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整修竣工揭幕 提出6項相關技術服務及願景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整修竣工揭幕典禮於101年12月28日舉行,丁詩同主任致詞分享生技中心的新樣貌,邀請師生見證新的開端,並將生技中心過去四年成長10倍的秘密揭露在中心的牆上,提出total genomic solution願景。

丁主任指出,只有能前瞻有遠見才能有勇氣創新,才能為將來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也才能培養更優的競爭力,開拓更廣大的專業職涯。臺大生技中心將DNA的序列寫在牆上,只要解開這些序列就可以創造新知、了解生命、迎向更美好的未來。也因此提出total genomic solution的未來願景,將提供6項相關的技術服務。

丁主任也感謝研發長的資助,讓此一願景已經開始在實現,感謝兩任教務長的幫忙,教學設施更加完備,感謝各學院的幫忙,讓學程與教學計畫得以順利地執行。另針對臺大生技中心整體教學、研究發展、產學合作方向說明全文如下:

生技中心近年業務蒸蒸日上,除了舉辦三個學程(生物技術學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學程、生物資訊與系統生物學程)外,60個暑期課程招收超過2000位學員,近年來和國內外師生間學術交流活動都很熱絡,近年也增加6項技術服務與許多產學合作計畫。為了讓師生有更優質安全的環境及空間供新的教學與研究需求,生技館於100年12月獲得校方通過規劃整建,包括1.大樓外牆強化與美化、2.機電系統重整、3.空間的增修與利用、4.廁所修建和整體大樓內部的美化。工程於101年3月底完成招標,於4月10日起開工,整建後可成為本校生物科技相關教學、研究、服務與產學合作育成之中心,並結合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命科學院、醫學院與其他相關學院,規劃高級研究技術服務平臺,前瞻核心實驗室,以及產學合作育成計畫實驗室。生技館之成功規劃與經營,將可使本校生技教學與研發產生群落效應,發揮集中管理之效果,提升生技產業的發展潛能與應用範圍。

六項技術服務

因應基因體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共設有核酸定序核心實驗室、基因型鑑定核心實驗室與核酸合成核心實驗室。致力為校總區研究單位人員提供品質恆定、迅速確實、價格合理之基因體學服務、便利資源之流通,發揮儀器之最大效用,並能與時俱進擴充服務項目與範圍,朝向提供全方位生物科技服務的目標邁進。目前提供之服務包括核酸定序服務,多型性標記分析服務及核酸引子合成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臺大校總區內之實驗室,同時也開放給醫學院區及校外單位使用。

次世代全基因體定序分析

次世代定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具有之重要特性為其高通量的實驗數據:一次的生物實驗,足以產生數以百萬計的數據。能將以往動輒十數年的全基因體定序實驗縮短至數天即可完成。同時亦能針對成因複雜的疾病尋找可能的基因組變異區塊(Genomic variations),並可以針對染色體錯位(translocation)、重組(rearrangement)等潛在的疾病成因進行探索。此外,由於無需先行設計實驗探針(Probe),使得未知物種的新穎基因組組裝(de novo assembly)成為可行之研究。本單位設置Illumina HiScanSQ高通量定序儀,目前已開始提供服務。

核酸定序

核酸定序是指解析特定DNA片段的鹼基序列,本實驗室於2010年4月開始提供核酸定序服務,擁有目前核酸定序實驗最先進的ABI 3730毛細管電泳自動定序儀,定序結果平均約可達 800 ~ 900 bps,最長可達 1000 bps,提供最優質的技術服務,同時也提供定序相關實驗之專業問題諮詢。隨著校總區內之許多實驗室將其核酸定序之需求轉移至本實驗室操作,本服務之運作已逐漸穩定,自開始提供服務以來,2010年之定序服務量為6612條;2011年為12260條;2012年為13274條,總計服務91間校內實驗室及3間校外研究單位。

核酸合成

引子是一小段由人工化學合成的DNA/RNA,藉由引子,研究人員可以放大一段特定基因,進而從事更多與基因體學相關的研究。本實驗室於2011年8月開始提供引子合成服務,引進高通量核酸合成儀,使用OPC管柱來分離合成正確的引子及小片段雜質,純度可比去鹽純化提高至少10%,藉由品管系統MALDI-TOF MASS以及HPLC,提供各界研究人員高純度、品質穩定、價格實惠之引子。自開始提供服務以來,2011年之合成服務量為742條(17884 mers)2012年為2028條(48467 mers),總計30間實驗室使用本實驗室提供之服務。

