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 圖解全大運

有47年歷史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簡稱全大運),是為大學生運動員打造的綜合性體育賽事。這項比賽由教育部主辦,各大專院校輪流承辦。今年將在國立臺灣大學登場。

臺灣大學身為2017年的承辦學校,籌備至今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比賽將於4月29日、由第一個比賽項目體操韻律揭開序幕。5月10日舉行閉幕式,16個比賽項目全部結束。

全大運除了選手較勁外,更需要各校大學生觀賽加油。為了讓國內各大學認識全大運,本報導使用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運動人才資料庫」的內部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希望可以讓大學師生更認識全大運,以提升參與感。

逾160校參與 競爭激烈 

全大運每年吸引超過160校、近萬名運動員參與,角逐金、銀、銅共1200面獎牌。從近10年奪牌表現來看,共有9校累積獎牌數超過200面,其中最強的5校包括國立體育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2所體育型大學,以及設有體育學院的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最後則是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的體育表現,在綜合型大學表現頗佳,2009年為最高鋒,之後的表現似乎較難超越既往。去年的全大運臺大共奪下58面總牌數,比前年略差。

若將5大奪牌強校稱為前段班,其他學校依奪牌能力分別為中段班、後段班來看,近十年奪牌趨勢已出現明顯變化。2007-2010年期間,前段班與中段班間有明顯斷層,5大強校每年可奪下超過60面獎牌,中段班則低於30面。

2011年則是強校間廝殺最激烈的一年,之後綜合型大學情況出現變化。從奪牌趨勢也可看出,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實力顯著提升,去年奪牌數甚至超越前段班的臺灣大學,另外,輔仁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奪牌數也逐年微幅增加。

在這群傳統強校之中,累積獎牌數超過千面的只有國立體育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遠遠超過他校,兩校不但奪牌數勢均力敵,十年間更輪流稱霸獎牌榜,平均每年可獲超過40面金牌,實力強健、穩定。尤其國立體育大學去年搶下47金、53銀、49銅,共149面獎牌,創近十年奪牌數新高。

比賽項目眾多 各校各有所長

全大運比賽種類分為「必辦」與「自選」項目,每年舉辦的學校可自行選辦,從九大項目分析近五年表現,可看出田徑比賽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每年可產生約85面金牌。前段班與總獎牌數最高的學校重疊,由國立體育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包辦。

第二大游泳項目,每年約有76面金牌得主,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力相當,佔據前兩名。至於整體實力最強的國立體育大學,在游泳項目反而連前段班都未擠進。

跆拳道約有39面金牌,由國立體育大學領先各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陸軍專科學校也有不錯表現。體操項目部分,則長期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稱霸,遙遙領先他校。柔道項目則是中國文化大學強項,警察大學、警察專科學校也有突出表現。

另外,擊劍和羽球均由臺北市立大學領先各校,桌球則有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體育大學比拚,射箭部分由國立中山大學表現最佳。

總獎牌數較多的強校,幾乎是在大項目衝高獎牌數,不過,儘管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文化大學總獎牌數未擠進前段班,卻長期在特定項目有突出表現,成為該校特色。

今年全大運即將於本(4)月底正式登場,目前各校選手均在苦練集訓狀態,準備為自己的學校奪牌。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運動盛事,希望各大學師生都是最好的啦啦隊,為各校運動選手加油,共同提振運動家精神。

報導/陳燕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