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翻譯世界 在今天想像未來 —103年科技部經典譯注系列秋季講座 《政治聯盟理論》:大師瑞克以RCT理論重新建構政治科學研究

103年科技部經典譯注講座北區第三場,於10月22日晚間七點在臺大博雅教學館舉行,主講人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吳秀光教授,討論人為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張家春教授,主持人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包宗和教授。講座主題為二十世紀政治學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RCT)開山祖師威廉·瑞克(William H. Riker)的巨著《政治聯盟理論》(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本次講座讓在場師生透過耳熟能詳的博弈論(Game Theory,又譯賽局理論),結合基本的數學模型與現實政治案例,重新認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政黨輸贏輪替及集體決策制度。誠如主講人吳秀光教授所言,其恩師瑞克教授與眾不同的眼光和理論,為他本人和眾多政治學研究學者,開啟通往政治學形式理論研究的一扇窗。瑞克教授建構了全新的研究方法論系統,認為政治學理論應該是在某些前提之下,經過嚴謹的演繹邏輯推論,得出一組「可驗證的」的定理。瑞克教授吸收經濟學與心理學理論發展的精神,認為國家、政府、政黨只是抽象名詞,真正做決定而且有能力做決定的則是個人。同時,瑞克教授也深受博弈論的影響,主張在有完善的資訊時,獲勝的聯盟會傾向於最小的勝利規模;而當這種最小勝利規模在體系中得以實行時,這個體系本身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會有一個不顧利害關係的決策力量,使參與者越來越少。

如此大膽求新的方法論論證在美國政治學界颳起一場改革之風,驅使政治學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然而誠如一位現場聽眾在問答時提出犀利質疑:這樣的理論揭示政治人物如何「致勝」,但對解決民生問題又有何幫助?

對此吳秀光教授表示,政治學和很多學科一樣,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即刻改變當下,但卻可以幫助人們看透身邊的政治現象,比如在民主制度下,政黨如何輪替。此外政治本身就是一個賽局,每個局中人都會受影響,也都有機會左右議題。贏家關注的是如何以最小聯盟分權,所以「內訌總在得手後」;而輸家總設法提出新議題以求重掌大權,因為「新議題是拆解勝利聯盟的利器」。

所以在一個非均衡的政治賽局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卻總有抓住新議題翻身的輸家。議題的集體決策亦然,某一議題上處於劣勢的一方很可能會創造出新的議題,通過捆綁新舊議題,找到新的盟友,重奪優勢。

討論人張家春教授則表示,二十世紀以前,政治學主要通過研究歷史文獻、制度描述及法律分析的方式進行,自從瑞克教授以先驅之姿,將數學方法、統計學及經濟學行為理論運用到政治學研究方法論後,政治學研究也跨入了「玩數字」的時代,讓業內研究人員得以用數字來闡釋自己的研究成果。上述理論能夠幫助民眾在面對政黨提出的新議題時,避免被議題操控,更加發揮手中一票的價值。吳秀光教授也回應指出,縱使社會現實令人絕望,選民仍可用手中的一票換掉在位的贏家,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最後的希望。

如果您也關心時政,希望獲知更進一步的論證,歡迎撰寫800字以上的講座心得,前五名參加的讀者,即可獲贈「到府送書」的《政治聯盟理論》乙本。接下來臺北場最後兩場講座分別為:10月29日的「責任設計與消費主義:《為社會而設計》」,以及11月5日的「透過教育改造社會《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歡迎各界人士到場聆聽。更多詳情請參考活動網站: http://club.ntu.edu.tw/~luisachang/103_classic_translate/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