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臺大人精神與核心價值102學年度新生入學典禮暨學士班新生家長日9月7日舉行

102學年度新生入學典禮暨學士班新生家長日9月7日於校總區綜合體育館舉行,簡單隆重的儀式,傳承臺大人的精神與核心價值,同時讓新生及家長們更深入瞭解學校概況。

楊泮池校長站在新生的立場期許臺大新生將來畢業之後,能夠實踐社會責任並且抬頭挺胸地和別人說我是臺大的畢業生;並且從獎助學金的擴大、助學貸款的補助、住宿服務、到課程改革及核心能力的建立等,多項縝密規劃,進而協助同學能夠創新、創意,積極地走出自己的創業之路。

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各位師長,大家早:

恭喜各位家長,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貴子弟終於成為臺大人了,也要恭喜各位同學,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真正的臺大的一分子。

臺灣大學多年來,由於全體師生的努力,不論學術、教學、各種表現非常傑出。臺灣大學以兩岸四地、華人最好的大學,最好的綜合型大學自詡,我們堅持校訓精神「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崇尚自由、追求真理、堅持卓越,這是我們的信念。

我跟大家一樣,都是新生,6月22號上任,應該如何跟大家一起傳承我們優良的傳統,繼續創新、卓越?

回想校長遴選委員會宣布我當選臺大校長沒多久,學生會舉辦了「博雅深夜食堂座談」。同學們非常希望了解新任校長以後要怎麼做?學生會會長問:「假如你是學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想做什麼?」我當時不假思索地說:「我剛考上臺大的時候,是充滿了夢想,我希望到臺大可以真正的學到我要學的東西。第二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在這幾年,有的同學是四年,有的同學稍微久一點,我可以在這裡交到很多朋友,可以在這邊過得非常快樂。第三件事情是畢業後,我可以真正成為臺大的畢業生,可以很光榮、抬頭挺胸地和別人說我是臺大的畢業生。」

大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和知識的創新,同時也要促進社會的和諧,和人類的永續經營。臺大的責任在哪裡?社會對臺大有很多很多的期待,我們擁有最多最多社會的資源,有很多的社會責任,所以必須要把學生教好,這可能是臺大最重要的使命。最好的學生進到臺大,我們有責任讓學生畢業以後是最好的畢業生,能夠勇敢面對各種挑戰,能夠更有國際觀,能夠畢業以後真的對社會做有意義的事情,這些是我們最想做到的,要怎麼做到呢?六月底上任以後,我們就跟所有團隊做了一些事情。

從學生事務開始,我們堅持的信念是所有的學生進到臺大後,不會因為任何經濟問題而無法在臺大就讀。學務處非常努力、財務處也非常幫忙,將許多照顧弱勢的措施在這兩個月內完成,設立財務窗口,學生在就學的過程當中如有任何問題,可以到學務處來,學務處會幫忙你,協助解決困難。

原已有的希望助學金從一百多名擴大到四百多名,所有符合中低收入子弟進到臺大以後,都可以無憂無慮地專心就讀。另外,我們也把獎助學金分流,「希望助學金」就是幫忙經濟上突然有困難的同學;但獎學金部分不再考慮經濟因素,重要的是在學術上是不是有優良表現。

如果有同學在就學當中,突然經濟發生狀況,我們提供同學助學貸款,至於利息部分會經過審查,用類似獎助學金的方式補助利息,學生在就學過程中不需要負擔利息,在畢業、就業以後,用自己的能力再來償還這部分助學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所有同學進到臺大以後,都能夠安心地就讀,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就學當中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由於全體同仁的努力,今年將有1739位新生需要住宿,我們辦到了,讓所有同學都能夠住宿。住在宿舍可以交很多朋友,以後畢業了這些都是你的「死黨」;以後你要創業,無論做甚麼事情,你會記得你在宿舍,哪個系的同學,他在某一方面有特別的專長,可以和他一起共同努力,為將來打拚。

課程方面也做了調整,特別在通識教育,讓大家畢業以後,可以真正成為成功社會人,可以在社會存活,也可以真幫助社會做許多正面的事情。我們真心期待所有臺大畢業生,畢業以後不管多短、不管多小,都一定要心存回饋,幫忙社會做一些正面的事業,讓社會繼續提升不斷往前邁進。

