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荔枝椿象生物防治策略

每年三至五月是臺大校園內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植物紛紛開始嶄露新芽。位在鹿鳴堂至管理學院的欒樹道上,紅色新葉隨風搖曳的臺灣欒樹,因其樹形優美、抗風又耐旱,且其根系不易破壞人行道鋪面,無論在校內或臺北市區內皆可隨處見到它們的身影。然而自2014年起,臺灣欒樹面臨的巨大的威脅:荔枝椿象已悄悄入侵校園(圖一)。

荔枝椿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屬半翅目 (Hemiptera)、荔椿象科 (Tessaratomidae),俗稱臭屁蟲、荔,是源自中國大陸的外來新興害蟲 (圖二)。成蟲越冬後,於來年2至3月交配,而每隻雌蟲一生至多可產下近200顆卵。

春、夏之際,孵化的若蟲會群聚在一起 (圖三),以刺吸式口器吸食無患子科植物 (如:臺灣欒樹、龍眼、荔枝等)的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圖四)。秋天時,臺灣欒樹的花和蒴果正好提供荔枝椿象度冬前的食物來源。由於荔枝椿象多產、於臺灣本土欠缺天敵,且成蟲具飛行能力,可快速散播到校園各處,造成受害植株落花、落果或枝條枯萎。此外,荔枝椿象受驚擾時,會從臭腺噴灑出臭液,易造成人體皮膚紅腫、過敏,因此更需審慎處理。

圖一、成群的荔枝椿象若蟲危害臺灣欒樹

圖二、荔枝椿象成蟲(左:雄性;右:雌性)

圖三、位在總務處營繕組辦公室紗窗上的荔枝椿象若蟲

圖四、遭荔枝椿象吸食的臺灣欒樹嫩芽產生枯萎  去年(2016年)起,臺灣大學總務處委請昆蟲系害蟲抗藥性管理研究室團隊,透過高枝剪移除遭荔枝椿象危害的枝條或若蟲。僅6月至8月就捕獲了8,000隻以上的荔枝椿象。此法配合樹幹塗膠遏止若蟲爬上樹梢等物理防治措施雖有很好的成效,但每年3月開始仍有不少荔枝椿象由校園外入侵,尤以市區行道樹如因噴藥造成荔枝椿象擴散時,校園無用藥環境會成為牠們的避難所,造成持續危害。為塑造環境友善校園,並有效控制荔枝椿象對於校內無患子科植物的產卵危害,本團隊以平腹小蜂寄生荔枝椿象的蟲卵,防範蟲害於未然。

平腹小蜂(Anastatus formosanus)是一種臺灣本土的寄生蜂,主要產卵對象是直翅目、半翅目及鱗翅目等昆蟲的卵。成蟲透過氣味搜尋蟲卵(圖五及圖六),並將蟲卵寄生於寄主的卵中,孵化之幼蟲即以寄主的卵汁為食,於卵內緩慢發育至蛹期。羽化前,小蜂會用顎咬破卵殼飛出,尋找其他寄主的卵寄生。本團隊於臺大校園內採集野生平腹小蜂蜂種來建立室內族群,並放大飼養。於孵化後於管理學院一、二號館、大氣系館、舟山路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鹿鳴廣場、圖書館、明達館、應用力學館、土木大樓、男一宿舍區與水源校區(飲水樓)等去年受荔枝椿象危害較嚴重之熱點(圖七),分批釋放平腹小蜂,讓雌蟲主動搜尋荔枝椿象卵,及早控制荔枝椿象的發生。截至今年五月初,已釋放超過6,000隻平腹小蜂、人工移除逾800隻荔枝椿象蟲體。此外,藉設立Facebook「NTU校園荔枝椿象回報」粉絲專頁,提供荔枝椿象與平腹小蜂生態資訊,以及校內疫情通報方式,由本團隊專業人員前往處理,有效推動防治工作,守護校內植物生態,並減少師生或民眾因誤觸而遭致荔枝椿象噴濺腐蝕液體的機會。

圖五、平腹小蜂身長僅約3 mm,但可是絕佳的荔枝椿象防治夥伴

圖六、平腹小蜂正準備寄生臺灣欒樹枝幹上的荔枝椿象卵

圖七、臺灣大學內平腹小蜂施放熱點(A:管理學院一、二號館;B:大氣系館;C:舟山路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D:鹿鳴廣場;E:圖書館;F:明達館;G:應用力學館;H:土木大樓;I:男一宿舍區;J:水源校區(飲水樓))

如想進一步了解以平腹小蜂防治荔枝椿象的相關資訊,歡迎蒞臨本團隊「NTU校園荔枝椿象回報」粉絲專頁,參閱校內防治計畫解說牌(圖八,現有3座解說牌分別位在鹿鳴廣場、舟山路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及管理學院一、二號館之間廣場)。或致電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害蟲抗藥性管理研究室洽詢:(02)3366-5526。

圖八、鹿鳴廣場前荔枝椿象防治計畫解說牌

文:石承凱(昆蟲系研究助理)

  許如君(昆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