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面對肺結核 保健中心擬修正管理流程

近日傳出肺結核群聚感染的案例讓人震驚,也許很多人以為結核病在臺灣已經絕跡,但其實不然。結核病是一種症狀不明顯的傳染病,由於結核桿菌透過飛沫核傳染入侵人體而發生,人體任何部位或器官都有可能被入侵,其中又以肺部占90%,最容易受到侵襲。肺結核又可依傳染性質分為開放性與非開放性,會傳染的開放性肺結核也只占所有肺結核病人的10%。

目前,臺灣的結核病防治仍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低盛行率標準,臺灣留學生到歐美國家留學時還是需要檢附相關證明。而且結核病仍列為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多重抗藥性結核病)與第三類法定傳染病(結核病)。近日媒體報導某校群聚感染,原因可能是因為位於地下室的教室內空氣不夠流通,空調系統換氣不足,提高病菌傳染力所造成。本校同樣有許多大型教室,究竟臺大對於肺結核有什麼樣的管理機制呢?

負責全臺大師生健康的衛生保健及醫療中心已經於100年10月27日在學校衛生委員會通過新版的管理流程,之後將送交行政會議確認後公告,新的管理流程以更嚴謹的方式面對不可見的疾病。以往僅針對會傳染的開放性肺結核進行追蹤管理,但新版的管理流程包括了開放性與非開放性的肺結核管理。肺結核個案發生後將透過全國的傳染病通報機制,透過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通報校內的保健中心,保健中心將立即調查病患的接觸史並列冊管理,針對肺結核個案和肺結核可傳染期間內長期工作、生活在同一空間的接觸者提供衛生教育和安排胸部X光檢查;所謂的長期接觸者是指在個案可傳染期間內,與個案一天內接觸8小時以上或接觸累積達40(含)小時以上者,也就是說個案的同事、同學、室友、社團、朋友、親人都會納入衛生管理的範圍。

保健中心表示,過去有13位肺結核通報案例並已接受追蹤管理。其實肺結核並不難醫治,只要接受治療並按時服藥、注意衛生習慣即可。如果懷疑自己是否得到肺結核,可以參考WHO提出的7分檢測法:咳嗽兩週為2分、有痰為2分,胸痛為1分、體重減輕為1分、食慾不振為1分,若合計5分以上,應該立即尋求醫師的諮詢;萬一診斷出肺結核,需要長期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因為結核桿菌容易產生抗藥性,輕易停藥會讓肺結核更不容易醫治。如果想要避免疾病上身,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運動,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並注意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最佳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