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九屆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展有感

上月最後一天清晨天涼好個秋,大夢猶未覺,被老友書法名家郭文夫兄一陣電話鈴亂響,驚得只好與周公拜拜。得知本校師生第九屆金石書畫聯展已經在104年十一月廿日至十二月四日。假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B1文藝展示室年度登場。記得古時詩人杜牧的有名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筆者在50年到臺大讀書,就在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做工讀生,幫忙管理學生活動的事務性工作。隻身在臺生活頗為落泊,月得1K得工作200小時,即每小時5元,約等值一頓普通的餐資,勉得溫飽直至畢業。後來60-62年春恰恰就職在學生活動中心任學生活動輔導員工作,每天從上午七時至晚上十時長達15小時,好得那時年輕尚未成家,學校安排輔導員必須在活動中心住宿,全天候來照顧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日以繼夜、無休無止。

(附記:當時每月薪資2k,現在說出來是希望22k的不要太難過,無論如何也要快樂的過日子)。是故日後每來到一活,才真覺得「五十年一覺臺大夢,贏的默默無聞」的真實感受。然心中雖有不少如許感慨,仍然甘之若飴,了無遺憾。看著半世紀以來的臺大一天一天的在成長在改變,在革新、再興盛,日新月異。有著良好的發展,心中就興起無限的歡欣、鼓舞,這就是身為臺大人一份子,走在臺大校園一點點的驕傲。

聒噪了半天言歸正傳,現在就來正式談談臺大師生書畫展的入門事情。前兩年亦曾出席第七屆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展的開幕式,並特別撰寫專文介紹展覽的盛事,發表在「臺大校訊」ISSUE1138,MAY20.2013。光陰荏苒,悠忽又是屆臨第九屆聯展。到目前為止,臺大雖然沒有設立藝術科系,但每年仍然維持傳統盛大的推出規模可觀之師生金石書畫展覽。參展之作品真可稱得是琳瑯滿目、引人入勝、美不勝收。而且由於歷屆經驗累積越來越豐富,展出之師生等諸多作品也越來越精彩可觀。

再三瀏覽觀賞,其展品藝術境界比之全臺其他各地之書畫美展,吾人感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書畫藝術標準的學院風格,不遑多讓。這並不是溢美之辭,而是所有的展品自然流露十分實實在在的濃厚書卷氣息。因為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展是由四大單元所組成:一、臺大教職員金石書畫社國畫班;二、臺大金石書畫社書法班;三、臺大學生書法社;四、校內外名家邀請作品。

另外,再加上臺大禮聘的金石書畫指導老師特別提供的精心示範作品部分:林經易指導教授的花鳥傑作「延年益壽」及珊瑚藤。黃肇基指導教授的山水傑作「京都秋色」及花蓮名勝九曲洞。蘇天賜指導教授的中堂行草金農「畫梅」及李白「贈孟浩然」詩等等林林總總,內容非常豐碩,充滿了無法比擬高山仰止的藝文氣息,引領著整個聯展。會場瀰漫蘭苑芬芳爭奇探艷的人文藝術氛圍。(附註:展場如能有些許國樂播放,當能更加發揮昇華國粹優美本質的內涵。這是尚待加強之處,希望今後能夠予以補足)。

除了三位指導教授書畫大師的作品令人讚賞外,教職員國畫班及書法班在大師相濡以沫經年導引之下,臺大師生金石書畫聯展作品處處都有傑出之表現,年年有佳作,而且可說是各有千秋、各領風騷。筆者雖偶然涉足瀏覽,唯仍然深深覺得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新作)勝舊人(舊作)。除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其實前述的三位指導老師,其功真不可沒,其成果是有目共睹者,等於是在臺大建立了一座富麗堂煌、歷久彌堅的藝術文化城堡。實體雖則是無形無影,惟實際上是無形勝有形、無聲勝有聲。

臺大金石書畫聯展歷年多得社會各界名士賢達、騷人墨客廣大的支持、推崇、讚譽、參與。每屆展期均自動自發提供其多才多藝之嘔心藝作來共同參與盛會、共襄盛舉,年年不斷,可證吾人所言不虛。本屆計有內政部總務司司長王西崇的中堂「圓融」。臺師大教授杜忠誥的行草「劉子全書」知名書法家李岳江的行書「范仲淹『蘇幕遮』及隸書『菜根譚』」。知名書法家施春茂的行書王善宗「臺灣八景」。書畫名家昆仲,郭文夫的水墨彩畫「喜看仙山」。郭勝夫的行草「杜牧『秋夕』及劉禹錫『烏衣巷』」。國寶級書畫名家陳雲程的草書「李白『下江陵』及行草作品」。臺北市立大學前教務長陳維德的行書「自作」。

三校聯盟臺科大書法指導老師蔡耀慶的橫幅草書「天地一指」。臺大電機校友黃友佳的水墨彩畫「仙侶雙峰圖」及草書對聯。臺大電機系校友黃于峻的行草「傳山『虎窩』」。臺大農經系黃際鍊教授夫人黃呂文鳳的畫作「紫藤」及「花開富貴」。華梵大學中文系講師趙建霖的行書作品、臺大外文系校友黃愛倫的草書「李煜『相見歡』」。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前理事長蔡明讚的中堂金文。知名書法家鄭錦章的草書「杜甫『曲江二首之二』」。臺大前中文系主任龍宇純的楷書對聯。知名書法家薛平南的草書「蘇軾『定風坡』」。臺大生工系名譽教授王如意的草書「王維『山居秋暝』」。等等書畫作品洋洋大觀、不勝枚舉。

展場的所有展品各家書法展示優美的作品,古人名士的詩詞歌賦溢灑全場,並有多幅精品國畫畫作鳥語花香、山明水秀之盛躍然紙上。令人尋幽攬勝悠然自得的作了一趟多采多姿,沉浸於藝術文化之旅,豈不暢哉!特為文以記,不辱斯文也。

(文/西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