能力。若能將不同領域結合起來發揮,可能會令人驚豔,例如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有個出名的作品「光之教堂」,結合建築和神經科學的觀點,妥善運用「光」元素,成功地帶來教堂神聖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人從神經科學的觀點來研究如何設計一個建築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healing by design) ,如何設計一個教室可以促使學生擁有更好的成績 (learning by design) ,或者如何設計一個房子,讓居住其中的人更有原創力 (innovation by design) 。 未完... (全文詳教學發展中心及校訊網頁)

生物學的重心在 21 世紀從實驗取向移轉到資訊科學的應用上;不論人或生物都有很多的生物型 (genotypes) 和表現型 (phenotypes) ,經過生物資訊 (bioinformatics) 的比對將能夠對疾病做更好的細分類 (better disease subgrouping) 以及提供更精確的個人資訊(individual-specific information)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得到更好的診斷和治療。除此之外,生物和數學是非常相關的, Galileo 就說過: “The book of nature is written in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費波那西數列 (Fibonacci Sequence) 就是利用數學來描述大自然的實例。數學應用在生物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統計 (statistics) ,第二個是尋找 patterns 的 bioinformatics ,更進一步的是系統生物學 (systems biology) 。

過去臺大一向注重科學,卻鮮少提到藝術人文的東西。這幾年我在臺大舉辦一系列活動,我稱之為「臺灣大學杜鵑花節藝術祭」,如:「杜鵑花生物醫學與神經科學影像競賽」 (2006-2008),「臺大杜鵑花節錯覺展」 (2007),「哥本哈根」 (2008),以及明年即將舉行的「Darwin 200」,皆是結合「知識」和「藝術」的全新嘗試。過去商學院是熱門的學院,然而今天要擠進第一流藝術碩士班,卻比進哈佛商學院難上三倍,這顯示出 創造力 (creativity) 在 21 世紀已成為更 hot 的趨勢。今天演講的內容是從我的書《臺大真好玩》裡摘選出來的,其他部分同學如有興趣,可以延伸閱讀,謝謝!整理:劉蘊芝 (臺大外文畢)

內容:

Blog 豐言豐語http://www.wretch.cc/blog/fjhsieh

Website http://140.112.135.182

http://neuroscience.ntu.edu.tw

https://ceiba.ntu.edu.tw/course/99743a/index.htm (通識課程網站)

Book 臺大真好玩, 臺大出版中心

   白色斜塔 ,大樹林出版社

   上醫醫國 ,大樹林出版社

   從基因體科學到基因體醫學 力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