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樂目…當古箏邂逅二胡

115臺大愛無限富邦愛無限樂團在臺大醫院系列演出(三),演出古箏獨奏/二胡獨奏, 演出人:鍾宜芳/陳孟俊。時間:99/11/2(­二)12 :00~13:00  地點:臺大醫院東址大廳。

聽覺,和音樂學習緊密相依;視覺,是當一個演奏者接收到臺下觀眾微笑時最好的鼓勵。而在今天這場音樂會,觀眾將被一個聽不見的演奏者震撼,被一個看不見的演奏者動容……。

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二中午,久違的陽光穿透過玻璃大門,斜射入醫院大廳,國樂曲開始時而輕透、時而濃稠地流轉充滿整個空間。「115臺大愛無限」就在這友善的一天再度造訪了,帶來系列演出活動的第三場──「賞心樂目──當古箏邂逅二胡」。或許是巧合吧,這場邂逅的男女主角在感官上微妙地相互呼應著:彈古箏的鍾宜芳重度聽障,以挑戰的姿態,強而有力地詮釋音樂;拉二胡的陳孟俊,則因失明練就一雙敏銳無比的耳朵,藉此展現了明眼人難演繹的細膩曲風。

鍾宜芳彈奏的〈幸福水〉、〈白牡丹〉及陳孟俊拉奏的〈歡慶鑼鼓〉、〈春詩〉,四首樂目為這場午間音樂會明媚地開場,一時忘我,還真以為春天來了,彷彿也是歌頌這天意外的陽光,掃去即將入冬的一連串陰雨連綿。現正就讀臺藝大美術系的鍾宜芳,除了自小由母親調教的一手古箏技巧,還是擁有街頭藝人證照的畫家;她詮釋古箏曲調風格強烈,翻新了〈白牡丹〉一向溫婉嬌羞的形象,彈奏間雙眼不停在琴譜和琴弦間來來回回,質樸有力地撥出粒粒分明的音符。而科班出身的陳孟俊技巧嫻熟,〈歡慶鑼鼓〉直接而愉悅,〈春詩〉間接委婉,是枝頭含蓄地、緩慢地綻放的花蕊。

兩首風格迥異的二胡樂曲只是小試身手,學藝二十多年的陳孟俊音樂造詣如挖不盡的百寶箱,觀眾還在〈春詩〉慵懶舒適的想像裡徘徊,他緊接著就用〈葡萄熟了〉把場景更替到舞動的炎熱新疆。奇妙的是,他拉的二胡真有帶領聽者進入不同時空的能力!第四首〈賽馬〉充滿廣闊奔馳的想像,無須樂曲解說,蒙古草原的畫面已經衝入腦海,二胡技巧在最後飆高,以特殊方式拉弓模仿栩栩如生的馬啼「嘶──嘶──」,臺下隨即歡呼叫好。最後,兩首經典曲目〈揚州小調〉、〈桃花過渡〉圓熟地為二胡獨奏部分結尾,將氛圍拉回溫暖的境地。僅僅六首二胡樂曲,道盡了情感裡的快樂、舒展、掙扎、激動、炫技、成熟、完滿……而這些,是否也在訴說藝術追尋的每個層面呢?

聽不見音樂的鍾宜芳,始終微笑著坐在第一排,仔細「看完」陳孟俊嫻熟的二胡技巧,豎起大拇指,在紙上寫下「好厲害!」三個大字。今天她以紙筆和工作人員溝通,那張紙上還留有開場前寫下的「我好緊張」──原來宜芳母喪未滿一年,從前扮演嚴格古箏家教、貼身調音師的母親突然離世,她突然地在音樂世界裡完全獨立,「宜芳今天一早隻身從臺中搭客運、轉捷運,背著幾公斤重的樂器來到臺大醫院……」主持人簡短說完她的故事,臺下一波波的掌聲,伴隨眼角淚光和微笑湧到宜芳眼前,她以笑容達禮後,平穩地坐下,為大家彈奏最後二曲。強勁有力的〈戰颱風〉難度較高,是當初參加「北富銀身心障礙才藝獎」的得獎曲目,她撥弦的模樣伴隨一種堅毅氣質,讓人聯想到她在生命的暴風雨面前所展現的不屈不撓姿態──〈戰颱風〉的精神,此時被完美貼切地詮釋出來。〈何日君再來〉以訴說思念作為壓軸,情感濃稠流動的同時,激起旁人一陣陣鼻酸,若彈奏者有個寄託對象,那麼除了.已故的啟蒙恩師──她的母親,還會有誰呢? 觀眾席第一排從頭到尾坐著一對母女,那女孩約莫三歲大,靜靜地依偎在母親懷裡看完表演,散場之時,媽媽抱著女兒走向正在收拾樂器的宜芳,用手語流暢地和她交談。原來這個三歲的女孩也是自小被診斷為重度聽障,而這位母親在今天看了表演後,決定讓女兒開始學習樂器。

曲終人散後,兩個表演者在臺下無法交談、無法相視,只能握緊雙手當作除了彼此的音樂之外最誠摯的問安與讚賞,「賞心樂目」的意義,被彰顯在「心」裡。 撰文: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