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臺大SUPER教案獎學生組壹等獎認識多元文化東臺灣走透透得獎人: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吳慶燁同學

教學內容:東臺灣走透透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教學時數:300分鐘

設計理念

本教案是針對高級中學一年級學生所設計。地形學是地理學中一門相當重要的領域,加上臺灣擁有多種豐富奇特的地形景觀,因此地形學課程在高一課程中佔有極重要的份量。本教案則是將此與地形變化多端臺灣東部作連結來說明各類的河流地形。

成為高中生之際,公民素養的養成亦刻不容緩。本教案則介紹臺灣東部的「新」原住民---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藉以認識多元文化,並教導學生應欣賞、尊重不同族群之文化。

另外,參與公眾議題也是身為高中生必備的行動之一。本教案係以臺灣東部的臺26線開發案為議題,要學生們應用前面三節課所學到的自然及天然資原,思考環境開發所帶來的影響。並試圖要學生提出能符合永續發展下,可以實行的方案。

教學目標

地理部份,除了能瞭解臺灣各種常見地形的種類及形成原因外,更能夠在野外辨認、指出不同種類的地形以及人與環境(地形)之間的互動。而公民部分,則除了能瞭解不同族群文化之外,更能從其中認識到不同文化的差別進而尊重、欣賞不同族群的文化。另外,本教案亦藉由最後一個,”留得「後山」在”單元,訓練學生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後果以及解決之方案,也希望再經過此課程後,能夠使學生成為有公眾參與感以環境識覺之公民!

第一部分:「地」結良緣

本部分先是以觀光局所拍攝之短片引起學生對花東的興趣,進而介紹各類地形的基本特性以及形成機制。有別於傳統的麥克風及粉筆教學方式,本教案是以多媒體動畫的方式來呈現地形形成之過程,以動態方式展現將抽象概念立體化,使學生們較易明白,如圖一。評量方面,為動態之學生活動,利用紙黏土捏出指定地形,除了能檢視學生是否學會之外,亦達到寓教於樂及多元評量之效果。

第二部分:以「GE」窺天

這部分則是將學生帶至電腦教室,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利用時下最流行之Google Earth軟體,帶領學生實際從衛星影像觀看各種地形之實際樣貌,而並非只是單純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在這部分,本教案試圖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角色,教導學生利用Google Earth中「遊覽歷程」功能,使學生自行完成作品---製作出一段臺灣各種不同河流地形之短片。

第三部分:多「原」文化

這單元則是介紹東臺灣的原住民文化。由於以往的課程是以介紹傳統的原住民九族為主,本教案特介紹以往課本少有提到之新承認之原住民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此部分輔以多媒體影音教學,使學生們在上課中亦有「聲」歷奇境的感覺,如圖四。由介紹這三族群之文化,進而引出多元文化之概念,這部分則以新聞時事--「原住民族可以在該族慶典時向有關單位申請祭儀放假一日」為例,教導學生們應尊重並欣賞不同族群之文化,並維護文化多樣性。此部分的評量則要求學生回家觀賞原住民電視臺或客家電視臺中的任一節目,並寫出心得,以此來強化學生們對於多元文化之尊重與認同。

第四部分:留得「後山」在

本教案在最後一部份即是介紹永續發展的概念,並帶入時下最流行的環境開發議題,本教案係以東臺灣之臺26線的開發案(圖五)為例,要學生們運用前三堂課所學之東臺灣擁有之環境資源概念,帶入思考環境開發所影響的自然及人文層面為何。最後,本教案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請各組提出自己該組的立場,並試圖引導學生思考出能夠在永續發展前提下,對該地最有利的方案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