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與人類生活 臺大附設動物醫院劉振軒院長演講紀實

臺大農業陳列館透過農業科普教育模式將知識性、科技性、趣味性與農業生態、農業產業互相契合發展,突破傳統農業認知,建立農業科技新觀念,落實科普教育,促成現代農業開花結果,於11月15日(四)起至12月16日(日)舉辦「農業與科普教育傳播暨影展」。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期間,包含人文、藝術、科學的演講、工作坊與影片,為臺灣首次結合農業與科普教育的影展。首場重量級開場演講,於11月15日上午由臺大附設動物醫院劉振軒院長主講「動物醫學與人類生活」,全文如下:

獸醫學介紹

動物醫學其實就是獸醫學,獸醫學由字面上看好像只是研究四隻腳的動物,但現在講的動物醫學則包括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走的,甚至連要通報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蜜蜂疾病,都要由獸醫體系來通報。就動物數量估計,目前全球飼養的家畜約33億頭,家禽約160億頭及伴侶動物約10億頭。以前犬貓我們習慣稱為寵物,現在重視動物福利的情況下,這些習稱的寵物逐漸被稱為伴侶動物,因為許多人把犬、貓、兔子甚至天竺鼠當作自己家人看待。

談到獸醫師的工作的範疇,主要有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動物的健康,第二個是人類的健康,第三個是環境的維護。全球最早的獸醫學教育,由1761年(清乾隆26年)由Claude Bourgelat設於法國里昂,至2011年屆滿250年,期間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曾賜予皇家學院稱號。所以2011年全世界獸醫界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呼籲下一起舉世同慶「世界獸醫年」(World Veterinary Year)。2009年政府要我代表去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舉辦的全球第一屆獸醫學院院長會議,全世界獸醫學院大概有五百多所。會中鼓勵所有會員國為慶祝2011世界獸醫年,舉辦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因此回國後就集思廣益並接受同仁建議籌拍一部影片,向國內外簡介一百年來臺灣的獸醫學,當時也找了生傳系推薦的學生吳悠綸協助,大約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大功告成,現在在YouTube上都可以隨時下載觀賞,沒想到拍出後,才發現我們是全世界唯一拍出這麼完整影片的國家,非常受到好評,甚至高中畢業生欲選擇申請獸醫系就讀,這也是指定必看的影片。

我國的獸醫學教育始於唐代,唐神龍年間太樸寺中設有「獸醫六百人,獸醫博士四人,學生一百人」,1904年在大陸河北保定成立「北洋馬醫學堂」,自此中國便有了中、西獸醫學之分,1907年改為「陸軍馬醫學堂」,1912年改稱「陸軍獸醫學校」。張學良口述歷史中說他父親張作霖年輕時非常會看馬病,也算是一個獸醫,因此認識了很多草莽英雄,藉由這項技能,頗獲長官賞識,也有許多人來投靠他,逐漸從草莽英雄變成一個威振八方的大軍閥。而在臺大獸醫系,也有一位楊守紳教授,他原本在大陸是陸軍軍醫學校校長,官拜少將,大陸撤守來到臺灣後,擔任臺大獸醫系教授兼動物醫院第一任院長。目前臺灣的獸醫學教育由四所大學承擔,包括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1943-)、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1970-)、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1952-)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1954-)。2009年我去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會議,它的主軸是「強化獸醫學教育以建構更安全的世界」,演講主題有「全球性獸醫學教育對於滿足社會需求之重要性」及「如何提升全球動物之健康」,討論的重點包括「預防及控制跨界疾病、人畜共通傳染病、新興傳染病」、「早期發現、通報及監測」、「獸醫公共衛生及獸醫服務的概念」、「食品安全」、「動物福利」、「全球對獸醫教育的基本需求」與「獸醫課程及國際認證文憑的全球性協調與評估」,由此可以看出從國際的觀點來看,獸醫學該如何發展?如何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這些都是獸醫教育的重點項目。

2008年全球飼養家畜約33億頭,家禽約160億頭及伴侶動物約10億頭。2008年飼養超過210億頭肉用動物供應60億人口,估計至2020年需求增加50%。臺灣在2008年飼養600多萬頭豬,每人每年大概消費37公斤豬肉,以此推估,平均每兩個人消費掉一隻豬。牛有10餘萬隻,其中9萬隻是乳用牛。犬包括流浪犬及家犬大約160萬隻,貓大概是30萬隻左右。另外以生物多樣性來看,哺乳動物有5,416種;鳥類約1萬種;魚類約3萬種;牛在全世界約有700個品種,但大部份濱臨絕種;犬則超過300個品種。目前全球畜產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氣候變遷、人口增加(2025年為90億,集中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飼養家畜增加、城市化加速、農業制度改變、森林砍伐、生態系統開放、貿易全球化、維持動物多樣性、跨界動物傳染病(Transboundry animal diseases)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等問題。

