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臺灣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人文藝術類 曾永義(中國文學所1971畢)曾永義教授1936年生,於國立臺灣大學就讀中文系學士、碩士,1971年取得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人、德國魯爾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訪問學人、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現職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臺灣戲曲學院名譽講座教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諮詢委員、國語日報常務董事、河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藝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廈門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河南大學客座教授、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牡丹江大學客座教授,於文學藝術領域備受尊崇。

曾教授為國際知名戲曲學家,著作等身,長年從事戲曲與民間文學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迄今已四十餘次率團赴大陸與歐美亞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在臺灣則提倡精緻歌仔戲與中國現代歌劇,身體力行,卓有成效。所指導之博碩士班研究生,取得學位者已逾百五十餘人,培育後進,不遺餘力。

其傑出事蹟略可分三方面言之:一、劇本與文學創作:劇本十八種(如下),散文集七種,並於兩岸各地巡迴演出。2011,《蔡文姬》(崑劇劇本)。2010,《魏良輔》(崑劇劇本)。2010,《御棋車馬緣》(京劇劇本)。2010,《楊妃夢》(崑劇劇本)。2010,《霸王虞姬》(京劇劇本)。2010,《賢淑的母親》(京劇劇本)。2008,《陶侃賢母》(歌仔戲劇本)。2007,《李香君》(崑劇劇本)。2007,《桃花扇》(歌劇劇本)。2006,《青白蛇》(京劇劇本)。2006,《慈禧與珍妃》(豫劇劇本)。2006,《孟姜女》(崑劇劇本)。2003,《梁山伯與祝英臺》(崑劇劇本)。2003,《射天》(京劇劇本)。2001,《牛郎織女天狼星》(京劇劇本)。1999,《國姓爺鄭成功》(歌劇劇本)。1999,《鄭成功與臺灣》(京劇劇本)。1987,《霸王虞姬》(歌劇劇本)。二、學術研究:學術專書二十餘種、期刊論文百餘篇、會議論文七十餘篇。三、榮譽獎勵:迭獲重要文學與學術獎項之肯定:2011年獲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頒予「崑曲特殊貢獻獎」、2010年獲大陸中國戲曲學會頒贈「首屆全國戲劇文化獎‧戲曲理論與創作特別貢獻獎」、2010、2006年獲中央研究院院士提名候選人、2009年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2008年第52屆教育部學術獎、2008年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2004年至2009年為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授、2001年至2007年為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1998、1995、1993、1988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7年度胡適紀念講座教授、1993年第28屆中山文藝獎、1991、1987年國科會優良研究獎、1982年第7屆國家文藝獎、1981年第4屆中興文藝獎、1977年第3屆金筆獎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藝術類 王德威(外國語文學系1976畢)王德威院士1976年臺大外文系畢業,1982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臺大外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獲得之學術榮譽有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文學批評類)(1994)、聯合報最佳圖書獎(文學批評類)(1998、2001、2002)、香港嶺南大學中國文學榮譽博士(2001) 、上海復旦大學長江學者(2007-2010)、上海復旦大學特聘客座教授(2010-)。

王院士擅長比較文學及文學評論,著有《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後遺民寫作》、《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15論》、《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知識的考掘(譯著,原作者傅柯)》、《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30與80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等。王院士200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5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術類 周 芷(農業化學系1965畢)周芷院士(Louise Chow)以聯考榜首進入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就讀,1965年畢業後赴美國求學,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拜在大師戴維森(Norman Davidson)教授門下,利用電子顯微鏡來研究細菌和噬菌體溶原菌基因的結構,於1973年取得博士學位。現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系教授。

周院士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博士後訓練後,1975年旋即進入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研究腺病毒的轉錄與複製。其後為瞭解Papillomavirus的致病機制,先後於University of Rochester及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之醫學院進行研究。1976年被任命為研究員,做了腺病毒轉錄基因的起源和結構的研究,並利用電子顯微鏡發現核糖核酸接合(RNA splicing)和另類的核糖核酸的過程(alternative RNA processing),發現製造蛋白質的這些遺傳密碼在動物細胞中的DNA上其實並不連續,並以第一作者發表成果刊登於Cell雜誌上(11:819-836和12:1-8)。1977年升任高級研究員,1979年升任終身職資深科學家。

1993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與她合作的Richard Roberts與麻州理工學院的Phillip Sharp,此獎項所依據的便是已獨立進行研究的周院士於1977 年發表在科學刊物細胞(Cell)12:1-8 的論文。

