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and act globally當代學生的全球觀點

詹長權(臺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請各位看看坐在你身旁的同學,如果今天你來上課卻不認識旁邊的同學, it’s a big loss in your life 。來臺大最重要的是認識同學而不是老師,而臺大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你和每個人都成為朋友。如果我給你五分鐘十分種去討論、彼此認識,這就叫做 “check-in” ,MIT的老師就是這樣上課,要同學在上課期間把要講的悄悄話都講完。可惜我們學校教室的座位安排無法讓同學這樣做,現在同學們目光只有我,卻沒有其他同學,這樣你們永遠是敵人,你們之間只有競爭。

上了大學,如果你每一天沒有學習、問一個問題或找出一個解答,你就浪費一天了;如果每一堂課你都有個問題,你的人生就進步了。 How much is there in your mind? 這不是問你要學多少東西,而是你有多少問題要問。如果課堂上你能回答老師的問題是最好的,但如果沒辦法,就到圖書館去尋找答案。學習是一輩子的志業,直到今天我也還在學習。

莫入寶山空手回

我最近在臺大開了一門課叫「當代事務的全球觀點 (Global Perspective on Current Affairs)」。為什麼要有全球觀點?各位有幸進到全台灣資源最多的大學,如果沒有充分利用就是浪費了。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叫〈美國大學生的一天〉,裡面提到美國大學生如何起床後先去游泳、跑步,去上課,然後跑社團、約會,我心裡真的很羨慕這樣豐富的生活。各位同學希不希望自己不論在臺大或離開臺大後都能過很豐富的生活,可以做很多事、得到很多意見、說很多話? It’s a long life. It’s a long journey. It’s a life-long journey. 在大學,你要學會學習的態度。

什麼是大學的學習態度?就是不管你是念哪個高中,越早把你高中的東西拋棄越好。高中時你們不是在唸書,而是學會考試, it’s not knowledge at all. 進到臺大後你至少要讀兩百本英文書才夠 —textbook, novel, fiction, nonfiction…。如果沒有,就跟讀五專差不多,浪費了你的資質,也浪費這裡的資源。希望大四你們碰到我時,不會不好意思地說,上述的事情你都沒做到。我們來看一段影片:Did you know?

追尋自我

從這段影片可以知道許多科系在十年前都不存在。相信同學在選科系時是有點職業導向的,亦即你預設將來你會從事這個職業,所以你選這個科系。然而這真的是你一輩子要做的嗎?同學應該在大一大二發展自己不知道的能力。現在的英文字是莎士比亞時代的五倍,所以你不能再用傳統的方法去學習;因為 google 有數不盡的知識,每天有 27 億筆搜尋,生活在這麼一個 after google 的時代,你們必然要改變學習的方法。可惜高中之前的老師是活在BG (before google) 的時代,但是時代變了,你們應該擺脫寫圈叉或1234回答問題的模式,因為用這種方式去籌劃未來是行不通的。

每一科的滿分是多少?在大學,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如果你設定 80 分,結果你有達到 80 分那就是你的滿分。我在哈佛唸書時曾經和大學部的學生一起看書,念到一點多時有個同學說他要去買漢堡,我說我們還有三分之一還沒複習完耶,他說那部分之前我們就複習過了,如果你自己沒複習是你的事,考不好也要自己負責。出社會就是這樣,沒有人會管你 100 分還是 80 分,大家只在乎你有沒有做好你自己分內的事。

做事很重要,做人更重要;要做正直的人,做可愛的人,講話要得體,這些是四年之內可以學的東西。有的男生大學四年畢業後還不會打領帶,女生還不懂得化妝,但在美國國中學生就很會打扮,懂得看場合穿衣服。在台灣,上大學前學校不給學生打扮是很可惜的,因為內在美與外在美互不衝突。求知識就是求「真、善、美」,「真」是「真理」,「善」是追求對的、好的事情,「美」則是追尋美的事物。

