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頒授社會科學胡佛名譽博士《在學術研究與社會關懷道路上的省思》

胡 佛(民國99年11月15日)

非常感謝母校對我的厚愛,將這樣一個莫大的榮譽頒授給我。剛剛聽到校長的許多溢美之辭,真覺得惶恐,愧不敢當。臺大是我的母校,在我的人生穿越過數十年風風雨雨,顛顛簸簸的歲月後,母校對我的肯定,讓我有一種像遊子歸來,受到親情撫慰一般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欣喜、是親切、是溫暖。再次表達我衷心的感謝。

剛才我提到,我的數十年人生,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這些風雨曾吹落在我的教學與研究的歷程中,也飛颺在我對社會關懷的途徑上。但我走了過來,現在還要邁步向前。過去的種種經歷,固然可以一談,但從中親身所體會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所興起的一些感觸與期望,則可加以檢視。我就以「在學術研究與社會關懷道路上的省思」為題,作一簡要的說明,請大家指教。

首先要說的是學術研究。我覺得在學術的追求上要踏踏實實地「求真」。我們學術界不斷強調「創新」、「創造」,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但又如何能做到呢?我覺得問題的根本在求真。那麼又如何求真呢?就社會科學來說,我們必須對社會問題,具有真心的關懷,不僅是找個題目,作文章而已。這就是儒家典籍《中庸》中所強調的「尊德性,道問學。」有了真心的關懷,還要直指人的行為與作用的本源,並確切地觀察周遭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而探尋真真實實的社會關係與理論。這就是《中庸》中另一層的解說:「致廣大,盡精微。」我現可扼要地舉出兩個重點,那就是:在方向上將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在方法上將宏廣的觀察與精微的觀察相結合。經過這樣的求真,不必刻意強調,「創造」、「創新」自在其中了。

其次,要說的是社會關懷。我要強調的是「求公」,也就是追求「公共精神」。最近幾年來,我相當憂慮我們的社會充斥著一股放縱及民粹導向的價值觀。我們常常會聽到:「祇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在這種觀念下,他人的權益不受尊重,社會風氣常呈現散亂、貪婪、虛浮、功利等現象,令人不禁想到孟子所說的:「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又將如何面對呢?我認為,那就必得提振公共精神。我也舉出兩個重點,也就是在社會規範與道德的基礎上,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價值;在社會平等與和諧的基礎上,促進整體社會的繁榮與進步。我們要向上提昇,而不是向下沉淪。

最後要強調,我們在生活價值的實踐上要「求誠」,也就是「擇善固執」,「守正不阿」。現在很少聽到「氣節」二字,我要特別提出來。我們一定要重視氣節,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真能做到也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任何崇高理想與價值的倡導及實踐,皆要靠知識份子的耕耘與奉獻。作為最高學府中的臺大人,我們要眼光遠大,心胸開擴;我們要堅持原則,承擔責任,還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