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影展《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映後座談 曾昭旭教授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於9/13晚上6:30舉辦第一場生命教育影展《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邀請到曾昭旭教授進行映後座談。因為網路報名在開放兩天之內就已經額滿,許多現場報名的觀眾下午4:30就在圖書館排隊等待,希望有機會可以入場。學養豐厚的曾昭旭教授曾擔任多年臺大生命教育學分班的導師,許多觀眾都慕名而來,擠爆了現場。

曾教授對於許多人生課題,都有獨到的見解。他首先從PI有兩個名字談起。「PI」,可以唸成「P」也可以唸成「π」,一個是俗名、一個是真名。P原意是法國清澈的泳池,卻變成印度骯髒的廁所。俗名(P)是由流俗制約類化的,平庸無奇,人的自我、自由、自主性就被淹沒了。真名(π)代表真正的自主、自由及自我實現。少年PI成功的將原本被取笑的名字,變成得到同學尊敬的名字,就象徵每一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真名,才能被人所尊敬。從PI的名字有兩個讀法,就做了真與俗的區分。

因為這兩個不同的名字,引出了兩重人生。人生的事實只有一個,但對於事實的詮釋,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當你從不同角度解釋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同的意義。第一個版本是有創意的、精彩的、有意義的、是通過人的心靈與內在自覺創造出來的,它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裡面有老虎、紅毛猩猩、斑馬、鬣狗。但日本船公司的兩位調查員,聽了PI的敘述後卻說:「我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你的敘述,並沒有讓我們更逼近事實的真相。」對他們而言,真相就是簡單明瞭、讓船公司老闆和社會大眾可以相信的,不要有驚奇、不要有動物,要合乎常理,這就是世俗角度所看到的。因此,PI只好說出另一個故事,接近每個人的人生經驗,是喻於利的,有鬥爭血腥,卻沒有意義、沒有精彩。

這就是真實人生的吊詭之處。一個精彩、有意義的故事,沒有人相信,因為大家都不去作生命實踐。屬於意義層面的真相,不是俗見,是真知。它的核心不是生存競爭,而是愛、自我的實踐和意義的創造。意義世界裡的標準,不是利、而是義,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以喻於義出發的人生,是另一個人生,有如此的目標,人才能走上正路,創造出永恆的意義與價值。以喻於利出發的人生,充滿不擇手段的生存競爭,赤裸殘酷。從兩個名字,顯出人生的兩重世界、兩種版本,你喜歡哪種版本?這兩個故事,就客觀事實來看,並沒有差別,都是家人死亡、倖存者劫後求生的過程。既然客觀事實都一樣,你的選擇,是喻於義的選擇?還是喻於利的選擇呢?

曾教授解釋,人生要如何才能喻於義?就是要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超越生存殘酷的壓力,進而接觸道,相信道,實踐道。但多數的人都無法超越生存競爭既現實又慘烈的關卡,因此無法得道。這需要一番修養歷練、且通過重重考驗。李安就是透過這部電影,透過PI的故事,告訴觀眾,人該如何通過考驗,超越現實謀生的層次,觸及神聖永恆的意義世界。曾教授也勉勵大家,人的一生都是在求道的過程,遇到考驗時,不要灰心絕望,要努力活出有意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