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創意研發中心臺灣首度舉辦全球最大磁性物理年會

磁性研究對未來城市能源的應用,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被稱為「磁性研究世界博覽會」的國際磁性會議InterMa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gnetics),由於有著學術上的旗艦地位,每年都吸引全世界頂尖的學者與產業界人士參與。今年的磁性國際會議,於今日(4月26日)首度在臺北舉辦,這是臺灣繼舉辦花博後另一個國際盛事,無疑是另一個臺灣之光。

今年的國際磁性會議總共為期5天,會議中將有48個國家,預計1500位以上的頂尖學者與產業界人士參與。截至4月中為止,已至少有1200位國外學者由國外自費前來,其中包括2007年諾貝爾獎得主Prof. Albert Fert、2010年日本獎得主Prof. Iwasaki、以及使硬碟儲存密度快速提升至今天接近1Tb/in2的推手,IBM傑出科學家 Stuart Parkin。會議中將討論許多重要的磁性議題,包括最近相當熱門的稀土議題、自旋電子學的最新發展、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的商業產品,硬碟機超越每平方英吋十兆位元的儲存技術、以及基礎磁性科學的重要議題等。

學界與民間主動爭取 再創臺灣奇蹟

向來被視為科技大島的臺灣,以為蘋果等電腦大廠代工聞名,每年的資訊展更是全球聞名的國際展覽,今年的國際磁性年會,屬於前端創意與研發的高端會議,讓臺灣朝向創意研發中心的目標再向前一步。會議中,工研院院長徐爵民博士將特別舉行演講,讓所有國際學者知道臺灣的科研轉化產業的實力,這也是臺灣能夠及時切入自旋電子學的重要契機;除此之外,會議將設立臺灣館,以展現臺灣磁性產業的成果,主導臺灣館的工研院金屬中心,將會展示磁性應用產業如馬達與車用設備的創新開發,同步輻射中心的研究也將一同站上國際舞臺,與國際基礎研究與應用元件設計的學者,及頂尖產業界人士,激發卓越創新的新可能。

此一重要的國際會議鮮少在亞洲舉辦,過去只有在日本辦過兩次;韓國辦過一次。這次選擇由臺灣主辦,要歸功曾任國科會國際處處長、臺灣大學物理系主任,同時現任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的張慶瑞教授。張慶瑞教授主動於2005年提出企畫案,爭取2011年的主辦權,終於讓臺灣打敗新加坡,澳大利亞與印度,得以主辦這國際最重要的磁性研究會議。和網球、高爾夫球一樣,這次的活動之所以成功舉辦,主要靠的是民間力量,不像其他國家,以國家級的格規來處理,張教授以專業的企畫案,加上過去辦物理年會的經驗,艱辛地完成了這一項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2005年我當選IEEE 磁性學會的理事,當時他們正在商討前來亞洲舉辦年會之可能性,我便開始撰寫企劃案然後向總部提出申請,」張慶瑞教授說:「臺大慶齡中心在2006年知道我們在爭取這個國際案,便主動告訴我們,可以跟Meet計畫去要小額經費來規畫與招待IEEE 來訪的訪視代表。雖然IEEE訪視代表因為利益迴避,拒絕招待,但那筆小額經費還是用來支付君悅的小型會議廳與交通車,讓我們順利完成審查的過程。」

證明科研實力 臺灣走向創意研發中心

2005年IEEE委員會約30位委員對申請單位先做書面審核,投票選出新加坡、澳大利亞與臺灣,再針對會議場所,旅館、交通狀況及籌備狀況與團隊做兩天一夜的現場訪查,臺灣順利拿下2011年的主辦權。除了政府的背書支持,張慶瑞教授認為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依靠學者們組成團隊的熱誠,規畫細心與合作密切的程度,讓五位評審委員覺得臺灣是最熱心積極的工作團隊,而創造了這次讓臺灣站上國際研究舞臺的奇蹟。

今年國際物理年會有1,538篇論文發表,還有眾多的新應用科技呈現在國人面前,向國際證明臺灣的科研實力,對年輕學者與學生有很大的刺激與鼓勵,可提升學生對磁性的參與度,讓臺灣學者與業界與全世界迅速接軌,真正落實臺灣走出代工,迎向創意研發中心科技島的里程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