周院士基於腫瘤病毒的研究有其臨床的意義,也轉而研究人類腫瘤病毒。由於冷泉港實驗室沒有醫院配合支援,所以她於1984年加入的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研究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發病機理、分子遺傳學與生物化學。1993年周芷加入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系任教授,是癌症、愛滋病、口腔癌和囊腫性纖維化等多個研究中心的資深科學家。周院士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造成子宮頸癌的HPV-18病毒,近年來成功研發出可在體外重建HPV完整生長周期的模型,此模型可大量產生具感染性的HPV病毒,並可探討病毒與宿主細胞的交互關係及抗病毒藥物之研發。2012年周院士以中華民國國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不光為其個人在學術成就上的榮譽,亦為中華民國的榮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術類—莊德茂先生(藥學系,1966畢)莊德茂院士,生於1942年,祖籍臺灣臺南。196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系;1971年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自1973年起,任職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精神衛生研究所 (NIMH),歷任研究員、資深研究員等職,自1991年起擔任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

莊院士早期的研究工作證明了腎上腺素受體有內移的現象,這是一個里程碑的發現,對於瞭解受體的調控及藥物的耐受有重要的貢獻,也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他也首次發現興奮性氨基酸與神經細胞膜上的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代謝有直接的關聯,這一系列有關磷酸肌醇的論文被引用了近千次。細胞內的代謝酵素GAPDH一直被誤解為沒有重大意義的“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但其研究結果糾正了這項錯誤的觀念,發現GAPDH不但會高度表達而且會轉移到細胞核引發神經細胞的細胞凋亡。莊先生近年的科研工作發現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s)鋰鹽(lithium)及丙戊酸(valproic acid)有明顯的神經保護作用,這不僅加深了對此二藥物治療燥鬱症機制的瞭解,而且揭示鋰鹽及丙戊酸對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極大的治療潛力。迄今為止,已發表了二百五十篇以上專業論文著作於國際期刊,包括頂尖期刊,如Science、Nature Medicine以及PNAS等等。他發表的文獻被廣泛的引用,對學術界的影響至深,因此,榮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及榮譽,包括1997年榮獲時任NIH院長暨諾貝爾獎得主Dr. Harold Varmus授予的NIH院長獎,此獎項更高度認可了其對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的研究的貢獻;1999年榮獲日本「衰老與厚生基金會」頒發獎項;2002年榮獲美國國家精神分裂及憂鬱症研究聯盟(NARSAD)頒發傑出研究獎。除此之外,莊院士指導超過五十名博士後研究員,如今已遍及世界各國,並任職於重要職務及從事高水準的研究,更加闡述其對基礎研究的卓越貢獻及化雨均霑,因此,他曾兩度(2010及2011年)榮獲NIH精神衛生研究所的最佳導師獎。

莊院士不僅潛心耕耘腦科學研究,更是心繫臺灣學界,多年來屢次返臺講學。他長期以來對臺灣的學術及教育有重要的貢獻,如1993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HRI) 院外學術審查委員;2006年起擔任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在2006年,由於對其在腦科學研究領域以及對臺灣學界的傑出貢獻的認可,莊先生被授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隨後,於2007年被評選為臺灣大學藥學系傑出校友;2008年起擔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諮詢委員;2010年起擔任中央研究院神經科學所籌備處顧問等,對促進臺灣生命科學發展不遺餘力。

除此之外,莊院士也積極熱心服務奉獻北美華人社團,於1995-1997年,擔任北美洲華人神經科學學會會長;1997年,榮獲美國大華府地區中華醫藥學會最高科學成就獎;1998-1999年,擔任美國大華府地區國建聯誼會會長;2001年,獲得美國大華府地區國建聯誼會傑出服務獎;2001-2002年,擔任美國亞伯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顧問;2006年擔任北美洲華人生物科學會(SCBA)獎勵委員會主席等。莊院士對學術暨研究的熱誠和卓越的貢獻,為後學所景仰與學習之典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商類 梁次震(物理學系1972畢)梁次震副董事長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求學其間,對天文物理及高能物理即有高度興趣,曾在丘宏義教授指導下,與物理系同班同學葉炳輝、陳丕燊等人共同磨製了全國第一座八吋望遠鏡。雖然是香港僑生,他於1972年畢業後沒有出國繼續深造熱愛的物理,而選擇留在臺灣創業。梁副董事長以前瞻性構思、卓越的領導,及不眠不休的努力,使廣達電腦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手提型電腦ODM公司之一,其經營規模名列Forbs雜誌世界500大企業。於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關鍵性影響,為我國高科技電子及電腦工業在國際上開創了極大的空間及領袖地位。

