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蒞校暢談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

2010年5月2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教授應邀來臺進行學術交流並且分享其數十年來於生物學的研究與心得。演講主題為:「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由李嗣涔校長主持,國際事務處及生命科學院合辦,超過250名教職學生出席聆聽。Alberts教授談及科學教育推廣的經驗,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發揮創造力及對知識的追求。演講會後討論中,Alberts教授與本校李校長及師長學生也針對跨領域學習進行意見交流,期能增進本校之教學研究卓越及加強學生之學術發展。

Alberts教授的演講題目為:「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Biology Past and Biology Future: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他首先分享個人的學習歷程,不因沒通過博士測驗失志,反而從中學取教訓,進而有所成就,同時鼓勵研究人員應多嘗試不同策略,時時反思,才能有所突破。之後他提及細胞機制的重要地位,過去研究都低估了其複雜程度,但也因此讓往後的生物學家有更多機會發掘新現象。另外他分享編輯生物學教科書的感想,他認為教科書修訂是極大的挑戰,不良教科書不只影響學生學習,也會降低教師的知識水準,甚至產生誤導,所以編輯必須仔細謹慎。他也談論如何提升創新(innovation)能力,包括週遭合作氛圍的營造、小型實驗室的互動、個人的心態等關鍵要素。最後他提到新工作─Science雜誌主編,堅信他所從事的國際工作在於提升創造、開放及包容等科學本質,全世界的科學家必須聯合起來幫助開創更理性、以科學為本的社會,並鼓勵年輕學者培養創造力及智性上的企圖心。

在會場交流時胡哲明副國際長提問,要如何營造跨領域學習的研究氛圍,Alberts教授答道,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為例,可建造一棟大樓,內部為開放空間並由不同領域人員進駐,如此不僅促進學者之間的研究交流,也拉近教授與學生之距離,增進學術發展。李校長問,若擴大範圍至大學校園該如何實行?Alberts教授建議除了硬體設備,也可將跨領域的學程納入學生所修內容,鼓勵各科學生廣泛吸收知識,但是重點為學生自我的學習態度,學生必須要有跨領域學習的企圖及實踐,重視創新,學校設立好的環境,仍需學生主動實行,方能達到人文社會與科學跨領域的教學成果。

Bruce Alberts教授此行受中研院邀請訪台,現為Science雜誌主編及美國科學大使,於改善科學及數學教育方面不遺餘力。Alberts博士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一職12年,目前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化及生物物理系榮譽教授,Alberts博士亦為「細胞的分子生物學」(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的作者之一,聲名享譽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