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亞太青年社APEC系列專題講座系列(一) 吳榮義教授主講:我國參與APEC回顧與亞太區域經貿前瞻

時間:102年3月15日PM7:10~9:10地點:臺大二活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主持人:李淳(Roy Chun Lee),中華經濟研究院WTOBRTA中心副執行長、澳洲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博士。講者:吳榮義教授,現職新臺灣國策智庫董事長、臺灣經濟研究院顧問。臺大經濟系學士、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

三月初春陰濕的春雨稍歇,聚集在蘇格拉底廳參加新臺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博士演講的來賓情緒更為熱絡興奮。演講開始前,臺大亞太青年社的同學簡略介紹該社舉辦APEC系列專題講座活動緣起和目的為:「站在臺灣的角度來思考,對一個以貿易為命脈的小型經濟體而言,國際貿易、國際空間絕對是我們難以忽視的重要課題;臺灣青年應該增進對APEC的了解並發展相關的能力,進一步建立國際青年學生間交流的APEC平臺。」

社團指導老師包宗和教授主持演講會開場,正式拉開序幕。包教授在致詞時期許今後亞太青年社多多舉辦類似活動,藉此促使更多人了解APEC議題,關心臺灣的國際貿易和國際參與,俾使臺灣青年學子更加關注臺灣未來發展,並且多方了解國家目前處境,以及亞太區域與國際經貿的情勢;融會貫通、增強實力,對國家社會形成助力與貢獻。

演講會主持人李淳博士介紹講者吳榮義董事長時指出,與吳董事長站在一起,大家頓時都會感到自己渺小許多,非但是在身材上(吳董事長魁梧奇偉),在財經方面的淵博學識與實務工作上的貢獻,吳董事長的成就均是車載斗量不足以形容,更不是眾人手中活動手冊中的一頁或是主持人在臺上滔滔不絕可以說盡的。

吳董事長首先恭喜臺大亞太青年社籌辦模擬亞青APEC會議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但是他也特別提示,若要透過與他國青年學生討論或辯論,研究APEC議題,首先本身必須在這方面有相當的素養,否則徒落笑柄,多說無益。吳董事長表示他今天即是來提供APEC之背景資料,介紹APEC一路走來發展的經過,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概略狀況:亞太國家在1989年首先在澳洲首都坎培拉召開各國財經方面部長級會議,主要研究辦理有關企業合作之事務性問題,目標為提升各國政府對亞太國家企業合作的重視。

早在1970年代就有PECC經濟合作國際組織,當時為民間企業的合作機構,臺灣及中國大陸都有參加,後來才發覺民間學術界對國際間財經合作議題的興趣似乎更大,到了1980年代漸漸發覺財經問題和政策應由政府參與辦理較為妥切,促成1989年APEC之成立。

但由於東協國家並不樂見日本獨強,遂邀請美國、加拿大、中國參加,但因天安門事件,中國大陸當時在國際上被嚴重排斥,大陸、香港、臺灣因此都未能參加1989年在澳洲首次舉辦之APEC,隔年亦復如是。至1991年,在各方協議下,中國大陸及香港以中國香港(China Hong Kong)、臺灣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一齊參加APEC。但臺灣被規定APEC開會時不能派部長以上官員代表出席(是以司長級官員代表),並且APEC部長級以上的會議活動也不可以在臺灣舉辦。1994年在美國西雅圖APEC第一次召開國家領袖會議,由於APEC是以經濟體為單位組成的,經過協商,臺灣亦可選派領袖代表與會。當年臺灣領袖代表是由李登輝總統指派蕭萬長先生赴會,往後選派之領袖代表有連戰先生、江丙坤先生等人。

