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 縱橫數位時代系列25 許炳堅教授

生命旅程的偶然性往往比必然性還高。個人生命的歷程,不會完全遵循由他人預先設定的軌跡去進行,而是充滿了變數與驚奇。

天生的聰明才智經由歲月的洗禮,可以提昇成為雋永的智慧。就像晶瑩剔透的葡萄顆粒經由發酵,可以提煉出香醇美味的葡萄酒。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在一生之中將會遇到多少個預料之外的轉折呢?俗語說得好:「贏在轉彎處」,就是提醒我們,適時的改變可以導向新的成功。

A. 重要觀念的重建,用範例來說明

我們在此探討幾個很有啟發性的範例,讓讀者們活動一下多元思路,練習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

最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境界,不只是有好幾種不同的想法,而且讓這些想法分佈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與第四象限之中。也就是說:靠右走是一套方法,靠左走又是另一套方法;正向走是一套方法,顛倒的逆向走則是另一套方法。所謂「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是也,奧妙盡在其中矣!

(A.1) 父母對於青少年子女的現代教育,如何達到和諧多贏?

範例一:父母在家裡與青少年子女討論數學學習,如何才能夠避免劍拔弩張、臉紅脖子粗的場景?

情境描述如下:家裡的男女主人都是擁有碩士學位的高材生,有兩個兒子在學校裡喜歡搞社團,大兒子就讀於高中一年級,小兒子就讀於國中二年級。吃完晚餐後,女主人經常督促大兒子的數學學習進度,兒子覺得很反感,所以兩人鬧得面紅耳赤。男主人在旁邊左右不討好,還被女主人抱怨袖手旁觀、沒有實質的助益。小兒子則很擔心,過兩年就會輪自己被叮得滿頭包,家裡老是瀰漫著低氣壓。

重大的挑戰是:理工專業的男主人應該採取何種行動,才能夠造成雙贏與多贏的局面?也就是說,不可以讓特定一方受到委屈。看樣子,這個屬於兩難或者矛盾的局面。

我們將多次演講會從聽眾席收集到的各式各樣建議,列出如下:

.把不聽話的小孩送去讀軍校,接受最嚴格的管訓;

.替小孩請家教老師來教數學,做父母的眼不見為淨;

.安排女主人去接受心理輔導,調整心態;

.「聯合次要敵人,共同打擊主要敵人」,也就是男主人聯合兩位兒子來一起杯葛女主人;

等等,上述的有趣建議,看樣子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根治。

當然,富有創意的好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在此描述其中一種。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提醒大家要stay foolish,正可以派上用場。香港有句流通的話「扮豬吃老虎」也很類似,這是一種策略,也就是強者故意裝做自己很爛,讓對手失去警戒,再趁機偷襲,讓對手措手不及,而得到勝利。

我們的建議:男主人與大兒子一起討論數學,請大兒子擔任「小老師」來解說教科書內容,只要說明得流暢,就給予讚賞和鼓勵。這樣子,兒子在學校努力學習的部分,有機會受到了肯定。如果遇到兒子卡住、無法說明的部分,再由男主人仔細研讀教科書內容,接手加以解說。

上述的方法可以造成多贏的局面,大兒子已經懂的部分,獲得了肯定與鼓勵,只要把不懂的部分再加強即可。女主人也不必每晚傷腦筋,弄得臉紅脖子粗;男主人也不會「掃到颱風尾」,經常被女主人抱怨。小兒子也不必擔心兩年後輪到自己被叮得滿頭包。結果是全家一片歡喜,其樂融融。

(A.2) 借助於不同的表達方式,讓談判以雙贏收尾

範例二:這是一個想像的假設題,並非真實發生的案例。美國與加拿大邊界談判代表團如何向各自的國會報告,來獲得國會的批准?

人生難過的關卡,經常是出現在左右為難、兩邊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例如,婆媳不和的時候,當兒子與先生雙重角色的人成了夾心餅乾。還有兩造爭吵,擔任調停的裁判需要有公平公正的心、以及高超的說服力。

情境描述如下:對於兩國邊界畫分,為了己方的長遠利益,談判代表團當然是斤斤計較,巴不得把邊界線往對方領土的方向挪過去多一些。談判的結果則需要適當程度的妥協來達成,甲方在A處做一些讓步,同時乙方在B處做一些讓步,這樣子截長補短,兩邊的條件才能夠兜得攏而圓滿地達成協議。

談判代表團達成協議內容之後,必須回到各自的國會去真實地報告,並且取得雙方國會的批准才會生效。

重大的挑戰是:同一條邊界線,如何讓兩邊的國會都心滿意足地批准呢?

