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講座:東方新美學葉錦添

掛著親切笑容,毫無名人架式的他以一身黑衣黑褲的打扮登臺。你可能很難想像,他就是曾以《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大獎,又連續為《風聲》、《夜宴》、《赤壁》等知名電影擔任造型設計的美學名家葉錦添。相較於大眾對設計師的刻板印象,穿著簡約大方的葉錦添顯得低調許多。然而他的作品,卻可是一點也不低調。那別出心裁的設計,風格驚豔西方與東方世界,無疑展現了一種極致的視覺美學。

身為「人文新視野系列講座」首位講者,藝文中心洪淑苓主任指出,葉錦添是一位「無法歸類的美學專家」。他風格多變、涉獵領域廣泛,總是不斷推出創新。任何人都無法定義葉錦添的作品,因為他總是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對話。大眾認識的葉錦添,從來就不是單一種面貌。在這場講座裡,他以「東方新美學」為題,用「theater」、「fashion」、「fine arts」來標誌其創作進程中的三個不同面向,並透過一幅又一幅畫面,讓觀眾得以一窺大師創作的心路歷程。

當東方遇見西方

談到對葉錦添風格最鮮明的印象,多數人可能會直接聯想到他揉合東西文化,顛覆傳統的創作表現。例如電影《夜宴》裡,就同時挪用了唐朝服飾和歐洲古油畫,拼貼而成中西合璧的新式美學;希臘悲劇改編作品《樓蘭女》中,則設計了縫上中國水袖的文藝復興式宮廷服裝;而在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他又別出心裁地利用剪紙效果製造光影變化,推出《中國紅》特展。

堅持「新東方美學」的主張,葉錦添解釋,他的創作理念是「西方的基礎上套上東方的文化」,但在這同時,又要避免落入西方傳統的窠臼,讓東方美學成為敘事主體,「講出自己的語言」。針對這樣的想法,他表示,東方的概念往往是虛實交錯,層層翻轉,得以不斷的開發出新的意義;而相較之下,西方的總是「說得太清楚」,一切都有明白的指涉和結果,反而剝奪了觀者的詮釋空間。因此在創作時,他總是設法回歸東方精神的主軸,再以此為本挖掘新的意義。

「無法歸類的藝術家」

戲稱自己的創作歷程為「做亂」,葉錦添承認,比起為電影或舞臺做設計,他更享受獨立創作造型設計時的自由。在一頂頭冠、一幀彩繪、甚至是一次裙襬的飄動之中,都可以見到他獨立創作理念的蹤跡。

融合了現代藝術和裝置藝術,葉錦添大膽前衛的設計也曾為他引來批評。被問及過去備受爭議的作品《紅樓夢》,他表示,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打算亦步亦趨的跟著傳統做法走。因為對創作者而言,重要的是如何能在既有的東西中織進新的元素,讓最好、最完整的想法呈現在舞臺之上。以他為崑曲《長生殿》的設計的服裝為例,在設計貴妃自縊後的著裝時,他捨棄了傳統的純白做為服裝基調,改以繁複的彩繪增加服裝的野性與豐富性,營造死去的貴妃有如鬼魅附身的效果。強調自己從來沒有一件作品不受爭議,葉錦添強調,他每一刻、每一回,想到的概念、想做的行動都不一樣,但都是他當下覺得最妥當的做法。

除了大眾熟知的服裝和造型設計之外,葉錦添的創作領域也跨足當代藝術。注重作品和觀看者對話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裡,觀眾總是可以找到情緒上的對應。而在設計過程中,葉錦添特別注重細節上細膩的著墨,對他而言,細節就像是和觀眾之間的耳語交流,能夠傳達最私密的訊息。「我相信上帝活在細節裡。」他如此說道。

創作是向外界「說話」

在演講過中,葉錦添時而沉思,時而莞爾一笑,非常自然、隨興。難怪他一開始就說,比起講座的方式,他更習慣以對談的方式與觀眾對話。葉錦添強調,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是開放的,觀者能在觀賞之餘提出自己的回應、詮釋甚至質疑。在座談當晚一小時的對談當中,提問幾乎未曾間斷。除了創作背後的理念和發想外,觀眾也十分好奇葉錦添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一路走來之心路歷程。

談及自己創作的初衷,葉錦添表示,創作的初始源於極度的孤獨和無法向他人言說的困境。創作使他得以從自己的世界裡向他人「說話」,是承載他想法、感受的載體。當被詢問到每個創作者都可能遭遇的瓶頸和困境時,葉錦添認為,他創作是要表達生活中所遭遇並思索的問題,是一種自我的追尋和發問。新的問號會一直浮現,永遠都有待解決的問題,創作也就不會中止。但同時他也坦承,有時現實的狀況不允許他一直勢無忌憚地走下去,有時必須等待,找到屬於自己「能說話」的位置。在這同時,他也憂慮現今環境庸俗化的傾向,往往只要求一些速成而膚淺的東西,忽略理念和意義需要慢慢建構並非一蹴可及的。在講座的最後,葉錦添勉勵大家培養美學品味並不是把「自己變成藝術品」,而應當是「和藝術對話」,思考作品的意涵,把美學思考內化成為生活實踐。

不僅帶來精彩的觀點分享,也為這系列以「設計美學」為主題的講座活動帶來極為令人期待的開端。儘管夜晚天氣轉涼,觀眾的熱情卻絲毫沒有降溫,整場更是座無虛席。在觀念的交流與激盪中,我們共同看見了更宏遠的人文視野。

時間:99/10/28,19:00-21:00地點:雅頌坊主持人:洪淑苓主任文:陳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