APEC全名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中文為「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合作、貿易和投資的主要論壇。在各政府間分組工作的基礎上,透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自主意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國際組織。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內做出的決定、達成的共識和承諾,皆在各國自願的基礎上進行。APEC體制屬「論壇」性質,其日常運作係以「共識決」及「自願性」為基礎,經由各成員間相互尊重及開放性的政策對話,達成尋求區域內共享經濟繁榮的目標於《漢城宣言》中明訂,APEC之宗旨為維持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增加會員體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加強開放多邊貿易體系,並在不損害其他經濟體利益的前提下,減少各會員體之商品、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障礙。APEC目前有21個會員體,成員係以經濟體(Economy)身分參與,此為APEC的特殊設計。

APEC是我國目前實際參與的最重要國際多邊機制之一。APEC雖然是論壇性質,且強調「共識決」、「自願性」,並非為一個強制的平臺,但卻是各經濟體公開對於經貿事務有重大決策的通路之一,其所形成的共識對於全球經貿政策及規範具有極大影響,例如各種對亞太地區金融、安全、供應鏈等等的議題的討論。

吳董事長指出,臺灣為海島經濟體,經濟、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可以說是我們的生命線,除了對中國大陸頻繁的貿易交流外,在亞太地區的貿易總值也日益增加。雖然我國出口大陸約占高達40%左右,但我們要謹記經濟學原則,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在流動快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經貿組織參與相關協議的簽訂都會影響到產業及經濟。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東南亞國家協會)的建立,以及其後的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的形成,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倡議,這些亞太區的區域組織正不斷擴展,若形成一個成員多、規範強的區域整合,區域內互相保護、互相開放,我國參與與否勢必對經貿、產業有相當的衝擊。因此,思考如何擴大國際活動空間及增進我們的經貿利益,實在是不可忽視且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吳董事長特別指出,APEC任何的決定必須經過成員國間的協商來達成,不能用強迫性的手段,而要建立一個共識,只要沒有反對都可以處理實施,由各成員國自願自動來合作。PECC雖然有各國代表參加,共識是大國說了才算數,小國則無此份量。印尼在東協的影響力很大,亦有相當大的決定權。APEC是經貿政策合作方面,沒有外交事務,因為外交部長、次長均不能出席APEC相關會議,所以我國外交在APEC的事務上難以著力。但是APEC仍然是一個訓練團隊合作人才非常好的地方。

吳董事長特別表示其對政府參與APEC有幾個重要的想法:

1. 現時政府雖然已十分積極參與APEC,但似乎尚有甚多空間需要政府更努力經營,因為APEC是訓練國際事務人才最理想的地方。

2. 臺灣人民要更熱心參與APEC相關事務,因為臺灣民間的實力很強大,尤其是在國際貿易經濟能量方面,比起政府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3. WTO的目標主要是降低關稅,以及排除非關稅障礙,以免妨礙成員國間正常貿易進行。APEC則是經濟合作的組織,我們必須要在政府與民間兩方面都讓中國大陸當局了解,不能讓臺灣在各方面受到不合理壓抑,否則臺灣首先受到傷害,大陸也會跟著有更大的損害。因為臺商對大陸經貿的影響仍然十分重大,連鎖效應是難以避免的。

4. 兩岸談判要加強合作互助才能雙贏。我們理應力謀讓大陸當局認清,大陸的政治力從未及於臺灣,兩岸是基於平等互助、互相尊重來謀求合作、共同發展經貿的關係,以增進兩岸彼此人民的福祉為依歸。

5. 臺灣人民必須要有信心,爭取大陸的合作,共襄盛舉,乃基於兩岸人民有著共同的血緣與生活文化,必須說服大陸和平相處來突破歷史困局。甚或寄望之於譬如大陸時常表示的和平崛起(這一句有點拗口我看了幾遍才明白過來),或是APEC將來若有可能逐漸走向歐盟的模式,亦可均有助於兩岸政治歷史之解套。

6. 如今我們大家都能體認「大未必好,small is beautiful」。如果將來兩岸雙方能夠沒有敵意,兩岸人民始能如手足一般共同開創新境,臺海兩岸一必定都會有著光明的前程。

主持人與講者對話

主持人李淳博士指出:臺灣是在2002年才參加WTO,參加的名義是Chinese Taipei,乃根據臺灣參加APEC的名義而來,但WTO有155個會員國,難以達成共識,請問吳董事長,臺灣今後在國際經貿方面應採取哪些策略?