上了大學就是要追尋自我,越早找到自己,你的人生會越好。能夠說出:「我就是喜歡這個!」是一件很棒的事,如果你喜歡做實驗,那就主動跟老師爭取進實驗室的機會,之後你至少會學到做實驗的態度。如果你進了實驗室後發現自己不喜歡做實驗,我要說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如果在大學時無法確知自己喜歡什麼東西,至少要知道你不喜歡什麼。所以,大學生活不是只有上課、聽演講、抄筆記和考試而已。

建立好的學習觀念

大學還要建立一些好的觀念,所謂好的觀念就是要認知到人生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要用全球的觀點想事情。站在台灣的台北的臺灣大學的你,你是誰?從剛剛看的影片你知道本世紀中國將是擁有最多說英文人口的國家,問問你自己:我的英文好嗎?如果不夠好,未來四年一定會變好,我百分之百確定,因為這是臺大學生應該努力做到的。有的人英文最好的時候是高三,大學畢業後就變差了,直到要出國了才去補習。我出國時考托福和GRE都沒有補習,因為那是不需要的。如果各位是補習進來臺大的,沒關係,只是不要再相信補習,因為那只是假性的篩選。希望各位大學畢業時可以跟自己、跟父母說我以自己的學位為榮,並不是因為我的學分都修完了,而是我的能力夠強。

如果可能,再進修第二外語,不論是日語、德語、法語或西班牙語;修習它,並不是因為它有用,而是因為你喜歡它。在東亞地區你如果會講三到五種語言, you are very competitive ;例如身在對岸和台灣的你都會講中文,頂多再加上英文,如果你還會韓語或日語,很多工作都在等著你。除此之外,同學間要互相鼓勵向上,不是止於「你的筆記借我抄」;尤其是醫學院的同學,如果你的未來是建立在共筆之上,不啻浪費了父母生給你的好頭腦。世界知名的柏克萊大學是一個沒有醫學院卻有辦法教出醫生的學校,它的教學方法和共筆文化是非常不一樣的。如果你相信知識是力量,真理是永恆,就不應該相信考試之下短暫的真理。

Think and act globally

接下來跟同學說說你們未來四年一定要來的地方,不管你屬於醫學院或是生命科學院,未來一定要來國際衛生研究中心看看,這就是我現在辦公的地方。這裡有來自不同背景的碩博士生,有波士頓大學的醫學生,還有剛從哈佛畢業的學生,他們都來跟我做傳染性疾病的研究,你們可以來這裡認識他們,看一看和你同年紀的人是怎麼思考。我跟首爾大學以及東京大學的學生接觸過,他們的英文真的比你們好,所以同學要急起直追,不然臺大不可能進百大,這不只是一件丟臉的事,更關乎臺大的未來。

三個禮拜前我到泰國一間亞洲最好的醫院,它的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就是臺大藥學系畢業的。將來你們也可以做到。所以要知道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不要把眼光侷限在身邊的事務而已。你必須當最棒的,因為如果不是最棒的, you’ll get nowhere 。尤其在現代這樣全球化的時代,很多眼前的職業正在消失或被取代,例如我們已經沒有醫技系了,而美國有很多X光片都是透過網路傳給印度,印度的醫生讀完再寫診斷傳回去給美國。世界是這樣在改變的,因此你要培養你的核心能力,包括英文能力、電腦技能和生物學的知識等。

20 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界, 21 世紀則是生物學的世界,你必須去學習、去喜歡生物,因為生物學就是未來。你的生物學知識必須不停地更新,有些醫生的醫學知識是非常舊的,如果你做的到上述事項的話,20 年後你就能取代他們。生物學可以靠很多途徑學好,包括做實驗,如果覺得老師給的實驗太少,就應該要求老師多教一點;其實我很不滿意你們只能解剖兔子,美國的高中生都已經在解剖小豬了。

最後,各位除了要有全球觀點,也要實實在在地去執行。這就是除了要 think globally , 還要 act globally 。你要去發掘、吸收同學和師長的長處,做出有益於他人的事,如果這件事剛好也是對全人類有益,你就是 act globally 。我今天就講到這裡,歡迎日後同學來找我談談,不論是選課、轉系或是各種問題都可以。謝謝!

<97臺大新生入門學習書院>地點:臺大視聽小劇場整理:劉蘊芝(臺大外文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