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26遺留在植物標本館的歷史痕跡—彈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北曾經遭遇幾次大空襲,當時的臺北帝大也不能悻免,也因此在校園內遺留下很多具歷史意義的痕跡-彈痕,校園內很多日治時期的建築與教室均留有彈痕,歷經那個時代的資深老師如沈世傑老師、蘇鴻基老師、李學勇老師、路統信老師等,對這些遺留下來的彈痕就有特別多的感觸,也常常可以聽到他們說有關彈痕的故事,從沈世傑老師的口述,得知一號館頂樓是當時日本高射砲的陣地,美國B29轟炸機因此低空機槍掃射,在一號館因此就留有很多彈孔。彈痕遺留的另一原因為校園內為提煉丙酮及丁醇,作為替代航空燃料使用,而設立的大煙囪,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空襲鎖定的重要軍事目標。

植物標本館剛好位於一號館後方,距離大煙囪也不遠,也剛好是歷經這樣的年代的一座古老建築,所以不例外的也有彈痕遺留在這座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內,依循著標本館入口的左方階梯前行,左方的一片大牆,原本遺留有很多的彈孔,有一陣子年久失修,雨水從彈孔的隙縫滲入,造成油漆剝落、黴菌滋生,現在這片牆已修復完成,當然彈痕也已不復存在。順著階梯往上走,可以看到其中的一根鐵欄杆被子彈不偏不倚的穿過,而留下一個圓形的彈孔。你相不相信植物標本館珍藏的植物標本也遺留有彈痕,整疊的標本包括護夾,直接被子彈穿過而留下痕跡,當然連同保存這些標本的木標本櫃也留下子彈穿過的痕跡。

植物標本館所藏的這份佛甲草屬的植物標本就是其中之一。比較少見的是這份標本上包含了好幾位不同日本學者的採集,包含臺北帝大的第一任植物標本館館長工藤祐舜等,採集地都在石狩國(今日本北海道西邊)。工藤祐舜原本是北海道大學的教授,受命來臺之後,隨他而來臺灣有許多他所蒐集的北海道、庫頁島等地區的珍貴標本。標本中間有明顯的被子彈破壞的痕跡,幸而標本本身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而幸運的被留存下來。圖/文:植物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