在國會裡的報告必須準確,絕不可以把邊界線畫偏了而造假。這種兩難的情況,會「順了姑意、拂了嫂意」。要讓兩國的國會對於同一條邊界線都滿意,就像是在走高空鋼索一般,稍不小心就會摔了下來。

我們的建議是,善於利用地圖投影的視覺效果。地圖投影至少有三種流通的方法,分別是:

圓柱投影 (Cylindrical projection)、又稱麥卡托投影法 (Mercator projection);圓錐投影 (Conical projection)、又稱蘭伯特投影法 (Lambert projection);與等距方位投影 (Azimuthal projection)。

其中,圓柱投影法對於高緯度區的面積在地圖上放大甚多,加拿大的領土大部分在高緯度區,所以適合加拿大代表團在國會的說明時使用,讓議員們心滿意足。反之,圓錐投影法對於中緯度地區的形狀較正確,美國的領土大部分在中緯度地區,所以很適合美國代表團在國會的說明時使用。至於等距方位投影法,讓北極的頂端是一點,也讓中緯度地區的美國領土看起來比加拿大領土更為壯闊,可以讓美國國會議員們皆大歡喜。

(A.3) 避開委屈,備胎潛水等待

範例三:長官對於工作的指示與自己的想法不同時,要如何處理?

在職場上,除了同一階層的同事之外,最常互動的就是上級的長官、以及直屬的部屬。大家的能力有別、看法有差異,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

情境描述如下:對於一件相當挑戰的任務,有創意的員工胸有成竹,打算按自己的方法去進行。然而,上司又指示了不同的方法。業界與學校不同,在職場上的任務執行有時間限制的壓力,所以員工無法依序做實驗、把每一個想到的方法都陸續地做一遍。

重大的挑戰是:員工究竟要怎麼辦,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呢、或者是放棄自己的想法呢?我們的建議:自然是以上司明確指示的方法為主,努力去達成任務。另外可以將自己想到的新方法,以提案的方式詳細記載,並且輸入電腦系統存查。一般說來,客戶端、或者競爭對手並不會預先告訴你他們的方法。等到事情結束了,大家也知道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屆時還可以在電腦系統裡查出你當初所描述的建議方法來比對。會思考的員工,就可以有系統化的管道來增強長期的競爭力。

(A.4) 迎接新挑戰的好方法

範例四:被長官指派做新一代技術,如何多贏地進行?

情境描述如下:對於新的挑戰不少人是避之唯恐不及,能夠閃就閃。然而,困難的事情總是要有人去承擔,只要能夠遵循系統化的方法去進行,就能夠走出新的道路來。首先是準備工作,先找出誰是密切關連的人物,也就是他的利益會受這個任務的成敗直接影響的。其次,找出誰是有影響力的相關意見領袖,也就是對於作法會發表重要評論的人。然後找出同一機構(公司)裡,與這個新挑戰最接近的已知方法與技術,並且和其負責人密切地合作。

對於新挑戰,可以採用「逼近法」,也就是從最接近的已知方法著手。再斟酌新挑戰的特性去做必要的調整與改變,形成一個良性的回饋迴路。

記得,有問題與責任要自己多承擔,有進展與成果則要與相關人士共享,自己則儘量少分功勞,這樣子才會獲得其他人的熱心參與和協助。

(A.5) 同樣的工作時間,為何臺灣、香港、新加坡的報酬相差很多?

範例五:華人社會的國民年平均所得,高低差別的原因為何?

情境描述如下:員工們同樣地辛苦工作,每天工作將近8小時至9小時,所獲得的代價卻不同。臺灣的國民平均所得是2萬美元左右,香港大約是4萬美元,新加坡則有5.5萬美元,差別的原因為何?

重大的挑戰是:如何才可以突破現有的框架限制?

我們的建議:在臺灣的工作,大部分以代工的製造業為主,其主要價值留在產品設計的歐美廠商手上。反之,香港與新加坡的國際貿易與金融業極為發達,其員工需要攪盡腦汁去擠出額外的利潤;還有他們的英文溝通能力整體說來比較好,全球化更為徹底。所以臺灣的從業人員,不要停留在已知的舒適圈,而要積極地創新去做更高價值的新產品開發,無論是硬體、軟體、系統、或者服務業,都要不斷的加強與更新。