吳:大家都知道,大陸在國際經貿方面目前是大而不強,競爭力不夠,而臺灣的競爭力世界排名是第14名,以前是第17名,明顯是有進步的,所以兩岸將來合作的潛力應該非常大。臺灣在APEC的軟實力相當先進,大中小企業各行業都有很傑出的表現,發展良好平均。較之韓國雖有特殊發展的大企業,但不均衡發展,有如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包宗和教授提出請吳董事長提供亞太青年社籌辦模擬APEC國際會議的一些實務經驗。

吳:APEC本身也逐漸重視青年參與的部分,開始辦理各類型青年論壇,甚至開放青年觀摩APEC會議的進行,這也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各會員經濟體的青年互相交流,以青年的角度更進一步了解各國文化,以及國家情勢。除了討論之外,經濟體間的連繫也因為青年間的相互了解與人際脈絡建立而更加緊密。某種程度而言,也間接促進臺灣與國際社群間的交流。讓青年彷彿真正走入APEC,對於亞太地區不同經濟體的經濟、貿易,甚至於政治、文化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體認到APEC各個經濟體的影響力。

同時,吳董事長也期許臺大亞太青年社富有理想的青年朋友,能在模擬會議中腦力激盪下,迸發出天馬行空而富有創造力的想法,能夠對APEC及亞太地區的議題,提供青年人的觀點、創見。他也表示,屆時如有需要他協助的地方,他願意全力予以支持協助。(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李主持人請吳董事長對「我國參加東協組織的進度與做法」提出意見。

吳:1. 如要爭取參加TPP的簽訂,因為歐美國家較為先進,講求法治,只要雙方覺得準備時機完熟,就可以安排進行談判,按照既定規則計畫,依循漸進,就能達成雙方協議。目前主要是臺灣自己內部尚未準備好,社會尚未能達成一致的協商,多是因為害怕簽訂後開放會造成產業衝擊,必須經過相當時日來淡化、補償,但這是求諸於己,尚可安排處理的時程。

2. 如要參加東協組織,則在各面多有所不如,而且還要依賴中國大陸。一方面東協成員國太多,法治程度較低,一方面成員社經貿易較為落後。而且這是完全操諸於人,仰人鼻息,難以安排處理的情況,兩相衡量比較應可知道該如何著手。

開放現場問答

提問一:據知2010年APEC的零關稅協定已經落空,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已經取代大而無效的團體組織(有如國際聯盟),請問如何解決?

吳:當成員間之關稅減免已經到了無法降低減讓之際,WTO成員間趨向簽訂無歧視協定以及無差別待遇等協定,並主張兩國簽訂互惠時不能增加對他國的障礙為原則。但中國大陸一直對臺灣與他國協定持反對態度。

提問二:臺灣與他國簽訂FTA多受中國大陸的影響,這種情況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後仍無改善,請問有何對策?

吳:臺商對大陸經貿的影響力很大,似乎要應用這個力量來與大陸當局商談,並且必須利害並陳,更必須營造出兩岸共贏、共榮、共存的氛圍。李主持人補充說明:我剛才已經提兩個問題,我們不能以因有大陸打壓,而用來作為不去努力的藉口。

提問三:中國大陸主張和平崛起,日本在核災災變後提出10年建設20年復興的計畫。臺灣有何選擇?

提問四:臺灣在經貿方面應選擇參加TPP抑或是參加東協,如何定位來做?

吳:首先指出以上兩個問題是有其類似雷同之處可以一併回覆。1. 臺灣不需做選擇,應讓其自由發展,並且要依據WTO的原則全面性來進行各方面的經貿關係。2. WTO雖然成員過於龐大,但仍可以做小規模的經貿協商,爭取雙方互惠。所以TPP與東協這兩項都是不需要做選擇的。3. 如若水到渠成,TPP和東協臺灣都要參加。(文:西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