談到獸醫學教育成功與否,世界獸醫學會(World Veterinary Association;WVA)揭櫫以「稱職的第一天(Day one competence)」來評估,意思是指「年輕的獸醫科系畢業生成功進入職場所需知識與技能的綜合表現」,此項表現應取決於學校的獸醫教育,因此WVA重視以下三項議題:(一)獸醫學校應提供符合獸醫教育的最低要求;(二)獸醫學校所提供的獸醫專業教育訓練;(三)社會對獸醫教育的期待。「稱職的第一天」及「全球終身學習(Global Life Long Learning)」實為保障獸醫專業最重要的方法。基於上述期許,在我擔任獸醫專業學院院長時,特別提出以VISTA目標作為對臺大獸醫系學生的期許,分別為:V:Veterinarian(獸醫師)、Vision(遠見);I:Intelligence(智慧)、Internationalization(國際觀);S:Scientist(科學家)、Sincerity(真誠);T:Team work(團隊合作)、Teaching and learning(教學相長);A:Achievement(成就感)、Accomplishment(有始有終)。

動物醫學與人類生活關係

(一)、歷史與文化

小雅傳說豬即「豕」,古人造「家」字以養豬為定義,符其意,亦富哲理。又有「種田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的說法。另外,豬是健壯、機智與勇敢的表徵,國字「豪」以仰頭挺胸的豬為代表。常見以動物為姓氏如龍、鳳、虎、豹、熊、牛、羊、貓、鹿、魚、鳥、豬等。成語「六畜興旺」是指牛、馬、羊、豬、雞、犬。其他還有「牛脾氣」、「指鹿為馬」、「拱豬」、「犬子」等。獸醫學(Veterinary Medicine)裡面的Veterinary原意指「農用動物」,Medicine指的是以臨床為導向(clinically-oriented)的學科,因此析其意,獸醫學就是一門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的動物醫學。

(二)、協助全球性人畜共通傳染病之防治與監控

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意指,在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傳播的感染與疾病,例如禽流感、狂牛病及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等。以前常講的海外惡性傳染病,目前常以跨界動物傳染病(Transboundry animal diseases)稱之,FAO定義跨界動物傳染病為:「具有重大經濟影響及貿易/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動物疾病。它可以很輕易地散佈到相當多的國家變成大流行。而這些疾病的控制/處理,包括撲滅,都需要許多國家共同攜手合作始能達成。」依據FAO動物衛生的緊急預防系統,列有12至14種的跨界動物疾病,包括口蹄疫、牛瘟…等。此外,為監控及撲滅傳染病,建立快速及多元化動物疾病診斷及防治技術有其必要性,包括早期診斷、預防、監控及清除計畫;強化分子/細胞生物學及疫苗研發。至於公共衛生,則以強化全球性人畜共通傳染病防治與監控及保障畜產品的安全與衛生,而且強化下列觀念:

因為SARS、H5N1及H1N1等疾病的發生,了解世界一體的衛生概念及獸醫師控制好地區動物疾病減低對全球衝擊的重要性。

世界銀行擬利用已開發先進的獸醫技術去訓練開發中國家的獸醫師及獸醫佐理人員,並設立評估系統,以協助監控與防治動物傳染病及解決公共衛生等問題。

新浮現的傳染病大都來自於動物,因此控制新興與再浮現的傳染病需要以多面向的整合與考量。為防治這些疾病的傳播,獸醫學與人類醫學必須攜手合作。

有關動物病原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亦須明瞭下列事頂,及早因應:60%人類病原具人畜共通傳染病性質。75%新興疾病具人畜共通傳染病性質。80%生物恐怖製劑為使用人畜共通傳染病原。

新興傳染病(包括人畜共通傳染病)對公共衛生、經濟及資訊都是不可預測的挑戰,因此強化獸醫服務能力、改進研究與教學及實施疾病控制計劃,都是防治這些疾病必要的措施。

注意早期診斷、傳染病學新觀念引入、昆蟲學新技術、流行病學及風險分析。

根據2001年的統計,人類的傳染病有1,415種,其中人畜共通傳染病有868種(61%);175種為新浮現傳染病,其中132種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且大多數來自野生動物。除此之外,人類還面臨不明的病原威脅,例如細菌,粗估約5,000種,實際可能超過50,000種;病毒,已被鑑定約5,000種,實際可能超過150,000種,而且在不斷演化中。因此有經驗且具領導挑戰野生動物疾病診斷、預防及監控的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野生動物疾病可以在許多物種間傳播,亦可能傳染到家畜,甚至人類。基於社會、文化及經濟的價值,飼養野生動物的需求增加,同時也連帶觸及動物福利的議題,但目前也只有少數野生動物的獸醫訓練計劃在執行。我國野生動物疾病的人才培養,已具有25年以上的歷史,目前居於亞洲領導地位,且亞洲動物園及野生動物學會(Asian Society of Zoo and Wildlife Animals)的病理切片資料庫亦建置於臺大獸醫專業學院。現在常聽到One World One Health(世界一體之健康概念;OWOH),亦即「在動物醫學與人類醫學之間並沒有界限,事實上也不應該有。雖然研究服務的對象不同,但在彼此領域所獲得的經驗卻是建構了所有醫學的基礎」,即是醫學一體(One Medicine)的概念,醫學與獸醫學共同合作以解決危害人類與動物衛生問題的重要性。

