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質數位典藏與生態環境科普傳播展望

臺大農業陳列館透過農業科普教育模式將知識性、科技性、趣味性與農業生態、農業產業互相契合發展,帶領大家突破傳統農業認知模式,建立農業科技新觀念,落實科普教育理念,讓現代農業發展開花結果,因而於2012年11月15日(週四)起至12月16日(週日)舉辦「農業與科普教育傳播暨影展」。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期間,包含人文、藝術、科學的演講、工作坊與影片,是臺灣首次舉辦結合農業與科普教育的影展。第五場演講,於12月14日下午14時至16時由臺大地質科學系劉聰桂教授與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吳文雄執行長主講的「臺灣地質數位典藏與生態環境科普傳播展望」。

演講首先由劉聰桂教授開場,演講內容主要講述地質的意義與人類的關係,並藉由播放東亞巔峰及臺灣玉的故事影片來說明臺灣精彩的地質環境,及影片所產生的科普教育效益。吳文雄執行長則先介紹四個國內外創意文化與餐飲結合的例子讓人耳目一新,然後以本身同樣將科普創意與餐飲結合的經驗,分四個部分與大家分享,它們分別是「場域經營」、「吃盡知識」、「有趣出發」及「四海為家」。以下即為劉聰桂教授與吳文雄執行長演講內容紀實:

一、劉聰桂教授演講內容

(一)什麼是「地質」?

地質就是「地球科學」的文言文,也是狹義的地球科學,因為現在高中的地球科學裡面包含了地質、大氣、海洋及天文等四大類。狹義的地球科學就是包含「固體地球」的部份,固體地球不僅只有石頭,也包含水及其他,所以可以說腳底下踩的東西都在範圍裡面。沒有人不是踩在地上生活,所以地質跟人類有很密切的關係。地質學(Geology-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學)是對地球起源、組成、構造與歷史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為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生態環境)。

臺灣的地質在全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地方,有人喜歡去國外旅遊,去遊山玩水,但其實最精彩的是在臺灣。國人不知道,常常捨近求遠,所以有點可惜。例如臺灣有這麼高的山,所以從熱帶到寒帶的生態都有。若你去加拿大旅遊,看一天冰川、冰湖很興奮,第二天、第三天又是看冰川、冰湖,所以走了好幾千公里,看的都差不多,但在臺灣,走幾公里、十幾公里,就可以看到相當寒帶到熱帶的風景,包括地質及生態動物,什麼都有,所以是非常獨特的地方。

(二)播放「臺灣玉」及「東亞巔峰」兩部影片

播放的影片是「臺灣玉」及「東亞巔峰」這兩部影片的剪輯,原來每部片是47分鐘,將它們剪輯成8-10分鐘。從「一塊岩石」到「一座山脈」,以影片來介紹臺灣玉的故事。臺灣玉只是一塊石頭,它可以講出許多的故事。一般人要經過瞭解才會懂得欣賞,會欣賞才會喜愛,喜愛後才會愛護。例如影片導演並不是學地質的,拍了臺灣玉的故事後,變得很喜愛臺灣玉。另外,另一部影片—「東亞顛峰」主要是玉山的故事,這部影片產生之科普教育效益如下:

1.2006年「東亞巔峰」DVD出版,中、英文字幕;中、英文發音。2.2007年艾美獎入圍。3.獲長榮航空公司採用,於國際航班選播介紹臺灣。4.免費授權臺中霧峰「921地震博物館」,於主展廊以電視方式每日持續播放,為訪客解說臺灣地質。5.2005年以來,「東亞巔峰」獲臺大的熱門選修課(相當於通識課)-「地質調查導論(二)」做為赴恆春半島野外實習,介紹臺灣地質環境特色與地質景觀的必看影音教材。此課程由8至10位教授帶領,每學期一同租六部大遊覽車,共有200位(相當於每年有400位)大學生自費選修,相當於十分之一臺大學生皆看過。

