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苦口或甜心?吳怡蒨「藥。菓」意象創作 公衛學院展出

一場結合日常生活處境與藝術的意象創作,5月2日起,到5月20日為止,在公衛學院一樓大廳展出。當天下午3點,先在全球廳舉行開幕酒會,畫家吳怡蒨本人除分享創作背景,並將展出中部分作品致贈本院 (由陳為堅院長、詹長權副院長代為接受) 及鴻源醫院博物館 (由陳鄭添瑞院長代為接受)。之後,畫家在陳院長、詹副院長、鄭林白蓮女士 (鴻源醫院博物館計畫) 陪同下,共同揭開作品「Instruction Collection」的布幕,畫展正式開始。隨後,畫家親自為眾人導覽,細說每一部作品的創作來由。這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覧,為公衛學院樓引進另類的文化氣息,也為繁忙的師生帶來難得的樂趣。

本次展覧由林宜平教授策展。她是本院健管所 (原名衛政所) 的博士畢業校友,目前是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的所長。她長期關注公衛議題的社會意涵。藝術家吳怡蒨是師大美術系畢業,之後到美國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修得電腦繪圖碩士。她之前曾在臺北及韓國開展多次。

在開幕酒會時,策展人林宜平教授指出,「藥與菓,是兩種與公共衛生息息相關的物質」。於是藝術家吳怡蒨從藥房與大賣場得到靈感,「她收集各種糖果及藥物的包裝盒、藥品說明書,以及各色藥丸,嘗試以拼貼現成物的方式,層層堆疊,製造出壓迫感並產生視覺的張力,藉此來表現出民眾愛買藥所得到的快感如同買糖一般。」

創作者吳怡蒨在開幕酒會時,說到她是用自身經驗,以及對於醫院及藥物的省思,利用糖果及餅乾等外包裝做對比,完成以藥盒、藥丸及仿單等多媒材作品。在臺灣,健保制度保障國民享有就醫的權利,醫療資源及服務的便利性,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引以為傲的。但臺灣人認為的「保健」常包含了對藥品的不當想法。「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這樣的觀念宣傳,可能來自電視廣告的普及,以及未被控管的標語。囤積藥品最終並沒有成為民眾的健康保母,卻成了拖垮健保成本的一大憂患。

這樣的憂患,從實質的財政上被表現出來,但在意識與心態上,是否也該是引人省思的議題之一?藝術創作者從這樣得現象中觀察到:

擁有藥品是否與小孩買糖一樣令人滿足?藥品取名多從「安」、「妥」、「通」、「適」等字詞,幾乎不可能讓藥物的副作用或危險性,作為藥品的推廣的主要文字。從藥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合情合理。但其中是否綁架著病人的心理需求?於是雖然害怕生病,卻樂於擁有藥物。那麼,到藥房選購藥物,是否與到賣場選購食物相同?

除了這些展出的意象創作,吳怡蒨本次還贈送本院四幅畫。其中一幅有老虎的複合媒材拼貼畫。另外有三幅小的水彩畫,是她與醫師合作的兩本有關過敏 (哈啾!哈啾!過敏村, 原水文化出版) 與失眠 (好眠教戰繪本:公主為何徹夜未眠, 山岳出版) 繪本中的插畫原作。

本次展覧,得到許多人的協助。鴻源醫院博物館計畫的鄭林白蓮女士捐贈兩萬元,用以支付印刷、餐點與場佈的花。中間多次連絡事宜,由蘇春蘭秘書負責。另外,畫家及策展人親自來院佈置,並由本院陳俊雄技士現場協助。酒會當天,則由林宜敬先生提供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