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頒獎 展現對社會議題的思考與關懷

哲學桂冠獎如今邁入第七屆,徵文主題展現出對社會議題的思考與關懷。今年的主題是「嚮惘」,蘊含對未來方向的期待與迷惘;這不只是個人生命如何選擇的問題,更是個社會如何決定發展方向的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哲學思考是很重要的。張慶瑞副校長在致詞中表示,文史哲是所有學問的重要基礎。科技部宣示今年是人工智慧的AI元年,也許臺大可以在明年擴大舉辦桂冠獎這類的相關活動,配合校慶90週年來推動「文史哲元年」。言談中展現出對文史哲的肯定、期待以及投注資源的決心,讓在場來賓莫不期待明年的文史哲盛事。接著,哲學系李賢中主任在致詞中表示,這次的得獎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往年都是由研究生囊括大多數的獎項,今年則是多了許多大學部的學生,顯示已經有更多大學生願意一起思考桂冠獎的徵文主題,而且撰寫論文的水平亦有顯著的提升。因為大家的積極參與,桂冠獎的意義才得以延續、甚至擴增;李主任除了肯定投稿者,也期待將來會有更多同學共同來思考這些議題。

典禮之前的入圍者都還不知道自己的名次,頒獎典禮被設計的如同奧斯卡那般精彩刺激。在正式頒獎之前,開場表演的古琴演奏舒緩了大家的緊張情緒,由哲學系畢業的陳淑娟博士帶來一曲《梅花三弄》,幽幽的琴聲讓現場觀眾感受到梅花的高潔與芬芳;再來是弦樂合奏,是由哲學系學生邱奕潔、本田皓啟、黃政堯帶來自創曲目《The Comet》,小提琴、貝斯與吉他的多重搭配帶給現場觀眾豐富的感官饗宴,也展現出哲學系學生多元的發展與多方面的才華。隨著樂聲終止,眾所矚目的頒獎終於開始。首先是人文組:「教學內容應由學生主導嗎?」首獎由哲學三汪旻寬同學拿下,他表示寫作是種懷才不遇的孤獨,但桂冠獎提供了肯定與交流的平台;希望桂冠獎可以年年舉辦下去,讓孤獨的寫作者們有更多發揮的舞台。在現場的線上投票中,有過半的投票者認為教學內容不應由學生主導;儘管如此,首獎得主在台下受訪時卻有不同意見,認為大家可能會懷疑學生主導的可行性,但這其實是受限於既有教育模式下的成見,而忽略新的可能性;這也是其論文的主要論點,希望提供大家不同思考。再來是自然組:「網路科技是否能讓人類更幸福?」首獎由法律碩四的邱怡嘉同學獲得,他表示自己兩年前開始投稿,同樣是拿下自然組的獎項;他感謝桂冠獎提供這樣的機會,讓社會上的重要問題可以被思考與看見。

中場是令人陶醉的鋼琴演奏,由王友卷同學彈奏;讓大家沉思在得獎者提供的論點的同時,也能徜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接著回到頒獎,社會組:「民主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嗎?」由護理二的葉妮姍同學奪冠。她表示,其實以前對民主沒有特別研究,是桂冠獎讓她開始閱讀相關資料,進而提出以演化觀點來解消題目的論點。她更表示,平常不太容易找到人願意跟她討論這些問題,實在相當可惜,感謝桂冠獎給她這個機會可以暢所欲言。主持人上台後隨即接話:平時歡迎來找哲學系同學討論,大家的戰力都很強呢!引起全場喝采。最後是生命教育組:「宗教信仰對人生或社會是否有意義?」在介紹題目時,主持人引用網路上流傳的德國政府「邪教檢查表」,打趣哲學與邪教的相似之處,引起哄堂大笑。生命教育組的首獎得主是哲學二的金德翰同學,他肯定宗教對人生或社會的正面意義,但反對宗教以愛之名來排斥、甚或打壓異己。既呼應了當今的社會議題,也和近幾屆桂冠獎生命教育組的題目不謀而合。

至此,本屆桂冠獎頒獎典禮即將落幕。環視周遭的佈置,可以看到許多繽紛美麗的布玫瑰,這都是由廢棄旗幟回收再手工製成。這是由大會合作單位「美麗臺灣關懷協會」所蒐集、並且開設工作坊指導哲學系師生製作,才有這些各具風格的手工玫瑰。我們相當肯定「美麗臺灣關懷協會」的理念,讓整體佈置蘊含共生與循環的意象。此外,從現場的工作人員、海報、邀請卡、節目表、乃至於茶點,都可以看出承辦單位哲學系師生對桂冠獎的投入與精心準備,促成了這個榮耀的夜晚。最後,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的得獎作品都會集結成冊出版,有興趣者可至臺大出版中心選購、或至圖書館借閱。我們期待哲學桂冠獎能在各方面推動哲學思考與社會關懷,繼續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力量。

第七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名次

人文組得獎

名單 首獎 汪旻寬 哲學三

貳獎 張宸瑋 法律二

獎 懷 顥 醫學五

佳作 林昇達 歷史碩三

佳作 黃俊嘉 國企二

社會組得獎

名單 首獎 葉妮姍 護理二

貳獎 米常熙 歷史三

獎 鄧路德 歷史三

佳作 邱怡嘉 法律碩四

佳作 陳柏佑 醫學四

自然組得獎

名單 首獎 邱怡嘉 法律碩四

貳獎 林昇達 歷史碩三

獎 王凱弘 藥學一

獎 高浩凱 政治二

佳作 懷 顥 醫學五

生命教育組得獎名單 首獎 金德翰 哲學二

獎 高至鴻 法律二

獎 高浩凱 政治二

佳作 黃 篆 哲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