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世界大學科研論文排名結果公布臺灣大學土木學門論文表現名列世界排名第十名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9月15日公布「2010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並依「學校」、「領域」與「理工學門」三大排名分別公布結果。在校排名方面,臺灣大學-114名再度蟬聯兩岸三地第一。在「理工學門」方面,本校土木學門論文表現名列世界排名第十名。

高教評鑑中心2010年起增加「理工學門」世界排名,針對理工領域下的10個學門進行評比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在「資訊」、「電機」及「化工」等學門均於兩岸三地居於領先地位,而臺灣大學更以「土木」(10名)、「化工」(17名)、「材料科學」(25名)、「化學」(42名)、「物理」(78名)、「地球科學」(99名)、「數學」(126名)等學門表現在全球排名表現亮麗。

另為考量教師規模之參考排名 臺灣大學世界排名87名

高教評鑑中心指出,為降低學校規模對學術評比造成的影響,減少教師人數多的大型學校在評比中占有的優勢,以使量少質精規模小的研究型大學得以凸顯其傑出領域,本項評比挑出權重達40%的四項指標,以各校全職教師數進行正規化處理,再將結果以參考值的方式,列出考量全職教師數條件下之「參考排名」。

考量各校教師規模後,本校在「參考排名」表現出色。今年排名為臺灣大學(87名),其他國內知名大學排名依序為:國立成功大學(189名)、國立清華大學(240名)、國立交通大學(320名)、國立陽明大學(389名)、長庚大學(394名),以及國立中央大學(422名)、國立中興大學(445名)、國立中山大學(457名)。

2010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結果即日起公布於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網站,詳參(http://ranking.heeact.edu.tw)。

世界各大高等教育排名系統比較

目前世界上較知名的全球性大學排名系統共有5個,分別為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英國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前身為泰晤士報/QS)、西班牙網路排名(Webometrics)、臺灣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HEEACT Ranking),及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不同排名系統,各有所長

各大學排名系統的訴求及評比重點不同,使得排名結果亦不相同。其中上海交大追求非凡的研究成果;QS與泰晤士報/QS的特色在於同儕審查;Webometrics以各大學網頁資源為其研究對象;HEEACT Ranking訴求重點在探討科研論文的質與量,並考量長短期指標,同時公布參考排名;THE降低同儕審查比重,部分指標採學校自行呈報。

上海交大:追求非凡研究成果

上海交大(ARWU)是第一個跨國統計全球大學的排名系統,2003年首次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與高等教育研究所執行並公布,此後每年定期更新。上海交大的指標特色在於追求非凡的研究成果,評比指標包含校友諾貝爾獎得獎數(10%)、教師諾貝爾獎得獎數(20%)、高被引學者數(20%)、Nature & Science論文數(20%),及SCI 論文數(20%)。

※QS:強調同儕聲譽評比

英國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前身為泰晤士報/QS於2004至2009年間合作發布之世界大學排行榜(THE-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QS)。自2010年起,QS獨立發表自己的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兩排名評比重點在於學術同儕評比(40%)、企業評比(10%)、教師被引次數(20%)、師生比(20%)、國際教師數(5%),及國際學生數(5%)方面;其中同儕審查(含學術同儕評比與企業評比)占50%,為其評比之主要特色。

※Webometrics:著重網路資源分享

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是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路計量研究中心之網路實驗室執行。自2004年起,每半年公布一次排名結果。其衡量特色在於評量各校的網站規模(20%)、教學檔案(15%)、學術文件(15%),及連結能見度(50%)。每次公布5,000所以上的學校,是所有排名系統公布學校數最多的評比。

※臺灣HEEACT Ranking:論文質量並重,參考排名為特色

HEEACT Ranking是由臺灣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於2007年推出之排名系統。該評比重視國際科研論文產出的品質,同時考量長短期指標的表現,以學術生產力、學術影響力、學術卓越性三大方向作為評估構面,強調研究品質在學術論文質量評比的重要性(品質指標高達80%,短期指標占55%)。該評比亦是世界上第一個應用h-index至排名系統中的評比。

另一大特色是,HEEACT Ranking在採計的八項指標中,除了已有高達30%的兩項指標可降低學校規模對學術評比造成的影響,以減少教師人數多的大型學校在評比中占有的優勢,讓量少質精規模小的研究型大學得以凸顯其傑出領域,另外挑出權重達40%的四項指標,以各校全職教師數進行正規化處理,再將結果以參考值的方式,列出考量全職教師數條件下之「參考排名」。如此一來,考量規模的指標即高達70%。

※THE:新增教學評比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0年起獨立於QS之外自行發表新排名,9月中旬公布。據9月10日THE發布之網頁資料顯示,其指標仍保有同儕審查但降低比重至34.5%,並增加教學評比;此外,THE設計部分指標由學校自行呈報,比重約占10.75%。該評比指標包含教學聲譽調查(15%)、博士學位數(6%)、大學生入學人數(4.5%)、教師薪資(2.25%)、博士、學士學位數比(2.25%)、被引次數(32.5%)、研究聲譽調查(19.5%)、研究經費(5.25%)、平均論文數(4.5%)、政府研究經費比例(0.75%)、國際/國內教師數比(3%)、國際/國內學生數比(2%),及企業捐贈(2.5%)。

排名系統指標互異,結果亦大相逕庭

上海交大與HEEACT Ranking偏重在學術評比,兩者皆重視研究表現。但上海交大的特色在於各校非凡的學術成就,如校友或教師諾貝爾獎獲獎數及高被引學者數等;而HEEACT Ranking則是針對所有教師的科研論文進行評比,同時重視科研論文的品質與數量。QS與THE強調大學評比,兩者均對教學品質、國際化等指標進行評比;且兩者皆重視同儕審查,唯THE的相關指標比重較QS低。此外,THE增加學校自行呈報的部分,如教師薪資、研究經費、政府研究經費比例、企業捐贈等皆由學校自填。

各大排名系統的評比構面與指標不同,自然不可能得到相同的排名結果。上海交大的評比雖包含科研論文的指標,但只要在校友及教師的諾貝爾獎得獎數、高被引學者數等指標方面增加分數,則其名次很容易明顯往上提升。QS與THE強調的同儕審查,易受主觀意識影響,造成排名不穩定及無法預測的現象。

HEEACT Ranking則是強調所有老師的科研論文成果(不含人文與藝術領域),其設計重點在於同時重視長、短期表現,因此,只要在短期內論文的品質或數量增加,即可反映在排名結果上。對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學校而言,是一個可以透過現階段努力而達成的指標。

大學排名系統多元化,展現大學多樣性

由於側重不同的構面與指標,有些學校在某些評比容易勝出,但在某些評比中卻無法進入排名。正因為此,社會才需要多元的大學評比系統,從不同觀點展現多樣的大學排名。

大部分大學,不論從何種角度評量應該都會得到類似的結果。其中HEEACT Ranking與上海交大指標皆著重研究表現,同樣採取科研論文作為指標,故其排名結果亦較接近。通常一流大學在所有面向皆表現優秀,因此不同的排名結果往往具有相當的關聯程度。所以在進行不同排名系統間的比較時,必須考量其設計理念與評比項目,才能正確有效解讀不同排名系統所呈現的結果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