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新生入門書院學習目標與生涯規畫錢宗良教授臺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學習目標

大學的學習目標有很多,最重要的目標是能順利畢業、取得學位。大學的必修與選修課由各系所自行規劃,同學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組合。另一老生常談的學習目標是參加社團,不過不建議同學參加兩個以上,最好能夠全心投入一個社團,好好培養領導經驗。最後一個學習目標是就業,像在座某些同學可能想參加高考或執照考試,如果要考專業執照的話,必修課程顯得相對重要,但如果要更有市場競爭力,絕對不是光靠一個主修就夠了,建議同學應 “multiple majors”、跨領域學習。以上僅是我提供一些個人觀點和同學分享,接下來,我要強調的是大學時幾項需要特別培養的能力:

(一) 國際競爭力。現在的學生視野太侷限於臺灣,而未來你們的對手應該是在全世界。首先要培養的是語言能力,除了英語,還有日文、歐語等,不一定是為了考試或學分而學習。雖說為了升學或就業,準備參加 TOEFL、TOEIC、GRE 等語文測驗可能是免不了的,但如果對其他語言有興趣,可以趁大學時代多學一點。

好的外語能力可以開啟許多機會。舉例來說,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時有一位遺傳與發育學研究所同學,他大學時的主修是音樂,GRE subject 亦選考音樂,然而他能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 Ph.D. program 獎學金的原因,正是因為具有多種語言能力。尤其在紐約這種多民族的環境裡,此種能力突顯其研究與學習的潛力,即便跨領域申請遺傳與發育學博士學程還是被學校接受。

語言能力並非要聽、說、讀、寫樣樣精通,我在東京大學醫學院進修研究時都用英文,有些東大的學生較不善長英文口語表達,但是他們的讀寫能力都非常的好,所以不要以為講的不好就認為人家英語很破,缺乏國際競爭力。其實並不然,他們研究成果可以發表在 Nature 或 Science 等一流的期刊。

學習語言的訣竅之一,是千萬不要害怕講錯,要敢講,只要讓別人了解你想要表達什麼即可,因為語言學習的重點是溝通。不過同樣是英文卻還是有南腔北調,所以同時也要訓練你的聽力,熟悉不同的口音。有的同學怕上課聽不懂而習慣錄音,尤其是剛出國留學上課時,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等於要花雙倍甚至三倍的時間聽課,不如多花點時間念書有效。

(二) 領導能力。目前臺大設有領導學程,包括領導管理概論和經典名著選讀,建議自認有領導潛力的同學可以去嘗試報名選修,而自認不適合領導的同學也不妨聽聽,重點是如何讓自己成為 key person 。有時候在社團活動中扮演關鍵的 key person 角色可能比當領導的社長貢獻更大。

(三) 專業能力。我相信各位同學進得了臺大,在高中時期成績都是很好的,可是進了大學以後你會發現同學、學長們都不比你差,所以希望各位能抱著謙卑的態度,抱持明確目標,多學一點東西。如果是「由你玩四年」,四年過後你會發現自己遠遠落後於你的同儕。對於畢業傾向直接就業的同學,若需要考高考、國考或證照考試,專業科目一定要好好學,如果等到要考試了才想要靠補習,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畢業後要出國留學或在國內進修,所有的學校都會有類似的要求條件。例如學校首先會問「智能潛力」 (Intellectual Capability),再來還有「創造力」、「口說與寫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格成熟度」等,另外還會問你「動機」,也就是為什麼要申請。記得我之前面試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時,有人竟然回答「我媽叫我來的」,這很顯然的就是缺乏動機,錄取的機會恐怕很小。當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有一個 UC Berkley 畢業後來哥倫比亞唸牙醫的臺灣女學生,嘗試比照在 Berkley 把各科的助教請來當家教。一問之下才知家裡有錢的很,根本不想當什麼牙醫,只是父母要求有學位才能分家產,這也是很明顯的對自己所學缺乏動機。話說回來,申請出國留學時,學校還會提到的要求條件有「責任感」和「獨立性」,像是參加服務性社團。同學參加服務性社團有機會到偏遠地區服務時,生活起居樣樣要自己來,就是學習生活獨立的最佳機會。另外申請一些較傾向學術研究的大學還會特別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甚至教學能力,所以同學如想出國留學可以及早規劃、及早培養。

