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傑出校友事略

人文藝術類--楊南郡先生

楊南郡先生生於1931年,195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楊先生是臺灣登山界耆宿,臺灣當代登山文化的重要創建者,也是原住民文化的重要介紹者。簡而言之,他是一位深具開創性的文化人物,足堪傑出校友的榮譽。

楊先生曾任職外國駐臺機構,過去五十年,在工作之餘,從事臺灣登山活動與高山踏勘。他是臺灣登山界的先行人物,於1976年完成臺灣百岳攀登,是開「臺灣百岳」登山風氣的前輩,對於1970-80年代的百岳登山風潮與新登山路線的開闢,具有重要地位。他也是打破臺灣山友強攻山頭的「征服」思維,看見高山中原住民部落與古道遺跡的第一人。許多登山社團在其影響下,除了開發新路線與登山技術,亦開創「人文登山」的新視野,並且重新認識原住民族。楊先生在登山的同時,從事地理的探勘與山區人文史蹟的探查,包括清代開山撫番道路如:八通關古道、蘇花古道、崑崙坳古道、關門山古道、浸水營古道、阿塱壹古道的學術探險調查;日治時代理蕃道路如:合歡越嶺道、能高越嶺道、霞喀羅越嶺道、八通關越嶺道、關山越嶺道等,以及原住民族道路、漢人拓墾史跡、古部落遺址、古戰場,展現了立足於臺灣的全面性探索理念。

過去二十幾年來,楊先生還接受各高山型國家公園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先後完成十餘條國家歷史步道的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並擔任農委會「國家步道系統發展推動委員會」委員。此外,他也擔任教育部委託編纂的《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編輯委員兼撰述人。

此外,三十多年來,楊先生指導各大學登山社團,推動「登山與學術同步進行」的風潮。以國立臺灣大學登山社為例,先後完成大濁水溪流域(中央山脈北段)、白石傳說(中央山脈中段)、丹大札記(中央山脈中南段)、南南山語(中央山脈南段大鬼湖一帶)、玉山山塊等高山地區的地理與人文史蹟的調查,獲得很高的評價。

重要獎項與榮譽:1992 時報文學獎 第十五屆報導文學首獎〈斯卡羅遺事〉1996 時報文學獎 第十九屆年度文學獎《臺灣百年前的足跡》1996 臺灣教師協會 年度十二大本土好書獎《臺灣百年前的足跡》1996 聯合報 年度十大好書獎《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探險》1998 臺灣省文獻會 第一屆臺灣傑出文獻工作獎1999 教育部 原住民著作翻譯甲等獎《鹿野忠雄傳》2000   明日報 年度十大翻譯好書獎《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2010 國立東華大學名譽博士。東華大學並以〈楊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臺灣原住民研究與臺灣登山史國際研討會〉為其祝賀八十歲壽辰。

著作:1993,《與子偕行-臺灣高山踏查紀行》。臺中:晨星。1996,《尋訪月亮的腳印-原住民文化訪查》。臺中:晨星。1996,《臺灣百年前的足跡-日治時代初期學者的臺灣踏查》。    臺北:玉山社。2005,《幻の人類學者森丑之助》。東京都:風響社。2007,《最後的拉比勇-布農族抗日史》。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與徐如林合著)2011,《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臺北:林務局。(與徐如林合著)

譯著: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1997,《臺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上)、(下)》。臺北:遠流。1998,《鳥居龍藏─縱橫臺灣與東亞的人類學先驅》。臺中:晨星。1999,《鹿野忠雄─縱橫臺灣山林的博物學者》。臺中:晨星。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遠流。2000,《山、雲與蕃人─鹿野忠雄的臺灣高山紀行》。臺北:玉山社。2002,《臺灣百年花火─清末日初臺灣探險踏查實錄》。臺北:玉山社。2005,《臺灣百年曙光─臺灣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臺北:南天。2010,《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

古道調查與研究報告:1986《合歡越嶺古道調查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立霧溪掘鑿曲流)1987《清代八通關古道調查報告》(玉山國家公園,竹山~大水窟段)1988《清代八通關古道調查報告》(玉山國家公園,大水窟~玉里段)1989《合歡古道西段調查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關原~卡拉寶段)1990《雪霸國家公園步道系統調查報告》(雪霸國家公園)2000《清代北路──蘇花古道調查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霞喀羅國家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林務局委託調查)2003《浸水營古道人文史蹟調查研究報告》(林務局委託調查)2003《能高越嶺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林務局委託調查)2005《阿里山鄒族古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林務局委託調查)2005《崑崙坳古道記阿郎壹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林務局委託調查)2007《大分事件調查》(玉山國家公園)

學術類--丁邦新先生

丁邦新先生,1937年生,祖籍江蘇如皋。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61年考入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從董同龢先生研習語言學,1963年獲碩士學位。196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受教於李方桂先生,1972年獲博士學位。