基因型鑑定

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指個體間單一對核酸之差異性。由於SNP具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且決定著群體和個體基因序列的細微差別,因此SNP檢測多應用於物種鑑定、族群演化以及藥物基因體學相關研究。本實驗室至今已完成超過8000個委託樣本之分析,且參與多項學術計畫案。對於實驗設計、流程規劃、實驗操作乃至於結果分析,皆可提供完善的服務,隨時可以配合新計畫之執行。以Illumina BeadXpress Reader分析平臺,採用客製化基因型鑑定試劑,最高可同時於一個反應內偵測384-plex位點。

鳥類基因轉殖教學

本中心目前負責「生物技術學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及「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學程」三個學程之規劃、整合、課程開授與招生作業。除此之外,自92年起每年暑假均配合「教育部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整合醫學院與校總區辦理「暑期生物技術課程」內含六大領域:幹細胞及再生醫學、基因體及蛋白質體之臨床應用、新藥及中草藥、檢驗及醫材產業、作物及花卉產業及禽畜產業;101年共開授62門課程,包含21門實驗課程、30門講授課程及11門產業課程,統計目前修課人數共有1736人次。同時在跨國遠距教學課程之發展方面與日本京都大學開授的「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生物分子交互作用之網絡」(Cellular Network of Biological Molecules)及日本筑波大學開授的「前瞻生物科技論壇」(Frontier Sciences in Biotechnology),三門課程自99年至今已有157位學生完成修課。

研究發展

為促進生技研發效能,發揮本校在此領域的研發實力,在過去幾年中推動整合型生技計畫,尤其是在農業生技方面,由微生物生技、植物生技與畜產動物基因體的整合,分別在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幾個發展重點中有所斬獲,每年產學研合作研發計畫約有1800萬。自98年9月起陸續核聘本校生科院、生農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等研究人員,共17人,其中李財坤合聘研究員於2011年榮登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李心予合聘研究員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於2011年發表於幹細胞頂尖學術期刊〈Stem Cells〉、丁詩同主任、楊鏡堂合聘研究員與林唯芳合聘研究員榮獲100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助理研究學者吳治宇博士于100年8月到職後執行「黑角舞蛾核多角體病毒多效表現載體系統之建立及實用性評估」2年期計畫。未來規劃繼續校方的支持與國內外研究合作來申請研究計畫補助、產生更多跨領域主題研究團隊,以期提升中心研究的水準及國際知名度。並達成整合科學技術資源、凝聚研究應用能量、建立生物技術平臺、培育本土科技人才、建立國內生、醫產業價值之目的。

產學合作

擔任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橋樑協助校內之研究或技術成果與產業界之合作開發,以創造經濟利益並且主動協助產業界之人才培育以及參與國際生物技術合作與推廣。自99-101年參與教育部轉譯農學人才培育先導計畫,並擔任畜禽產業教學資源中心,邀請超過65位產業專家擔任跨領域課程及動物生技領域專業課程與產業論壇師資,除了增進學校師生對產業發展的瞭解,亦提供產業人士進修的管道,有助於生技人才的培育,101年期間修課人數達2060人次。在產業實習方面從99-101年已媒合本校生物相關科系之碩、博士班學生、博士後研究員共38人於暑期赴產業界短期實習,了解實習單位之組織架構、運作模式,透過產業界實務經理人及高階研發人員指導,培養學術及實務經驗兼備之高階人才。現行規劃102年度教育部顧問室轉譯農學-畜禽產業領域人才培育先導計畫,媒合碩博士生於暑假至產業單位實習,目前已與16家公立/法人研究機構及業界廠商簽定合作聲明書,同意與生技中心合作,結合產業發展與學術教育,提供產業實習機會。未來則希望延攬有潛力的生技生醫公司為合作夥伴,申請國家型科專計畫、執行產學合作計畫,或與本中心建立產學合作研究室,可協助公司企業培育研發的人才,增加工作媒合的機會,建立業界與學界的交流平臺

資訊組

構建全校儀器及技術的虛擬整合平臺、發展本校生技人力資源庫、研究設備與研發成果與材料資源資料庫並希望藉由生技資源網,讓所有本校相關研究人員得以知道,何處有資源得以利用。如此資源的有效結合,才能讓潛力發揮到最大。至今已完成協助中心網頁更新、暑期課程網頁之建置與更新、協助中心共儀服務之網頁介面開發、協助校內主辦國際研討會之網頁建置以及次世代定序資料分析之平臺開發。未來更將持續各項資訊技術服務同時也協助次世代定序資料分析之平臺開發、非模式生物之基因組定序服務、非模式生物之轉錄體定序等服務。電話:02-3366-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