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學院師生赴日參與第二屆京都公衛學者全球會議

(文:鄭雅文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2016年12月14至15日,詹長權副院長率團前往京都大學參與「京都公衛學者全球會議」(Kyoto Global Conference for Rising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s)。團隊成員包含3位教師 (詹長權副院長、鄭雅文教授及林先和副教授)、9位碩博士研究生及1位行政助理,共計13人。此會議乃是日本近年來大力推動學術機構國際化的產物。

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在2014年推動Super Global Universities計畫(大学創成支援),旨在讓日本大學師生具備國際視野與國際競爭力,並讓日本更多大學擠身世界百大。日本安倍政府為該計畫編列龐大經費,獲選的A級頂尖大學(共13校)在未來十年間,每校每年可獲7千7百萬美元(約25億臺幣)的經費補助。具體的國際化策略包括,延攬優秀國際學者成為教員、擴大國際學生來源與人數、派遣師生至其他國家進行學術交流、鼓勵國際合作研究、推動全英語學位課程、建立線上開放課程與亞洲國家的大學共同開設雙學位學程等等。京都大學獲選為A級頂尖大學。該校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延聘百名國際級教員,並將持續擴大國際學生人數與全英文課程;此外,除了持續鼓勵交換學生與國際學術合作,京大至2016年底也已和馬來西亞1校、印尼2校、泰國2校,以及臺灣大學建立雙學位學程。

京大與臺大的互動密切,早在2005年兩校即簽訂校級母約及學生交換合約。近年來兩校均積極推動交流,包括在2013年12月由臺大舉辦及2014年9月由京大舉辦的兩校跨領域研討會,均由校長或副校長及各學院院長帶領數百位師生與會。

在公衛領域方面,京大公衛學院成立於2000年,是日本國內最具規模的公衛學院。由京大公衛學院主辦的「京都公衛學者全球會議」在2015年舉辦第一屆,此次為第二屆。會議籌劃者為木原正博(Kihara Masahiro)教授,為「國際保健學與社會疫學分野」教授,其夫人木原雅子(Kihara Masako)副教授亦於同一單位任職,她同時也是聯合國UNAIDS合作中心的主任。該研究團隊以愛滋病、性傳染病、藥癮者疾病等流行病學研究為主軸,研究場域包含泰國、孟加拉、史瓦濟蘭、剛果、伊朗等國。該所聘有兩位外籍教員,分別是來自泰國的Teeranee Techasrivichien助理教授,以及來自剛果的Patou Musumari 助理教授,兩位均是京大博士班畢業生,畢業後轉任為教員。該研究所亦有不少國際學生,來自伊朗、非洲、東南亞與臺灣等國;博士班研究生就學期間均有獎學金補助。筆者與其中數位師生交流,發現他們均英語流利,相當活潑積極。

此次會議以「全民健康照顧與健康經濟學」(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nd Health Economics)為主題,由京大公衛學院院長中山健夫(Nakayama Takeo)教授擔任主持人。京大邀請數十位國際學者與會,並提供旅費與出席費補助,與會者包括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4名教師與5名研究生、本院的3位教師與9位研究生,以及泰國、馬來西亞大學的十數位師生。本院全球衛生中心另行補助數位研究生與會;所有與會者均於會中發表口頭演講或海報論文。

第一個主題演講由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Anne Mills教授發表。英國籍的Mills教授為健康經濟學學者,家族有數代成員曾於非洲與亞洲工作,她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體經濟與健康委員會」(WHO’s Commission on Macroeconomics and Health)的委員,該委員會成立於2000年,成員來自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USAIDS等國際機構,與2005年WHO另外成立的「社會決定因素與健康委員會」(Commission of Social Determinant of Health)分屬不同陣營。Mills教授並曾擔任「國際健康經濟學會」的主席;其演講內容主要在闡述成本效益分析等經濟學概念對健康政策決策的重要性,大多以開發中國家的疾病問題為例。

