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腎病變及泌尿上皮癌國際研討會提醒國人注意食品及藥材衛生安全

泌尿上皮癌是臺灣地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新診斷病人約3,000名,約有1,000名病人因此而死亡。泌尿上皮癌可發生在任何泌尿上皮存在處,包括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臺灣與巴爾幹半島地區同為全世界上泌尿道(腎盂及輸尿管)泌尿上皮癌發生率最高的地區,且數倍於歐美等西方國家。

許多臺灣學者發現,較之於國外的腎盂及輸尿管上皮癌病人,臺灣的病人有較高比率為女性(男女比為1:1.1)。多數歐美國家的腎盂及輸尿管上皮癌可歸因於吸菸,但臺灣地區的女性病人僅有百分之四以下有吸菸史;因此,吸菸這一個危險因子只能解釋一半男性病人的成因,對於大多數女性病人並不適用。換言之,約有四分之三的臺灣腎盂及輸尿管上皮癌病人原因不明。

西元1992年,比利時學者發現,數十名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年輕婦女,皆因間質性腎炎,導致腎臟衰竭,終致造成末期腎病。這些婦女全都在同一間診所,服用相同的減肥中藥配方。該配方的中藥材內,就含有馬兜鈴酸。由於服用該配方的腎病病人皆有相同的病理表徵,此腎病乃被稱為「中藥腎病變」。比利時的腎臟科Nortier教授發現,39位準備接受腎移植的「中藥腎病變」病人中,18位有泌尿上皮癌,19位有中度至重度的泌尿上皮異常,僅有兩位的泌尿上皮是正常的。因此,推論馬兜鈴酸不僅具有腎毒性,也是一個致癌物質。

臺灣大學公衛系王榮德教授,研究臺灣健保局於西元1997至2003年7年間國人的用藥資料庫,隨機抽取其中20萬人的資料分析。他發現此7年期間核可使用之中藥材中,竟有12%含有馬兜鈴酸,這些藥材包含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及馬兜鈴等至少17種。而此20萬人中,有53%曾於此7年內,因不同原因服用過中藥配方。更令人震驚的是,39% (約78,000)的人曾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這樣的結果,說明臺灣人長期處於馬兜鈴酸的環境中而不自知。

臺大醫院蒲永孝教授及陳忠信醫師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六成的腎盂及輸尿管上皮癌病人的腎臟中,含有馬兜鈴酸嵌合在DNA上的證據,表示我們的病人中,有六成曾暴露過馬兜鈴酸。更重要的是,近三分之一的病人,其腫瘤中,可以檢查到馬兜鈴酸致癌的特徵性基因突變,說明了馬兜鈴酸,的確與臺灣腎臟及輸尿管上皮癌的發生有關。於此同時,美國紐約大學藥學系Grollman教授發現,與臺灣同樣有高發生率的巴爾幹半島上,原來在他們主食作物的種植區旁,也長有含馬兜鈴的植物,在收成時,不小心被採收,混入了當地人的食物中。所以,經過了多年的研究,不管是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或是臺灣,馬兜鈴酸均已被證實為腎臟及輸尿管上皮癌發生的重要致癌物質。

衛生署於2003年,正式禁止了多數含馬兜鈴酸藥材的進口與銷售,然而依據過去環境汙染對人體影響的經驗,其造成的後續影響,仍會持續數十年。

目前已知的高危險群包括:因曾服用不知名藥物,導致腎臟功能損傷者。本次利用舉辦「馬兜鈴酸腎病變及泌尿上皮癌國際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地專家,特別是巴爾幹半島(Grollman教授)與比利時(Nortier教授)的專家,一同討論馬兜鈴酸對於環境與人體的影響,以及後續診斷、治療、與追蹤等議題。希望藉由揭露並討論此議題,增進臺灣的腎臟科及泌尿科醫師對於馬兜鈴酸所致疾病的認識,提升照顧品質,並增進國人的福祉。也提醒國人應注意食品及藥材衛生安全,才能免於許多癌症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