除了在高科技領域有非常傑出的成就與貢獻,梁副董事長在成功之餘從未忘本,總是飲水思源,慷慨地回饋國家、社會及母校臺大。2007年他以個人名義捐贈臺大兩億五百萬,助母校成立「臺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學研究中心」,以期使臺大在宇宙物理學領域能與國際頂尖大學並駕齊驅。該中心由本校物理系陳丕燊教授主持。五年來,該中心在國際上推動成立設於南極極頂、含蓋100平方公里,世界最大之宇宙微中子觀測站「天壇陣列」(ARA Observatory)。此為中華民國百年來首次在南極洲大陸從事並主導大型科研計劃。此外該中心並與韓國、西班牙、法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合作籌畫「人造衛星伽瑪射線爆瞬變觀測站」(UFFO)計畫,將發射人造衛星望遠鏡,觀測宇宙起始時的爆炸現象,預計於2013年夏天在中亞發射。該中心已在國際宇宙物理學界迅速嶄露頭角,大為提昇本校國際聲望,並為我國學術發展開創新局。

為了進一步提昇該中心及臺大在國際上的學術競爭力,梁副董事長於2012年再捐贈臺大五億七仟萬元,做為該中心興建大樓及成立永續基金的經費,以其孳息使該中心得以永續運作。這是國際宇宙物理學界歷來最高的單筆捐贈。這項捐贈的另一大指標意義,是它為臺大及臺灣的基礎科學研究打了一劑強心針。誠如臺大李嗣涔校長在永續捐贈簽約儀式致詞時所言,過去企業界捐贈臺大主要是在電機、商管等應用領域,而梁副董事長的捐贈是基礎科學,純粹為了熱愛知識。馬英九總統在得知梁副董事長此項捐贈之後,特地致電並為文贊揚他的善行及遠見,強調其著眼於基礎科學在臺灣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之重要。他並表示,梁副董事長雖然生在香港,卻比許多人更熱愛臺灣。

梁副董事長為人極為謙沖,從不伐善施勞,總是為善不欲人知,曾經一再要求該宇宙學中心不要以他命名。除了對母校的捐贈,他還曾關鍵性地為國人的生命健康大筆捐贈,卻從不張揚。如此一位成功的校友、全國高科技的企業領袖、飲水思源大量回饋社會及母校的慈善家,是臺大足以為傲的光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會服務類 洪敏弘(電機工程學系1964畢)洪敏弘董事長,1964年自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赴美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與博士。現任臺灣松下電器公司董事長,建弘集團總裁。

洪董事長大四時,為出國留學到校外補習英文。當時授課修女在黑板上寫下“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亮蠟燭」,從中領悟到無需抱怨人生,唯有付諸行動,才能改變現狀,實現理想。這句話從此成為座右銘,讓洪董事長能不斷以新的思考方式面對人生,創造新局。

洪董事長學成回國後,於1970年在臺大電機工程研究所擔任一年客座副教授,講授電磁學與微波天線的課程。離開教職之後展開創業,先後創辦建弘電子,華泰電子,在電機領域專長的投資過程中,洪董事長認為臺灣已經到達發展資本市場業務的時機,因此掌握契機,投入金融服務業,逐步創設建弘租賃,建弘投顧,建弘投信,建弘綜合證券,建弘期貨,除打造出臺灣第一家提供完整證券與金融服務之集團,更跨足國際,在倫敦,香港,與上海等地設立服務據點,並與銀行合作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洪董事長在2000年獲得表彰證券期貨市場之傑出人才之金彝獎特殊貢獻獎。

洪董事長自1986年起,亦接掌由父親洪建全創立的臺灣松下電器公司。過去六十年來,臺灣松下一直在地深耕「國際牌National」之品牌,帶領臺灣民眾生活進入電器化時代,並在2003年配合全球集團更名為Panasonic。臺灣松下兩次榮獲象徵中華民國最高品質國家品質獎肯定,寫下國家品質獎史上首次二度獲獎紀錄。

在事業發展之餘,洪董事長亦留心社會脈動,致力推動公益。洪先生留美期間觀察到知名企業回饋社會的作法,回國後即建議父親應效法西方之基金會模式,經營公益事業,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遂於1971年成立,開國內企業贊助成立基金會風氣之先,四十多年來是國內關懷與贊助藝術,人文,與教育之先行者。洪先生本身再於1986年成立建弘文教基金會,近年全力支持國內表演藝術創作以及藝術評論等文化面向。洪董事長於1999年獲頒中華民國公益獎。

除了投身公益關懷,洪董事長更持續回饋母校,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設立洪氏講座,多次促成美國頂尖學者來臺講學。自1977年起持續捐款臺大電機系,先後設立電子電路實驗室,設立臺大講座,贊助臺大師生參加國際會議共六十餘次,贊助臺大電機系與密西根州大交換學生計畫等等。2012年在臺大管理學院捐設「洪建全先生紀念廳」,期許先人「做人重品德,做事重品質」之德行,能成為學弟妹學習之標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類—翁岳生先生(法律學系,1960畢)翁岳生教授1960年臺大法律學系畢業、海德堡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1961-66),曾任臺大法律系暨法律學研究所副教授(1966-70)、臺大法律系暨法律學研究所教授 (1970-72)、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 (1991)、第三屆大法官 (1972-76)、第四屆大法官 (1976-85)、第五屆大法官(1985-94)、第六屆大法官(1994-99)、司法院院長(1999-2003)、大法官並為院長(2003-07)。

