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學術研究的秘密花園: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撰寫講座傳授

對新進老師來說,除了必須適應初執教鞭的教學壓力,在學術研究上,亦需在沒有指導老師的指引下,獨自發想出可行的研究主題並執行研究計畫。在教學和服務兩者的義務之下,如何兼顧學術研究的質量,並尋求研究的補助經費,也是教師生涯規劃的一門學問。

正值年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申請熱潮,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在十月二十九日晚間舉辦了「秘密花園: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撰寫」講座,依照國科會分類的學門別,舉行人文處、生物處與工程處三場座談,並邀請多位「國科會申請達人」傳授新進老師們申請國科會研究案的經驗與心得。

在九位講者之中,有些老師曾任國科會各處的審查召集人,有些老師則在申請計畫經驗上無往不利。他們深知什麼才是一篇好的國科會計畫申請書,藉由兩小時的課程與對話,傳授校內教師實用的「計畫申請錦囊妙計」。

教師發展組陳毓文組長表示,為因應台灣學術文化的變遷,不同資歷的老師申請國科會計畫時,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因此,座談的講者除了邀請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也請到許多研究傑出的年輕老師分享近年來的申請狀況。而各分處的講者亦擁有不同的研究背景,兼顧不同資歷、不同領域老師的需求。

從研究主題的發想、理論建構、文獻撰寫,到細瑣的經費編列等行政業務,每位講者皆不吝傾囊分享自己的經驗。

醫學院謝豐舟教授表示,能申請到國科會計畫的經費支持,是對學術研究者的一種肯定。申請之前,老師們必須清楚了解國科會公告的申請規則,詳細閱讀各項條件與說明。除此之外,亦可求教於資深老師,因為前人的申請經驗至關重要,在當中可以挖掘到許多小撇步供後人參考。了解遊戲規則後,後續的申請就可以自行發揮了。

財務金融學系陳聖賢教授表示:「研究計畫內容的好壞見仁見智,但研究表現的累積則是較客觀的指標。」因此,他建議老師們先求「穩定產出」,再求「傑出產出」。

應用力學研究所的劉佩玲教授也以自己的研究案為例,分享跨領域合作研究的進行方式,以及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跨領域合作可將人文思維帶入技術的研發,創造「以人為本」的科技使用行為;同時,也可以利用創新的科技將社會人文領域的新想法真正落實為生活的一部分。領域整合的研究提供既不想單打獨鬥、又想要整合各學術領域進行知識創造的老師們一條新的研究道路。

面對申請失敗的挫折,經驗豐富的講者亦鼓勵老師們再接再厲。羅竹芳教授表示,申請國科會計畫是學者們「求生存」的方式,失敗了沒關係,應秉持理念,繼續申請。生物科技研究所林詩舜助理教授也分享他的八字箴言:「不怕失敗‧勇於申請」,藉由失敗經驗,可增進對種種計畫申請技巧的瞭解,而申請計畫報告也能在多次檢視、修改的過程中更趨完善。

「秘密花園: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撰寫」講座已經邁入第二年,而教學發展中心莊榮輝主任為去年講座的發起人。他表示,申請國科會計畫是教授學術研究中重要的一環節,而教學發展中心舉辦目的在於幫助年輕老師了解申請國科會計畫的技巧。去年,講座的參與者反應熱烈,許多意猶未盡的新進老師還繼續參與第二年的秘密花園講座呢!

未來,教學發展中心將舉辦更多關於教師學術生涯規劃的座談活動,讓教授間的交流與傳承持續下去,也讓新進老師們在教學之餘,能夠兼顧研究表現。(教學發展中心 特約記者/陳乃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