6.2009年起「地質調查導論(二)」加開一班(一車)給臺大外籍生自費選修,由美籍講座教授以英語授課,「東亞顛峰」為必看影音教材,一起與上述六班赴恆春半島認識臺灣地質。臺大地質科學系此課程已有近十五年的歷史,以後仍會每學期、每年繼續下去。

7.其它(臺大出版中心出版,持續散播)

(三)數位典藏

劉聰桂教授說明數位典藏是一個基本的工作,不希望它最後只是放到倉庫裡面去,希望它能夠活用。應該拿出來讓大家多接觸、多瞭解、甚至是應用。臺大從民國91年就開始進行地質數位典藏,很多系所都有參與這個數位典藏計畫。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民國91至95年完成「臺大地質標本館」,館藏重要礦物、岩石、化石等上千件標本數位化,其中礦物約500件,岩石約450件、化石約2300件、礦物寶石約10件,合計供3,260件。

最後,劉聰桂教授語重心長說明,雖然影片是國科會的計畫,但是做好後他們不會幫你行銷,必須自己去推廣,於是藉由免費授權的方式,提供給國際航班及其他展館及單位播放,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臺灣之美。科普教育的影片,最重要就是要有知識性,要讓人喜歡看就要有趣味性,還有就是要貼近生活,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科普知識才能滲透到科普教育傳播及生態環境保育裡面去。

二、吳文雄執行長演講內容

(一)文化創意與餐飲

結合的四個例子文化創意產業在課本上的定義是:「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範疇包括視聽藝術、音樂等(由文化部負責);建築(由內政部負責);休閒、生活及設計(由經濟部負責);出版、廣播、電視及電影(由NCC負責)。看起來東西很多,但是事實上很難切入,吳文雄執行長團隊想辦法找出跟創意產業相連結的東西,那就是「吃」。所以後來他們就規劃把這些文化的東西來跟吃相結合。

其實不是只有臺灣這樣做,在國外有一個叫做玉村豐男的人,他是個藝術家,做了一個生活藝術博物館,將自己的繪畫融入產品中,就變成文化創意的產品,也賣了一些常見的日常用品,他的想法就是在場地裡布置一個非常漂亮的餐廳,然後將餐點和「畫」結合,所以都很漂亮。這是在日本非常有名的把藝術文化跟食物、跟餐廳結合的一個例子。另一個例子,是小山薰堂,他也是個實踐者,他將咖哩飯跟場域、跟知識串聯,比如說他的餐廳裡面看起來就像實驗室,餐桌上的紙就寫著咖哩的來源並介紹咖哩的分子式,很有意思。第三個例子,是上海新天地,也跟吃的有關係。第四個例子是在臺灣的宮原眼科,非常火紅,去的人很多,聽說禮拜六、禮拜天賣冰淇淋要排兩圈,他是一個老房子改成的賣場,賣場看起來好像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魔法學院場景,裡面有很多像書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糕餅,他把糕餅包裝得好像書一樣,也介紹糕餅的文化。也是把知識跟文化跟吃的結合在一起。

(二)科普創意與餐飲

結合的經驗分享吳文雄執行長團隊現在做的工作可分成四大部分來說明:1.場域經營:當時臺大有一個古蹟要做委外經營,由於吳文雄執行長當時是地質系學生的緣故,就有機會把這些串起來,叫做青田七六。青田七六是已故臺大教授馬廷英的故居,它是臺北市定古蹟,在大安區青田街7巷6號,外貌看起來是一個日式宿舍。吳文雄執行長團隊希望能夠讓經濟行為與文化保存取得平衡,於是就發展出一個概念,就是黃金種子文化只要負責去開發商品、去做文化導覽、去做文創教育推廣的文化服務。另一個資金同一來源的協同公司(云禾公司)負責商業經營,賣日式料理。團隊以專業分工,讓古蹟在經營上面能夠相互尊重。云禾公司以商業化經營,賺到的營餘有部份比例要回到黃金種子。用這樣的模式,目前他們有三家場域正在進行中,每家場域都有它的故事題材,每一家場域都把它過去住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是很有意思的,將它們跟餐飲做融合。經過一年的努力,在2011年Discovery有來採訪,同年也得到臺北市「老屋新生」獎,CNN也來報導。