關於核心能力,我們有很多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讓學生更有信心,能面對全世界各大學畢業生的挑戰。特別是在一些學科的認定,教務處已經著手進行改革,讓很多學科的認定更有彈性。很多基礎課程包括數學、物理、生物、化學、語言課程等等,可以經過一些認證,讓同學都可以得到這個學分,讓大家把時間精力節省下來,去做你個人覺得很有意義,或是想要做的事情,去修習更進階、更可增強實力的課程。我希望能經由這些課程的調整,讓每一位同學更具備國際競爭力。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大學部的課程會開始特別強調創意學程,讓同學在大學期間,開始知道怎麼和不同領域的同學組成團隊,找一些可以回答的問題,去解答一些問題。我們會找很多資源來幫忙學生往前走,假如這個創新、創意有可能創業,也會積極地協助大家走出自己的創業之路。

最後,同學已經是臺大人了,臺大之所以是臺大,在很多地方不論是軟體、硬體、社團、學術研究,甚至是校園,都必須要有臺大的意象,臺大的記憶與感受,非常期待所有的同學,大家一起幫忙建構,讓臺大更像我們理想中的臺大。希望同學在未來就學這幾年當中,能夠學習得非常愉快,同時也請大家重視自己的健康,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臺大真正成為華人頂尖、世界一流,謝謝大家。(新生入學典禮楊校長致詞結束後接受各大傳播媒體專訪,全文如下)

問:教育部已經公開講說五年五百億基本上會縮減,我們知道過去這兩期,其實臺大是拿最多補助,面對這樣的情況,您的策略或是因應是怎樣?

答:臺灣沒有什麼自然資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優秀的人才,幫助臺灣永續經營、永續發展。我覺得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最好的投資,我很希望在很多經費支出上可以稍微節省,但是在人才的投資方面反而是需更加努力。

假如你拿國際上跟我們差不多的大學來比較,其實投入的經費相當相當少,當然在國家財政困難縮減經費情況下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會更努力,因為臺大老師和學生都非常優秀,所以雖然經費比較拮据,那我們可以從其他方式,包括募款,增加一些資源。

在學術上,我們可以繼續往前邁進,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要做的是,讓所有進到臺大的學生,都可以在臺大無憂無慮安心就讀。所以雖然在經濟很拮据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會以努力用募款的方式,增加了經費,將弱勢同學就學的部分先解決,意思是說,「希望獎學金」原來只有一年,那實在是不夠,那我們不希望同學就學一年以後,第二年又開始為他的經濟壓力來擔心,所以我們把「希望獎學金」逐步擴大到四年,同時獎學金和助學金也做一些調整。以前我們很多的獎學金,都是清寒優秀獎學金,希望同學又清寒又優秀,我們了解不一定是這樣,因為很多的學生,為了經濟壓力去打工,你要他成績優秀有些問題。其實進到臺大,已經非常優秀,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讓學生無憂無慮在臺大就讀,獎學金就真的獎勵那些非常優秀的人。經由這些方式,學務處主動幫忙每一個學生做個案的輔導,這樣很可能我們的學生會學得更好,表現更優秀。

問:校長你剛剛演講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因為自己是醫生,是不是過去有看到,大學生在拼課業,或是有太多時間放在網路或是甚麼東西,才會讓您特別去提健康這件事情?

答:我講的健康不只是在身體上的健康要小心,要照顧自己,同時要在心理上。因為他們進到臺大來,臺大都是最優秀的學生,那他們很多在高中都是班級中的第一名、第二名,那進來以後不再是第一名、第二名,所以課業壓力就會非常大,同時在這段期間,有時候交友的過程當中,心理也會有一些挫折。我們希望在心理、身體的健康,學校都應適當照顧,所以在心理輔導和醫院這邊很多精神科的同仁也會加進來幫忙輔導,萬一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突然有這些狀況,我們會積極地來幫忙他,讓他度過,那通常他度過這段期間以後,他就會完全恢復正常。

問:校長剛剛在致詞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些學生在滑手機?其實還沒進來的時候,臺上都已經警告過了,怕被我們拍到。您剛剛覺得這個情況怎樣?

