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兩岸頂尖大學晶片設計高峰論壇紀實

為了促進兩岸在IC設計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提供未來高科技人才互動的機會,「第二屆兩岸頂尖大學晶片設計高峰論壇」於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由北京清華大學所主辦、並由財團法人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部分贊助舉行,與會的成員包含來自兩岸的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以及新竹交通大學的師生,希望透過兩岸師生的實地互訪,達到交流的目的。去年第一屆是在臺灣舉辦,由臺灣大學主辦此項活動,並且由臺大電子所、臺大聯發科實驗室、以及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共同贊助。而這一次的活動臺大師生共有十三人前往北京參與,其中包含四位電機系/電子所教授(汪重光教授、劉深淵教授、李泰成教授、林宗賢教授)及九位碩博士研究生。我們對於此次活動是懷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希望能在這次的活動中得到更多不同的經驗!

第一天的行程是北京名勝古蹟的遊覽,分為兩條路線,教授們率先挑戰中國鼎鼎有名的居庸關長城,而學生們則是參訪了歷史悠久長達約六百年的故宮紫禁城。我們從南邊的午門進入,頓時時空轉換,彷彿置身於明清兩代,親切的解說員帶我們進入了奇幻的歷史旅程!走在過去只有皇帝可以走的步道上,同時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每一棟建築、每一項器皿都蘊含著深遠的意義,我們走過太和殿,想像當年皇帝親政的景象;走過坤寧宮,體會皇后在重要的祭祀慶典所扮演的角色;也走過儲秀宮,這是慈禧太后的住所,內部之富麗堂皇,可以想見慈禧太后當年的位高權重。我們一路穿越到故宮正門-神武門,到達了景山公園,爬了一段小山坡後,映入眼簾的是俯瞰整個紫禁城的全貌,氣勢雄偉,令人不禁讚嘆不已!隨後我們搭上了北京的公交車,驅車前往著名的前門大街,那是一條北京傳統的商業街,有著許多中華的老字號商店,例如全聚德、同仁堂等等。

結束了一整天的歷史之旅,回到了北京清華大學。同學招待我們享用豐盛的晚餐,同時會場裡也播放著這一天的活動照片,看著教授們氣喘吁吁的長城之旅,令我們對於第三天學生的長程行多了一份緊張及期待!晚餐時間開啟了彼此互相認識的機會,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氣氛很快就融入,天南地北的聊著校園生活,彼此間文化的差異也是討論的重心。活動進行到了趣味競賽,是比手畫腳的遊戲,一組三人,一個人比,兩個人猜,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活動!不僅要了解彼此用詞的不同之外,還要適應不同的口音,透過這個活動,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第一天的行程,讓我們對陌生的北京更加熟悉了許多,同學們的熱情招待,讓我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行程!

第二天的行程,主要是在室內的活動。一早我們搭車從住宿飯店進入北京清華大學,也順便瀏覽了一下校園風光,相較於北京城喧囂的車水馬龍,校園內的寧靜與閒適沉澱了我們的內心,開始了我們第二天的學術研討活動。首先由聯發科技許錫淵顧問、北京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汪重光教授分別致詞,簡述此次活動主要的宗旨在於了解兩岸師生在學術研究上的方向與成果,並藉此機會認識同樣領域但不同生活的朋友,期許這次活動圓滿結束。接著,每所學校都由一位教授代表介紹該校的校園或系所相關資訊,可以發現其實兩岸的系所組織及研究核心領域都相當類似。而每所學校也派出一位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作研究的,這個講題頗為有趣,有些同學是較為中規中矩的介紹研究方向和步驟,而也有同學是採用輕鬆活潑的方式,道出作研究的心路歷程:作研究就好比在淘金,運氣好又認真的話,很可能挖到一塊大寶;但也有可能耗費很多心力,最後卻什麼也沒挖到;又或者尋著別人走過的道路,也許可以撿到一些意外的收穫。而一個新的題目,也很有可能到快要研究完成之後,才發現這個領域已經達到飽和,或是正在走下坡,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種種過程似乎都道盡臺下同學的心聲,大家頻頻點頭或相視微笑,可見不管是在哪裡,大家的研究心得都是很能夠得到迴響的!

第二天上午,與會眾人合影(前數第二排左起第七、八、九、十位分別為北京清華王志華教授、臺大汪重光教授、聯發科技許錫淵顧問、聯發科技李洪松處長)下午的趣味競賽活動是Q&A,同樣也是一組三人,組員來自不同的大學,藉由活動中認識更多不同的朋友。主辦同學所準備的題目,真的是相當不容易,內容包羅萬象,有歷史地理、國學常識、還包括了智力測驗數學題,不論是哪裡的學生,答題起來都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思考,最後甚至必須靠手機上網百度搜尋才有答案!這個活動除了有趣,也很有意義,透過趣味競賽可以增長知識、腦力激盪,也讓所有同學更加融入在這次的活動當中。隨後,主辦同學帶我們做了簡單的清華校園巡禮,參觀了清華園、清華學堂、以及圖書館,清華的校地很廣,路上大部分都是騎腳踏車,但是走進深處仍可看見復古的小橋流水,相當清幽。結束了一天的學術行程之後,我們搭上遊覽車,前往阿俊酒家用餐。

經過了兩天的活動,彼此之間的微妙隔閡早已消失殆盡,大家在飯桌上相談甚歡,討論著這兩天活動的心得,以及來到北京之後的感想,我們發現對岸這邊的學生大多數是直攻博班,所以有些年紀比我們還小的卻都已經在念博班;我們覺得北京發展得相當迅速,高樓大廈林立,但也有同學反應出貧富之間的差異,房價大漲所帶來的隱憂等等。我們也吃到期待已久的北京烤鴨,相較於臺灣的烤鴨,口味稍為重些,油脂也比較豐富,頗為美味;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同學的好酒量,大家把酒言歡,氣氛相當融洽,就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般,內心油然生出一股對活動即將要結束所產生的依依不捨的心情。

最後一天的行程是萬里長城中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居庸關。和著冷冽的空氣,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前往目的地,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約60公里,南俯京師,北拒塞外,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由於此處的地勢險峻,因此當時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也由於在這樣艱辛的環境下,更能激發出兩岸學子互相協助的心意,走得快的同學會回頭照顧體力比較沒那麼好的學生,彼此之間也會時常注意自己周遭的同學是否脫隊。當我們都順利地登上最頂端,大家就地而坐,吃吃東西、聊聊天,三天前的我們從未想過這樣素昧平生、分居在兩岸校園裡埋頭於學術研究的一群人,會因為這一天,共同完成實現了登長城的夢想而雀躍著,此時每個人心中撼動的情感都是不可言喻的。簡單的吃過中餐後,我們又驅車前往全球保存最完整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之長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處,呈前方後圓,象徵天園地方,而殿內陳列了當年皇帝皇后所使用的器物,我們一同隨著導覽人員的講解參觀,也獲得了許多歷史與人文相關的知識。在最後一個行程結束後,我們就在遊覽車上睡了一個好覺,回到旅館。

直到現在,回憶起這次的旅程,嘴角仍能泛起微笑,除了在學術上的交流,了解兩岸間的異同之外,更體會到其實兩岸間在學術上的合作是指日可待、大有可為的,大陸同學的熱情也融化了我們原本略顯忐忑不安的陌生感,建立起友誼的橋梁,期望最後一天與大陸的學生道別,能成為彼此熟識的開端。(詹瑋珊、莊昀蓁、張育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