2.吃盡知識:Rock Ice,將硬邦邦的石頭以吃的東西的形式讓人家來了解。吳文雄執行長團隊在民國100年時接了經濟部的計畫,叫做「吃盡知識Rock Ice」,他們把冰淇淋的樣貌做得跟石頭很像,研發六款岩石礦物冰淇淋,以冰淇淋為媒介,導入地質科學元素:

(1)安山岩-芝麻牛奶巧克力脆片(2)硫磺-芒果(3)臺灣玉-抹茶紅豆(4)薔薇輝石-草莓糖果巧克力脆片(5)蛋白石-香草(6)北投石-焦糖牛奶這些石頭有拍攝影音來跟產品做結合,讓來賓一邊看影音,一邊吃冰淇淋,一邊玩石頭。也做了很可愛的一坪店小攤子。喝咖啡可以蓋章,蓋10個章就送他礦物標本,或是換冰淇淋一球。吃的時候還會送他一張卡片,卡片上有解說,例如今天吃安山岩冰淇淋的話,就解說安山岩是甚麼。那時候他們計畫開12個店,店面規劃以地質年代命名12個分駐點,從「前寒武紀」、「寒武紀」…到「侏儸紀」…等,每個店都設計一個吉祥物,這吉祥物是根據當時地質年代的代表性化石來設計,這就是在玩,玩這些食物,將食物與知識結合。

3.有趣出發:366系列,把一些自然科學的元素跟趣味結合在一起。吳文雄執行長團隊發展出臺灣366花,一年有366天,每一天都有生日花。他們找了星座學家合作,目的是要讓它很有趣,因為每個人一進來就會去找自己的生日花,每個人都很高興,因為看到的花語內容,看得都很高興,因為都是正向的。他們就是利用這366花來把它變成商品,例如放在果醬上面,放在菜刀上面,也可以放在筆記書上面,透過這些也找大專院校合作,做了競賽,也製作網頁將這些花上線讓人查詢自己的生日花,網頁裡面有更進一步的花的資料來源可以進行連結。去年也做了一個「花現自己」APP,運用數位典藏成果,深化數位典藏質量,活化數位典藏價值,創造數位展演之行銷模式,複製366花之開發推廣。進到APP,不但可以查詢生日花資料,也可以進一步連結數位典藏網址,也可以透過facebook分享,也可以寄送卡片。運送這些可以做成很多商品,有很多廠商會來合作,比如說筆記書,對這個有興趣的廠商才會來跟他們合作,還有最近有人來跟他們談的衣服也是。將這些產品不只是變成商品,還進一步變成禮物,這就是軟的價值,就是內容的價值所在。他們也有參與科博館的活動,另外他們還做了366魚,每天都有一隻魚,但還未上市。

4.四海為家:為了推廣出去,他們也成立了一個旅遊地學協會。地球科學除了變成產品,可以吃之外,也可以走出去。因為旅遊其實是跟地球科學息息相關的,所以他們成立了一個「臺灣旅遊地學協會」,到處去看一些地質的東西,很多地方的地質現象是很特別的,一生一定要去看一次的,不去看就會後悔的。但有些地質一般人只是走馬看花,跟著臺灣旅遊地學協會走就會告訴你那是甚麼東西。這種旅遊在中國大陸裡面是很熱絡的,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過去有成立一個「世界地質公園」,大陸的世界地質公園是全世界最多的,幾乎占了世界上八十幾座地質公園的1/3,除此之外,大陸裡面又成立188個地質公園,大陸利用這些地質公園去扶助二線及三線城市的成長。協會是今年(2012年)3月成立的,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廣地學教育。

青田七六有很多小學、幼稚園團體來過,中學生來這邊有很作業題材,因為這邊有很多故事,讓他們有很多題材可以發揮。還有很多大專院校來參訪,尤其是做文化創意產業的都會到這個地方來。當初做這個,有人質疑為什麼在古蹟裡面賣咖啡?但是仍有很多正面的支持,給了他們很好的註解。(文:農業陳列館 謝銘煇技士)《本文內容經講者檢視同意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