丁先生自1963年起,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任語言組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並兼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1975-1989年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1989-1994年應邀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中國語言學教授。1994-1998年繼趙元任先生之後,任Agassiz講座教授。1996-2004年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兼院長。

丁先生曾獲中山學術獎(197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1985-1987、1987-1989)。1986年當選為第十六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93年獲推舉為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長。2000年,繼呂叔湘、周法高兩位碩學前輩之後,丁先生獲美國語言學會推舉為榮譽會員。

丁先生治學的主要範圍為漢語史與方言學,而於語法、非漢語,亦有重要著作。代表專著有《臺灣語言源流》、Chinese Phonology of the Wei-Chin Perio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als as Reflected in Poetry(《魏晉音韻研究》)、《儋州村話》、《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一百年前的蘇州話》等;翻譯趙元任先生的《中國話的文法》;主編《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當代閩語研究》)、《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李方桂全集》;合編《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漢藏語同源詞研究》等。

丁先生富有正義感,待人親切、真摯而又有淑世之忱,獎勵後學不遺餘力。他行政閱歷豐富,因此處事明練、動靜有方。許多重要而影響深遠的學術建設工作,賴有他的倡議和參與,纔得以付諸實現。例如中央研究院文學哲學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趙元任中國語言研究中心、中華民國聲韻學會、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等等的成立,以及史籍自動化、二十一世紀中國語言和方言數據庫、語言學暑期班等等計畫的推動都是。此外,丁先生與夫人多年來在臺大設置「新筠獎學金」,獎助中文研究所與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生從事研究,嘉惠學子無數。丁先生作為這一代的學術領導人之一,具有過人的洞見和眼光,以及仁民愛物的胸懷。其成就所以遠大,貢獻所以卓著,為後學所景仰學習者,厥故在此。

學術類—胡正明先生

胡正明先生於1968年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即赴美取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及計算機碩、博士學位。1987年榮獲中華民國國科會第一屆傑出講座、1989年IEEE Fellow、1997年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1997年柏克萊加州大學傑出教學獎。

為了以最直接的方式將自己貢獻給臺灣半導體界,2001年他從柏克萊加大電機系教授轉戰臺積電技術長,2004年創下新竹科學園區第一位獲中研院數理組院士的半導體業人士。

現擔任柏克萊加州大學臺積電傑出講座教授以及美國SanDisk公司董事的胡先生,專長研究應用物理科學與工程科學,出版4本專書,發表超過800篇論文,並擁有逾100件美國專利,被美國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專家譽他為「微電子前瞻者」。1999年所研發出來的三維电晶體「FinFET」由2011年開始取代獨霸天下50年的二维電晶體,造成矽晶片半導體產業的鉅大變革.2011年3月,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以胡先生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對促進美國電子產業創新與促進美國經濟之貢獻,頒授他該協會2011年「大學研究獎」(University Research Award)。

除了在研究、產業的傑出表現之外,胡先生在教育領域也有極大貢獻,曾獲柏克萊加州大學最高教學獎,曾擔任舊金山東灣中文學校董事長。胡先生多年以來也與臺湾多校進行合作研究並作學術講座.基於對學術教育的熱誠,為學術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胡先生於2004年重返柏克萊加州大學重執教鞭迄今。

工商類—侯貞雄先生

侯貞雄先生為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學碩士,現為東和鋼鐵董事長。侯先生自民國64年接任東和鋼鐵總經理,承繼東和鋼鐵之穩健踏實經營,逐漸成為國內有數之鋼鐵企業,同時積極參與鋼鐵專業社團之活動,推動經濟外交,回饋鄉里社稷,夙為國內極具良好社會形象之企業。民國79年繼任董事長,承擔東和企業之策劃經營,積極推動現代化設備,強化企業之體質,建立「律己、愛智、樂觀」之東和企業精神,並秉持從「東和行」創立至今以來『誠信』為公司經營的靈魂精神,以『追求卓越的貢獻』定義公司經營的核心價值與目的。

目前東和鋼鐵企業由臺北總公司、苗栗廠、高雄廠、桃園廠和臺中港物流中心構成企業實體,主要產品為高耐震之鋼筋、結構用之H型鋼及鋼板,為我國結構鋼標誌著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國內最具規模鋼鐵廠之一。除開拓展鋼鐵本業之里程外,並致力於多角化經營,更朝鋼結構、馬口鐵與環保事業等行業進軍,期能以鋼鐵專業為軸心,配合其多角化經營和關係企業聯合運作,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積極迎向國際舞臺。

侯先生歷任臺灣區鋼鐵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為工商團體服務,並向政府建言、推動經濟外交,對國家發展貢獻良多,並成立侯金堆先生文教基金會,獎勵基礎科學、材料科學、金屬冶煉、環境保護及綠色建築五大領域有貢獻的教育及研究人士,對提升我國科學研發能量,以及產業技術之升級影響甚鉅。