生涯規劃

雖然各位才剛上大學,這話題可能對你們而言還太早,但希望各位能想一下四年後畢業想做什麼?不論是升學、就業,希望不要有同學變成「啃老族」,整天窩在家裡靠父母養,這是不負責任的想法。既然都已經來唸臺大了,不要連自己畢業未來要做什麼都搞不清楚,哪怕是跨領域、轉行也好。大學提供的是廣泛的基礎知識,是給各位做為跳板用的。舉我自己為例,我大學念的並不是醫學系而是動物系,當完兵以後念了醫學院的解剖研究所,後來因哥倫比亞的病理研究所提供的獎學金非常誘人就去了。到了那才發現同學裡也沒幾個有病理背景的,還有個北京大學來的同學之前唸的是植物! 所以跨領域也沒什麼不好,重點是要有求知的動力 (motivation)。我這位北大來的同學非常優秀,現在留在哥大獲得教職繼續研究癌症。做研究還要有積極的 (aggressive) 精神,以我這位同學為例,在義大利裔老闆的實驗室裡,他勇於搶儀器、爭取時間,報告時能於與其他博士後研究員爭辯,這樣的態度特別適合美國這樣的競爭環境生存 (不過在日本可能就要收斂一點)。總而言之,我非常鼓勵同學跨領域學習。

對於畢業以後想要直接工作的同學,有人可能是進入家族事業或自行創業。很多管理學院、電機系教授都會感嘆說成績最好的學生都留在學術界,反而是成績差的出去創業,最後賺的錢還比較多。當然金錢多寡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我提出這個例子是為了告訴各位當成功的老闆,與做學問好壞不一定直接相關。其他多數畢業同學可能會選擇受聘僱,也就是當個上班族。不管是在公家還私人機關,就要學會「老二哲學」,這是我今天想要傳遞最重要的訊息。在我當預官時,軍中的長官告訴我們:「把你們的自尊擺在家門口,不要帶進部隊裡。」,尤其是臺大畢業的。我服役第一年的時候,因剛考上研究所休學服役,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因這樣的態度,讓我在軍中過得分外痛苦。後來改變態度,長官罵就逆來順受,不要頂嘴,學到這「老二哲學」之後反而過的輕鬆愉快。如果到了職場才學「老二哲學」,可能有點晚了。在臺灣有些產業是很重階級的,學會「老二哲學」更凸顯其重要性。同學在校時,可以從當社團幹部做起,不要想一下子就想當社長,要學會從副手的位子去學習別人怎麼領導,否則急功近利缺乏妥協精神,搞得社員都跑光,那當一人社長還有什麼意思。

做學問?做事?做人?

一般人認為在大學中的優先順序是做學問、做事、做人。像是在學術界,做學問優先,分內的事情做好,做人獨善其身即可,是這樣嗎?我這裡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就創業方面,我個人認為當然做事的能力要夠強才有辦法創業,學問只是一個根基,做人就視情況而定,藝術工作者即使孤僻也可以創業。但從事服務業就另當別論,做人可能比做學問重要。能在臺大學習,我相信各位做學問的能力都沒問題。各位要學習的是「做人」!這是我二、三十年來的工作體驗,我常常跟我的博士班學生,甚至已在醫院當主治醫師說:「你們做學問的能力無庸置疑,做事能力也相當強,但是在做人方面仍需多學習。」最近有個臺大醫師得罪了病人,得罪了家屬,風評不是很好,不過因為他學問好,發表了一堆論文,獲得升等,但醫院的主管非常不滿,認為與病患關係如此糟糕,不會做人的根本就是不適任的醫生。這樣的例子值得我們深思。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是臺大的校訓,也是我對各位的期勉,希望現在各位以作為臺大人為榮,畢業後臺大能以你們為榮。並不是一定要各位成為傑出校友,而是希望你們在做事、做人、做學問上,都能建立一個典範,分享給你的後代與身邊的人,而且對得起自己。臺大一直以來都很強調書卷獎,醫院以往在徵聘職缺時,都會將有沒有拿過書卷獎作為參考。但近來醫學院開始反思是否學問好就行了?為了鼓勵同學熱心服務,醫學院最近設置了「利他獎」,經由同學、老師認可,獎勵樂於幫助同學、服務社會的同學,讓這個獎在同學申請學校推薦、或就業聘僱上成為比書卷獎更有力證明,這是我們現在努力的目標。時間: 2009 年 9 月 9 日。地點:普通 205 教室。整理:陳品秀 (臺大政治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