翁教授出身嘉義縣義竹鄉的貧窮家庭,兩次失學,好不容易考進臺南師範,擔任國小老師三年後,始得考入本校法律學系。翁教授從小體會貧窮的艱苦及良好品格與自律的重要性, 一路勤奮學習力求上進,不但成就他在公法領域的學術地位,作育英才無數,他好學向上的精神與毅力,更是激勵學生的最佳典範。

翁教授於1958年通過全國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司法官及格,1960年本校法律學系畢業,1961年考取教育部公費赴德留學,1966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為我國取得該校法學博士的第一人。1972年獲提名為第三屆大法官,成為臺灣司法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法官。之後連續擔任第三至六屆之大法官,此間,除與其他大法官共同努力以維護民主法治之憲政秩序以及保障人民之自由權利外,翁教授於1979年被指定參加審檢分隸七人專案小組與其後為實施審檢分隸成立之17人專案小組。1981年起至1992年擔任司法院行政訴訟制度研究修正委員會召集人。1993年被任命為憲法法庭籌建小組召集人。並自1999年2月起他被任命為司法院院長,推行司法為民之司法改革,實施嶄新的行政訴訟制度,交互詰問的刑事訴訟程序與集中審理之民事訴訟等,又自2003年10月起就任新制之大法官並為院長,成為臺灣司法界任職最久的大法官。2007年9月30日任期屆滿,卸任司法院院長及大法官之職,繼續擔任臺大法學基金會董事,現任董事長,持續關心母系發展。

翁教授擔任大法官後,繼續在本校任教,一直到公職退休未曾間斷。翁教授強調現代國家法治建設之重要性,積極參與國家賠償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訴訟法等等保障人權重要法律之制定或修正。1995年參與發起東亞行政法學會,1997年率團建構兩岸行政法學交流之平臺,1998年臺灣行政法學會成立,被推為創會理事長。在公法方面繼續貢獻其所學。

翁教授為任職大法官屆次最多、時間最久,參與一系列對於我國民主憲政發展關係重大的大法官解釋,貢獻卓著。又在國內公法學界耕耘現代法治國家理念,培育無數人才,退休後持續關心母系發展,獲選綜合類傑出校友實至名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類 史欽泰(電機工程學系1968畢)史欽泰教授1968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其後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博士學位。1974-1976年任美國Burroughs公司資深工程師,返國後任職1976-1989年任工研院電子所工程師、經理、廠長、所長,1989-1994年任工研院副院長、1994-2003年任工研院院長、1995-2009年擔任美西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1998-2004年及2008年至今任行政院科技顧問、1997-2009任財團法人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董事長、1998-2000年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1996-2000年任臺灣半導體協會會長、1995-2000年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1995-2000年任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1993-1995年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長等職務。

史教授對高科技產業之發展貢獻卓著,1979年獲頒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年輕工程師獎、1989年獲頒美國中國工程師學會獎章、1992年榮膺IEEE院士、1995 年獲頒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及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獎章、2003年獲頒 經濟部一等經濟獎章、2003年獲頒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及清華大學名譽博士、2007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2008 Outstanding High-Tech Leadership Award/ ILF(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oundation) 、2009 中國廈門大學名譽教授等多項榮譽,技術領導及科技管理能力倍受肯定。

1994年至2003年九月史教授擔任工研院院長任內,以其豐富的科技管理及研發經驗,致力於我國產業科技的提升。先後協助成立了「聯華電子」、「臺灣光罩」、「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及「世界先進半導體」等衍生公司,建立我國積體電路產業體系;積極培訓科技人才,為我國科技產業扎穩根基;並推動如奈米、生醫與知識服務業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在我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歷程中,史博士扮演著辛勤耕耘者角色。

此外,史教授博士擔任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監事多年,由於對產業公會的投入、奉獻,使他深入瞭解產業公會在各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史教授擔任起居中協調的任務,熱心搭起一座橋,努力加強工研院與產業公會、學會的關係,不僅替三方創立起良好的溝通管道及互動關係,也對提升我國電機電子產業水準產生莫大助益。

2004年史教授接受清華大學延攬,擔任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在科管教育上注入豐沛的資源及發展契機,鼓勵產學合作、推動與哈佛大學管理學院合作撰寫臺灣卓越企業個案、設立全國第一個服務科學研究所,培養優秀管理人才。2009年擔任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2010年任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現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繼續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傑出表現實為後進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