侯先生不僅推展工業活動,亦深具人文素養,熱心推動國內藝術發展,贊助教育、文化、學術研究等公益活動,並因此於2010年獲頒清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侯先生事業成功之餘更不忘回饋母校,對本校社會科學院之遷院工程提供重要協助。

工商類—李森田先生

李森田先生現為華宇集團董事長,於1971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先生畢業後即投身於國內電子產業,創立多家企業涵蓋電子、資訊、通訊、光電及能源產業,對於提升國內產業技術及規模,創造就業機會,以知識技術服務社會貢獻卓著。

李先生於1978年創立藝衡儀器公司結合機電整合技術製造電子秤行銷全球並和工研院電子所之前身電子中心合作開發臺灣第一顆Fully Custom Design IC用於電子秤產品上,可謂開啟臺灣客製化IC之先河,對後來臺灣IC設計業之蓬勃發展起了引導作用。

因個人電腦風行,可攜式個人電腦需求隨之而起,李森田先生敏銳觀察市場趨勢,遂於1989年創辦華宇電腦投入筆記型電腦之開發並成功取得Compaq、NEC等大廠之合作成為臺灣主要領導廠商。臺灣筆電製造稱雄於世界,李先生為臺灣筆記型電腦產業先驅者之一。

不僅於此,李先生復於1998年投入光電領域創立華上光電,為一全光域產品之LED製造並領先業界推出藍光產品,並以MOCVD技術開發微波元件、雷射元件及多界面太陽能晶片。

近年來最熱門之手機通訊產業李先生也沒有缺席,他於1999年創立華冠通訊,目前已是臺灣領先之手機ODM公司,是全球手機大廠LGE、Motorola、Sony Ericsson等最重要之合作伙伴,已經製造銷售數以億支手機產品給這些國際大公司,成為全球行動通訊產品重要供應商之一。

李先生一直以來戮力以產業來創造價值,服務人群,面對未來之能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問題日趨嚴重,李先生於2007年創立華旭環能公司,積極投入太陽能技術,專研聚光型太陽能技術之開發,獨立研究開發整套太陽能電廠發電系統涵蓋太陽能晶片、封裝、模組、鏡頭、追日器及電廠整體規劃及設計運轉之技術,期望提供未來人類更乾淨之能源。目前也和屏東縣政府合作建造3MW之聚光型太陽能電廠,並在中國大陸、墨西哥、義大利、西班牙等日照充足區域設立太陽能電廠提供乾淨之能源。

李先生於臺大時是登山社成員熱愛爬山,也培養出對臺灣土地山林的熱愛,經常不具名捐贈各項社會福利公益活動,也捐贈母校臺大德田館供資訊工程學系使用。除了科技之外李先生閒暇之餘,潛心研究佛學,深入經論,優遊於佛學殿堂之中。李先生在科技創業福國淑世之中又能學佛自在怡然自得,可謂別具一格。

綜合類--盧超群先生

盧超群先生於1975年以第一名優異成績自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隨後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後,盧先生先後服務於IBM Research Division 及其總部,並獲頒對公司最高貢獻之IBM Corporate Award等多項榮譽。盧先生擁有24項美國專利,並曾於國際工程專刊上發表超過50篇專業論文。

盧先生於30年來致力貢獻於全球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著墨於技術創新、學術研究,及企業管理,並落實於創辦多項新事業,1991年創建鈺創科技公司,擔任公司董事長及執行長,且共同創辦其他多家企業,目前已有四家公司股票在臺灣公開發行,用創新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目前仍在產學研各界持續貢獻。

盧先生於1991年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IEEE Fellow),1998年並以在高速動態記憶體設計的領先貢獻獲頒「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Award」。此外,盧先生亦因長期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與成就,於1999年榮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近年來盧先生帶領鈺創科技,開創優良晶粒(Known Good Die)技術發展之先鋒,並推動堆疊整合晶片發展,其於2004年為第一位華人受邀在半導體界最重要之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ISSCC)以「Emerg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olutions for System Chips」為題發表演講,領先揭示了異質性整合系統IC,包括3D IC的時代來臨。

由於在1990年代推動臺灣半導體產業,建立八吋晶圓及DRAM技術發展之立基貢獻,對臺灣經濟成長貢獻卓著,盧先生在2001年獲行政院長頒授中華民國國家傑出科技榮譽獎,於2004年榮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於2007年獲經濟部核定為中華民國優良商人,榮獲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頒發金商獎表揚,並於2010年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所頒發的ERSO Award,表揚其對臺灣電子產業發展的傑出貢獻。此外,盧先生也是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傑出系友,以及國立交通大學傑出校友,同時也曾擔任交大講座教授。

為對業界持續貢獻服務,盧先生目前擔任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以及全球半導體聯盟(GSA, 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 the former FSA)董事會主席,彰顯其在半導體界之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