談到近二十餘年來的重要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有下列:1986年 英國爆發牛海綿狀腦病(BSE)。1994年英國發生人類新型庫賈氏病(vCJD)。1994年 澳洲發生人與馬感染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1998年 馬來西亞爆發人與豬感染立百病毒(Nipah virus)。1999年 美國發生人、馬與鳥感染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2002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2003年 亞洲地區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俗稱禽流感 Avian flu)。2005年 中國大陸四川發生豬第二型鏈球菌感染症。

至於狂犬病,歷史上第一次記載發生狂犬病是在西元前2300年,現在每年死亡的病例大於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病人數的總和,且大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年重新評估,全球因狂犬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為55,000人,大多數在非洲和亞洲的農村地區。每年估計有1,000萬人在接觸了疑似狂犬病動物之後獲得治療。

(三)、比較醫學及實驗動物醫學

主要在探討及解決人類與動物健康與疾病:例如癌症及生物材料研發。

(四)、強化肉品衛生安全體系

因為估計全球對肉品需求量將會增加。牛海綿狀腦病及新型庫賈氏病關鍵議題涉及食品安全、人類健康及動物健康,因此全球都在監控與防範。英國狂牛病最多的一年(1992年)有三萬七千多隻,因為防範得宜,一直到今年(2012)七月只剩下11隻。

(五)、動物醫學隨著人類醫學發展,提升診療技術

伴侶動物醫學

銀髮族伴侶動物,因飼主及獸醫師提供良好的照顧與醫療服務,近來長壽的伴侶動物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伴侶動物步入老年後,也會像人類一樣出現許多特定的狀況和疾病。一般獸醫師廣泛地將約12歲以上小型犬及約6至8歲的大型犬定義為老年飼犬。伴侶動物的存活年齡在於個體差異,但近年來因良好的照顧及醫療品質,已將平均存活年齡由1930年代的7歲,提高到目前的12歲。銀髮伴侶動物容易出現的問題,首先最容易觀察到的徴兆是動作會變得較緩慢。常見的問題在肥胖、心肺及循環系統(心臟病)、骨關節(關節炎)、腎臟(慢性腎炎)、皮膚、感官(白內障)、牙齒、神經及行為(椎間盤疾病及類似人類阿滋海默症的犬認知功能失調症候群)、內分泌疾病(庫興氏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腫瘤。腫瘤之危害:衛生署公佈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長期佔第一位。2004年英國犬協會與小動物獸醫協會問卷調查:依序為癌症、老死、心臟疾病、泌尿系統、綜合、傳導神經疾病、腸胃病、腦血管病、外傷及肝病。2005年瑞典有保險犬隻死因調查(1995-2000):腫瘤(18%)、外傷(17%)、運動障礙疾病(13%)、心臟(8%)及神經性疾病(6%)。美、英兩國統計死亡的犬隻中,23%的犬死於癌症,而若僅計10歲以上犬隻死亡,45%會死於癌症。每十萬個人(犬、貓)每年腫瘤罹患率為300.3(人)、213.0(犬)、264.3(貓)。而根據我們的調查,近2年來癌症已是臺灣北部地區犬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專科獸醫師及繼續教育制度

專科獸醫師目前規劃七類,包括小動物、大動物、豬、禽類、水生動物、實驗動物及病理檢驗等專科。

(六)、動物福利與保護動物:休閒、教育與保育議題。動物保護的世界運動是二十一世紀的新道德運動動物權與動物福利課程-在全美180所法律學院中,目前已有近百所開設有關動物的法律課程。教授包括哈佛大學法律學院的Alan Dershowitz, Laurence Tribe。此外疼痛的研究,以對待人的方式來減輕動物的疼痛,亦是動物福利關注的議題。

獸醫法醫學之崛起與需求

(一)隨時代變遷,人類跟動物的關係,從以往從屬、附庸關係,已逐漸轉變成為許多人的「家人」,對於獸醫醫療品質的重視程度也相對提高,而保障動物的法律條文及動物福利在文明國家亦不斷受重視。

(二)爭議的動物醫療糾紛死亡案例、虐待動物案件及伴侶動物保險的議題及傷害案件(如動物傷人或不同飼主間的動物彼此傷害),在在都說明獸醫法醫學發展之重要性。

(三)過去國內因缺乏獸醫法學專業領域,因此對於上述相關議題,常無法有妥善解決的因應之道,而導致於成為社會焦點,甚至影響國家形象及政府威信。(文:謝銘煇)《本文內容經講者檢視同意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