第二個主題演講來自Alex Ross博士,為世衛設於神戶的「健康發展中心」(WHO Kobe Center)的主任。他首先介紹聯合國2015年的「永續發展目標」,接著介紹世衛在2015年出版、他亦為作者之一的「老化與健康報告書」(WHO,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Ross博士指出,亞洲國家的人口紅利(dividends)快速消失,因此建立全民健康照顧制度更是刻不容緩。

京大公衛學院有兩位教授發表口頭報告。Otsubo助理教授專長為健康經濟學與品質管理,他在演講中介紹日本醫療照顧制度並指出其特殊性,包括高科技儀器的使用次數高、醫武競賽問題、住院日數遠高於其他國家,以及人口老化對醫療體系的衝擊。Imanaka教授亦為健康經濟與品質管理領域的教授,也是OECD與WHO等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者;他介紹日本急性醫療與長期照顧體系的發展、醫療照顧品質的管理機制,以及地理資訊等視覺科技在醫療品質管理的應用。可發現,日本健保制度有多元保險人,各地方(都道府縣)的狀況相當不同,因此使政府對醫療品質的監測管理相對較為困難。資料顯示,日本有顯著的醫療資源與醫療品質區域分布不均問題。

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助理教授Jenney Cresswell的演講以開發中國家的婦女生育照顧制度為主軸,討論的內容包括產前產後醫療照顧制度、生育醫療照顧的人口涵蓋率、剖腹產比例與趨勢、與社會經濟階層的關連等;案例分析的國家包括北非的摩洛哥、西非的貝南(Benin),與南美的巴西。摩洛哥屬中低收入國家,自2008年以來政府積極推動生育健康政策,由公立醫院提供孕產婦免費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摩洛哥的生產相關死亡率顯著下降,且貧富差距縮小;但同時剖腹產比例快速上升,尤其在都會區與私人醫院尤其顯著。貝南屬低收入國家,生產相關死亡率偏高,近年來政府以加強助產士培訓、提供生產設施設備等方式介入;資料顯示,剖腹產比例極低但有上升趨勢。巴西為中等收入國家,剖腹產比率則高達50%,有嚴重的過度使用問題。講者指出,在低收入國家,提高剖腹產有助於保護產婦,但在中等收入以上的國家,剖腹產則有過度利用問題。

來自馬來西亞大學的Tin Tin Su教授的演講首先介紹馬來西亞的健康照顧體系,並以大腸直腸癌為例,探討馬來西亞癌症篩檢與醫療照顧制度問題。馬來西亞並無普及化的癌症篩檢制度,大多數癌症病患在罹病後期才就醫。該研究團隊以小型問卷調查,分析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罹病後的醫療支出,並測量其主觀與客觀面向的財務壓力。研究結果發現,癌症病患在發病後面臨經濟困境;研究也指出,鄉村地區的民眾普遍不了解大腸直腸癌症狀,延誤就醫的問題嚴重。另有其他來自泰國與馬來西亞的講者,講題包括醫療照顧制度的發展與改革方向、人口老化問題、性工作者的醫療照顧等。

臺灣部分,則由本院流預所林先和副教授就肺結核防治,以及健管所鄭雅文教授就臺灣健保制度的發展與現況問題,分別發表主題演講。臺灣的醫療與健保制度雖持續紛擾不斷,但在國際間具有高度的能見度與重要性,為臺灣重要的社會制度資產。林副教授的研究相當國際化,亦有優異的研究表現,其指導的研究生並在此會議獲得優秀海報論文獎。

臺灣雖身處國際外交困境,但在學術研究與教育方面仍有相當多管道可進行實質的國際交流。尤其在公衛領域,國際衛生交流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內容不僅涉及學術專業,更涉及政策倡議與健康人權保護,是具挑戰且深具人道關懷意義的工作,值得更多有志者積極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