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陳仲瑄榮膺本屆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大化學系增至24位院士級系友及教師

中央研究院於2010年7月8日公布18名新科院士名單,包括數理組院士9人、生命科學組5人和人文及社會科學組4人,其中國內外學者各半。中研院長翁啟惠表示,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令人感到欣慰,以往都不成比例,顯示臺灣學術表現越來越提升。其中化學系系友及現任教師共有王瑜專任教授及陳仲瑄合聘教授2位當選為新任院士。

今年共有4名女性當選院士,包括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王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梁其姿、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孟懷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球及行星系教授馮又嫦,創歷年紀錄。翁院長還打趣說,曾獲得臺灣女科學家獎的吳妍華和彭汪嘉康都已經是中研院院士,也曾獲此獎的王瑜今年才選上,這是遲來的榮耀。

王瑜教授,1943年生,高中就讀於新竹女中,大學考上臺大藥學系,大二轉到臺大化學系,從此與化學結下深厚的緣份。1966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1973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取得化學博士,主要專長為結晶學,1979年回國任教於臺大化學系迄今,長達三十年,現為臺大化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及臺大講座。

王瑜教授在學術方面的成就傑出,得過多項榮耀,包括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中山學術獎、傑出人才講座、中國化學會學術獎章、教育部學術獎、國家講座、臺大終身職特聘教授、臺大講座與斐陶斐傑出成就獎等,並於2009年獲得「第二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王瑜教授在學術上最主要之貢獻在於她以精準之單晶X光繞射數據,結合高層次電子結構計算來詮釋分子中之電子密度分佈與形狀,王教授以實驗與理論併用,專注在過渡金屬與有機金屬錯合物之研發,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說是創始者之一,擁有國際知名度。王教授另一項重要貢獻是利用X光吸收光譜來了解鐵二價錯化合物之自旋交叉現象,清楚闡釋自旋狀態改變時所帶來之結構改變、光致激發態以及其弛緩現象,首創以X光吸收光譜來探測,配合單晶繞射及X光吸收光譜,讓王教授對電子結構及分子結構同時發生做出重要結論。另外王教授以同樣方法對複雜金屬錯合物中金屬之形式氧化態作出決定。這些研究顯示其充分善用新竹之同步輻射設施來解決一些長期來難以解決卻很有趣之系統。近來以雷射激發再以X光吸收光譜、X光繞射及FT-IR來檢測半穩態之電子及分子結構也甚具挑戰性。

王瑜教授在行政方面的經歷也同樣耀眼,曾是臺大第一位女性理學院院長、國科會第一位女性自然處處長,也出任過中華民國結晶學會和亞洲結晶學會會長,對臺灣科學研究的推動和科學人才的培育貢獻卓著,目前更擔任中國化學會誌(JCCS)總編(Editor-in-Chief)。此外,王瑜教授對國內、外結晶學與化學界之學術服務也不遺餘力:曾於1981年建立了臺灣第一個單晶結構解析中心,提升國內科學水準,對學界貢獻良多;1986年創立國際結晶學會中華民國結晶學委員會,促使我國於1996年成為國際結晶學會成員國之一。不但對國內的服務,她在亞洲結晶學會也曾擔任執行秘書、副會長、會長等職,為亞洲區域之結晶學界服務,1990年開創中日結晶學雙邊研討會至今延續達20年,促進學術交流。

陳仲瑄教授,1948年生,196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1974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化學博士,主要專長為基因體和蛋白體科技、生物分子質譜,1974-2005年服務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2005年回國擔任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2007年接任該中心主任、2005年與臺大化學系合聘迄今。

陳仲瑄教授專長在超靈敏測量技術的發展、他和他的團隊是第一個成功測量在氣態中的單一原子、他們也是第一個團隊發展特定同位素的原子計算器、這個儀器幫忙了對地下水年代的鑑定、也可以進一步找到了適合存埋核廢料的適當地點。陳仲瑄教授的另一特長是發展新的質譜儀技術、他和他的團隊發展了許多不同的質譜儀。這包括(1)雷射共振激發質譜儀:可以對材料中的少數不純物做測量; (2)真空紫外光游離法質譜儀:可以直接測量空氣中污染物;(3)雷射導致聲波拋出法質譜儀:使質譜儀能更有效地測量很大的分子和粒子;(4)超音波游離法質譜儀:可以在大氣中有效的游離生物分子來做測量;(5)可攜式多功能生物質譜儀:將許多大型生物質譜儀的功能濃縮到一個不到二十公斤的儀器;(6)桌上型加速器質譜儀:可以測量質量百萬原子單位的單一生物分子離子。此外他也發展了用質譜儀測量大的核酸及核酸定序的技術、到現在還是用質譜儀測量大的DNA 片段及排序 DNA 片段的記錄保持者。除了雷射光譜學和質譜儀的研究以外、他在生物晶片的量測技術、微量冷酶失漏的檢測、高能量脈衝雷射光的強度分佈測量、都有相當重要的發明。

陳仲瑄教授學術方面的成就傑出,得過多項榮耀,包括下列獎項: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會士(2009)、2007年國際科學家獎(2007)、中研院傑出研究獎(深耕計畫) (2006)、財團法人傑出人才基金會傑出人才獎(2005)、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1996)、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995)、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健康與安全傑出研究獎 (1991)。研究發明獎(當年世界前100大發明 R&D-100、):(1)惰性原子計數器 (1984)、(2)石英雷射監測器(1987)、(3)冷煤測量器(1992)。

王瑜專任教授及陳仲瑄合聘教授2位新任院士均為臺大化學系系友與現任教師,2位的研究及領導耀眼,堪稱臺灣社會及科學研究的典範,本次以傑出表現獲選第28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實至名歸,本校與有榮焉。

臺大化學系共有24位系友及老師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有多位獲得國外院士殊榮。化學系歷年來教師與系友所獲得之諸多獎項,可以看見化學系的努力及成就,受到國內外的肯定,希望化學系能成為校方邁向頂尖大學一流系所之極力支持的重點系所之一,讓化學家的表現更加卓越與傑出。

(參考網站:中央研究院第28屆院士名單:http://www.sinica.edu.tw/manage/gatenews/showsingle.php?_op=?rid:3349。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57134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