答:我剛剛是沒有注意到啦,不過這個好像是通病,我們再想辦法,因為有時候大家的習慣需要一點時間來改。

問:尤其是新世代?

答:我們也要以身作則。我們有時候也會不小心就拿出來,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問:校長你今天說這麼多優秀的同學,畢業之後他們進入職場,你覺得合理的起薪是多少錢?

答:我一直鼓勵同學假如你能力夠,雖然開始的時候起薪也許比較少,但是很快知道你有能力做計畫、解決問題,通常很快薪水就會非常高。所以我一直期待的是,我們學生的核心能力要夠強,可以解決問題,碰到問題,譬如說一個大的企業,可能聘了一、二十位同一層級的新工作同仁,但是你假如在這裡面,很快的表現出你的領袖特質,可以組織成團隊,然後對公司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那當然公司就會非常倚重,薪水就不再是問題。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培養學生這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全世界所有的大企業都需要的,其實不只是大企業,所有的學校、學術單位也需要這種人才。

問:校長你覺得22K會不會太低?

答:當然是啊,但是我們剛講,能力比較重要,假如你完全沒有能力,22K其實是相對太高了?能力可能比較重要,所以這個是相對的,你不能用一個數字來界定一定是高或者低,我覺得是我們自己把能力做好,可能比較重要。

問:可不可以再追問一下,剛剛您說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衛生這一塊。所以臺大會引進更多的心理師或是?因為像上學期也是有些同學像自殺或是一些狀況。

答:我們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所以學務長也在思考人力要怎麼去補強,或者是怎樣讓工作更有效率。有時光是心理輔導,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有時是需要暫時的治療,我們希望精神科的醫師也能加入,讓學生了解,有一段時間可能是需要一點藥物來治療,治療好了就可以完全恢復,把藥物拿掉。有些需要輔導的,有些需要治療的,輔導的部分就由精神科醫師進來幫忙,這樣子會更好。每個個案必須要追蹤,看個案輔導的情形怎麼樣,需不需要醫生介入,這個是要視個案來決定。

問:精神科醫生是以前沒有的?

答:有。但是比較被動,我們希望可以融入在學務處心理諮商團隊裡,因為比較知道拿捏,知道怎麼處理會比較更好。

問:校長可不可以請教一下,昨天發表自閉症的最新研究。

答:如果知道發病的機制,可以瞭解基因的變化,這是臺大腦與心智研究所的一位年輕老師很優秀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我們知道這些病因比較清楚以後,可以利用這些途徑去發展新藥,這些研究需要一點幫忙,我們年輕教師會做得更好。

問:之前有個人力銀行調查,大概有七成的學生學非所用,那會不會覺得很多國立大學,甚至是頂尖大學,他們拿到這些學歷卻不是用這個,這樣會不會很可惜?

答:不會,你要平常心去看,大學的基本精神是要讓學生有多樣性、可塑性,但是基本能力要夠強,因為我們常常看到學這個領域的去做別的,沒有關係,比如說,科技的主管是學中文的,他也可以去做科技,這都沒有關係,意思是說,在大學期間,你讓他在很多基礎的核心能力非常的強,像語文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他可以知道一個問題,很快地靜下心來分析,去解決它。應用在各個領域都無所謂,我不會特別那樣想,因為臺大並不是職業學校,不是說你甚麼系畢業就要做那個系畢業的事情,倒是不一定要這樣子,讓他們有一些多樣性,可塑性更強,這樣才能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問:如果唸到博士班去賣雞排?

答:這個是一樣,跟我剛剛說的一樣,也許是暫時性的,你要用平常心去看這件事情比較好。

問:剛剛有提到臺灣很小,所以說讓大家去想,大學到底需不需要那麼多間,而且現在大家覺得臺灣的大學高中化,你覺得現在我們大學高等教育病灶在哪?您覺得如何對症下藥會比較好?

答:這是比較嚴肅的問題。可能教育部有規劃。我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特別是臺大。我認為,自己份內的事做好,臺大應該幫社會培養人才,我們就應該好好做,很多事情應該做的就趕快做,不必等,有時候少批評、多做事,把事情做好才是比較正面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