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譯注成果講座

臺北場由臺大文學院承辦、教務處協辦,第一梯次「秋季講座」共四場已圓滿結束,第二梯次「春季講座」共五場即將開始,於2014年3月5日-4月9日,每週三晚上7-9點於博雅教學大樓102教室舉行,免費入場。第二梯次春季講座內容如下表列:

◎每場均備有小禮,請先線上報名

◎每場次核予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更多講座詳情,請至102年度國科會經典譯注巡迴講座網站查詢。

活動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b00901119/index.html。

活動地點: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詳洽連絡人高先生ironman0904@gmail.com。

第二梯次春季講座內容

3月5日/韋伯方法論研究的意義《韋伯方法論文集》/莊榮輝/張旺山/孫中興3月12日/宗教多元論對超越的探求《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苑舉正/蔡怡佳/孫效智3月19日/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汪文聖/李明輝/張旺山3月26日/西田哲學與現象學《西田幾多郎哲學邏輯》/蔡耀明/黃文宏/林鎮國4月9日/性、暴力、死亡交織:巴代伊的神聖情色變奏《情色論》/吳錫德/賴守正/賴軍維

韋伯方法論研究的意義《韋伯方法論文集》

主講人:張旺山(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內容概述:本書對於了解韋伯在哲學與宗教社會學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韋伯探討的主題不受限於一般的「方法論」問題,而是擴展至知識理論與邏輯學的分析、乃至根本的「知識」或「科學」的意義問題,其中又以韋伯對社會科學的方法論與邏輯學的反省最具代表性。韋伯的各篇論述中,不僅在研究方法的層次探討了基本的邏輯與方法學的問題,也對於社會科學中許多核心議題如「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知識的客觀性」、「歷史學的對象為何」以及「歷史學之邏輯本質」等,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

精采譯作:當然:沒有研究者的價值觀念,就不會有「材料選擇」的原則,也不會產生任何關於個體性的實在物之有意義的知識,而且,正如沒有研究者對某些文化內容的意義的信仰,任何探討「個體性的實在的知識」的研究工作亦將毫無意義一樣,研究者個人的信仰的方向、在研究者的靈魂之鏡中的種種價值之色折射,亦將給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指引方向。並且,科學天才將他的研究的客體與之關連起來的那些價值,將可以決定一整個時代的“觀點”、亦即成為具有決定性的價值:這不僅適用於被認為是在現象中“有價值"的部分,也適用於現象中被認為是有意義的或無意義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部分。(頁207f.)

宗教多元論對超越的探求《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

主講人: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所副教授)內容概述:約翰.希克被認為是當代西方宗教學研究中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的《宗教之詮釋》被許多宗教學者視為希克最重要的經典鉅著,也是希克宗教多元論的集大成之作。希克轉化了康德及維根斯坦的哲學概念,認為神學需要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重新反思基督宗教的本質。他帶領讀者拋棄單一信仰體系的舊觀點,並能以淺顯易懂的語言闡述宗教多元論。希克的宗教多元論為基督教及其它宗教的傳統保守教派帶來挑戰;因此,無論是贊成或反對者,皆以此為基礎,深入探討西方神學背後的理性。

精采譯作:當代為對超越信仰的辯護,必須從我們對宗教多元性和觀念相對性的意識所揭示的新處境出發。必須視宗教思想與經驗為一個全球的連續體,它包含了世界各大傳統從古代開始至現今仍在發展的歷史中無限多樣的形式。在長遠的歷史中,必須充分地認識到文化關係的投射與象徵符號的存在。必須表明理由讓人相信,這一廣闊繁多的人類信仰領域,並非全然是投射與幻想──儘管其中的確存在著許多投射與幻想,而是我們與一神秘的超越實在之間構成的種種清楚或模糊的交界面。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主講人: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內容概述:本書是康德於1783年出版的作品,他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可以直接追溯到他於兩年前出版的大部頭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他經過十多年的沉思與醞釀,在1781年初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這部畫時代的鉅著。儘管康德花了極長時間來構思《純粹理性批判》,但他卻是在年歲日增的壓力下,於短短四、五個月內倉卒完稿。只是,這部著作篇幅太過龐大,所探討的問題又極為複雜,還使用了不少新的名詞與表述方式。因此,本書可說是康德為了使外行人理解其《純粹理性批判》而特別撰寫的一本書。

精采譯作:本《序論》並非供學生之用,而是供未來的教師之用;即使對於未來的教師,它也決不該是供他安排一門既有的學問之講授,而該是供他自己首度發明這門學問。(頁1)我坦白承認:正是大衛.休謨之提醒在多年前首度打斷了我獨斷的瞌睡,並且為我在思辨哲學底領域中的探討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頁8)形上學就這樣漂浮在表面,像泡沫一樣,而一旦人們所掬取的泡沫破滅了,立刻便有另一個泡沫出現在表層。有些人始終熱切地採集泡沫,而另一些人則不去深入探究這種現象之原因,卻嘲笑前一種人白費力氣,而自以為聰明。(頁28)知識並非從自然取得其(先天的)法則,而是為自然制定法則,這乍聽之下固然奇怪,但仍然是確實的。(頁93)我們不可期望人類底精神終將完全放棄形上學的探討,正如我們不可期望我們為了不要老是吸入不純淨的空氣,而寧願終將完全停止呼吸。(頁156)

西田哲學與現象學《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

主講人:黃文宏(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內容概述:西田幾多郎是日本京都學派哲學的創始人,其學說融合歐洲哲學的精神、日本傳統思維及佛教思想,被稱為「西田哲學」。其著作《善的研究》被讚為「恐怕是日本人最初,且唯一的哲學書」。本書的選文以西田幾多郎為數本書所撰寫的序言出發,為初次接觸西田哲學的人提供思想脈絡的分期概觀。書中進一步介紹西田初期思想中「主意主義」的概念,探討「絕對自由意志」如何作為西田哲學觀中終極實存。最後討論西田的場所邏輯,一窺其認識論與宗教觀的核心思維。

精采譯作:「人不一定是藝術家。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誰都能夠理解藝術。人不一定是宗教家,入信者稀少。但是人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夠理解宗教。當我們閱讀到入信者熱烈的告白、偉大宗教家的信念表現的時候,任何人從自身內心的深處大概一定都會感受到鼓舞、受到打動。不僅如此,一旦自己陷於極端不幸的時候,從自己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感到所謂“宗教心"的湧現。宗教是心靈上的事實。哲學家不應該從自身的體系來捏造宗教。哲學家必須說明這個心靈上的事實。因此他自己必須先在某種程度上理解宗教心。真正的體驗是宗教家的事。但是就像不是藝術家的人,他也或多或少能夠理解藝術一樣,我認為人都可以理解宗教。」(NKZ 10, 295)

性、暴力、死亡交織:巴代伊的神聖情色變奏《情色論》

主講人:賴守正(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教授)內容概述:喬治.巴代伊的重要論述《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作者認為,情色絕非如一般所想像,是個輕浮議題;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情色論》是巴代伊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展現了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觀點,因為對他而言,情色絕非是個輕浮議題;相反的,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具有深刻的人生意涵。

精采譯作:人類「或多或少」受限於禁忌;面對死亡和性交時,其反應與其他動物有所不同。在情色中,禁忌與踰越彼此交替的遊戲最是明顯。我們的目標是「禁忌」,禁忌是神聖的;加諸在它身上的禁忌使它成為慾望的對象。禁忌是為了被違反而存在。踰越不是對禁忌的否定,而是對禁忌的超越與成全所謂情色,可說是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