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自然 -- 生態繪畫展週末登場

彩繪自然--生態繪畫展6月19日豋場百年古蹟裡即將展現生態藝術的新作品古蹟與生態相遇訴說什麼樣的故事愛好藝術關懷生態的你千萬別錯過這場饗宴

開幕茶會: 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下午2點地點: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台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生態藝術」(Eco-art,Ecological Art) 由「野生動物藝術」(Wildlife Art) 一詞衍生出來:以任何藝術手法表現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對於科學的正確性與藝術上美的傳達,兼容並蓄,涵蓋了過去任何的動、植物藝術,卻又強調了科學性,生物多樣性。它可以包含繪畫、雕塑、文學、攝影、戲劇----。

自1990年代末期起,許多藝術家關注到「生態」這一領域,以各種媒材廣泛地去表達它。教育部與文建會的教材綱要及補助論文也多次出現「生態藝術」這一名詞,可見它是今日教育及藝術上的新顯學。但到底什麼是生態藝術,至今沒有一篇正式的論文闡明其明確的定義。「生態藝術」這一名詞被誤用,瓢竊得已極為嚴重,在一窩蜂盲從者的作品裡,看不出任何「生態」的內涵。

其實,在牛津字典、大英百科全書裡,也都無法找到「生態藝術」這個字。它是於1987年,由台灣攝影師劉燕明,畫家楊恩生所投入的「鳥類繪畫」「鳥類攝影」起始的。接著於1993、94年,生物學家安奎、金恆鏣、汪靜明與攝影師陳加盛及楊恩生籌組了「台北市生態藝術協會」,才正式揭諸了「生態藝術」的定義,自此台灣才開始有了這個嶄新的名詞。

國立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楊恩生 老師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謝豐舟 教授     敬邀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陳俊宏 主任

協辦單位: 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國立台灣大學藝文中心謝伯潛醫學教育基金會

楊恩生老師 簡介

每當在山之嶺、海之濱與野生動物─通常是大群的鶴、天鵝、雁一起觀賞日出日落時,擁有的是一份多浪漫的情懷。想吟詩,想高歌卻全都不在行,剩下的只有以畫來詮釋,紀錄這永恆的一刻了。每一段特殊的時光,總覺得離上帝十分近,祂所造的自然就在眼前,方舟裏的動物正悠遊在天地之間,有時會興起一些使命感。做為一個基督徒,我要用神賜給我的天份,將這脆弱美好的自然呈獻給世人。            ~ 楊恩生 ~

高中時期,楊老師創辦了美術社,該社於成立後的三十六年迄今仍活耀於臺灣藝術界;1983年,他替「大自然雜誌」創刊號繪製動物插圖,更是臺灣第一代的生態藝術家;1988年起,他陸續接受了三家企業的贊助,走訪世界各地,追尋鳥類的蹤跡及觀察野生動物; 1990-1995年 間,他為臺灣設計規劃了多套與自然有關的郵票;並曾出版八本以上暢銷的水彩教科書。

我喜歡”畜牲─野生動物”,與牠們相處比處理人際關係容易多了。我認為上帝將這地交在我們手中治理「創世紀一章二十八節」;只因人的私慾、貪婪,導致生態環境的遽變。作為一位基督徒畫家,我能作的僅是以畫作試圖呼喚世人,珍惜資源,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育。這比我畫傳統的人物、風景、靜物畫更有意義。                        ~ 楊恩生 ~

楊恩生的「社會性」及「跨領域觀點」遠遠超前於一般我們所常見的藝術、科學家等兩大類型等人。兼具果斷與執行力的他,於1995年與金恆鏣博士、安奎博士、攝影師陳加盛共同創立了「臺北生態藝術協會」,該會結合科學家、攝影師、與畫家一起為「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及「全球暖化」等議題而努力。

2007年8月,楊恩生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郭校長義雄先生之邀返臺,創設前所未有並具前瞻性之「生態藝術學程」,此一學程將兩種不同領域--「生態」與「藝術」做一結合,讓原本為平行的兩條線有所交集,亦為跨領域學習樹立一個典範,是目前國內大學中獨樹一幟的專業學程。

楊老師的生態藝術教育並不侷限在校園中,他跨越了圍牆,讓「生態藝術」教育及「環境保護」觀念在社會上的每個角落發酵。楊老師也在市長官邸開班授課,引領對美學還有感動或重拾畫筆的藝術人,一起追逐自然的美好、追尋美好事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