(A.6) 逆向思考可以找到變通方法

過了下班的顛峰時間,有兩部電梯,一部下行卻因為不明原因而停留於二樓、並且卡住不動,另一部則在四樓呈現放空狀態。

乘客甲在一樓想搭下行電梯到地下室三層的停車場,雖然猛按面板的電梯下行鈕卻沒有反應,只好抱怨整個系統太笨了。

乘客乙決定放棄等待,改走樓梯也算是一種健身的方法。

乘客丙則採取逆向思考,改按面板的電梯上行鈕把第二部電梯由四樓叫到一樓來,進了電梯之後,再按往地下三層的按鈕,第二部電梯就順利地往地下室去了。

這個方法,一方面是採用逆向思考、另一方面是採用「分而治之」(divide-and-conquer)。

(A.7) 小企業翻身、然後茁壯成為跨國大企業

台塑集團創辦人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的學歷是小學三年級肄業,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先生的學歷是中國海專,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先生本來的資歷是中學的英文教師,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學歷是哈佛大學一年級肄業,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學歷也是大學一年級肄業。在專業之外,他們究竟憑什麼能夠成大功、立大業呢?

.觀念上想通了什麼?

.還有,掌握了何種竅門?

在學校裡所學到的,傳統上是講「道理」,而商場上的大老闆們在現實社會所掌握的是善於抓住顧客的「心理」,完全超越與顛覆了死板的邏輯推論。

下列公司能夠成功的共同點是什麼?

.初創時期的台積電從當時介於三流與二流之間的製造技術開始迎頭趕上,成為世界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的龍頭;

.早期的聯發科公司從山寨版手機開始打拼天下,成為世界前幾名的手機晶片設計公司;

.阿里巴巴公司成為服務6億多位被傳統銀行忽略的平民百姓。

共通的答案就是以「近似」(Approximation)來優雅地逆轉勝,也就是服務品質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價格與供貨時間都特別地有競爭力,能夠積極地協助客戶擴大市場佔有率。接著由量變來帶動質變,達到擴大市場而居於領先的地位。

(A.8) 圖靈測試(Turing Test)的衍生

人們對於事物的描述,有三個截然不同的層次,分別是最高層次的科學真理(truth),其次是事實(fact),然後是最通行的證據(evidence)、與推論(inference)。後者是我們日常生活裡最普遍遇到的狀況。

在1950年代,英國科學家亞倫.圖靈提出一項大家奉為標準的分辨方法,叫做圖靈測試:「如果專家們分辨不出某項工作是由人類完成、或者由機器完成,就代表機器成功地取代人類完成該項工作。」

在此我們可以使用兩個例子來說明由此衍生出來的測試方法。

第一個例子是在博士學位最後考試的審查會議,與會的審查委員怎麼決定是否讓該位博士生順利及格?

審查委員的組成,包括研究論文的主要指導教授、同一專業領域的其他教授、在歐美大學還會有其他學院的代表教授。博士生對於選定的論文題目與內容已經認真地鑽研了數年,照理說應該比審查委員們還更清楚與瞭解詳細的情形。那麼在論文審查會議,其他學院的教授如何決定該位博士生是否應該及格呢?請注意,歐美大學並不像臺灣的大部份學校依靠計算期刊論文發表點數的方法。

針對上述的問題,國立宜蘭大學的一位教授給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發人深省。大意如下:假設是在英國,一位博士生到其他學院教授的辦公室去接受個別的口試,該辦公室裡有一盞吊燈,內有一個燈泡。教授就發問:「這間辦公室裡有幾個燈泡?」博士生抬頭一看,很有自信地回答:「一個。」此時教授從口袋裡掏出另一個燈泡來,加上在吊燈的一個,總共是兩個燈泡。所以該次口試便算是失敗了。

三個月後,該位博士生又到教授的辦公室去接受口試,教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間辦公室裡有幾個燈泡?」博士生胸有成竹地回答:「兩個。」此時教授兩手一攤,並沒有另外一個燈泡。接著,博士生不慌不忙地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一個燈泡來,剛好湊成兩個,此次口試便順利通過了。當然啦,如果教授還是從口袋裡掏出另一個燈泡來,那麼博士生就不採取動作了。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歐美的博士學位強調的是靈活面對與處理新問題,而非僵化地重複原有的答案。

另一個例子是:學術期刊總編輯面對世界各國許多有興趣徵取擔任副編輯的學者們,如何有效地分辨「誰是真心要投入時間與心力來認真做?誰只想掛著頭銜卻不認真分攤工作?」

各國學者把擔任期刊副編輯當作是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一種榮譽。有些人會真心地投入,可惜又有些人只想沾光而不打算認真地做事。因為副編輯是無給職,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有敷衍了事的人混在編輯群裡,很快地就會影響到其他認真的副編輯,而造成整個團隊的效率與士氣低落。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篩選副編輯人選的把關動作要做得好。

如果只是禮貌性地詢問:「你會認真做嗎?」對方自然客套地回答:「一定會。」所以期刊總編輯就要想出更有效的測試方法來篩選。

其中一種好方法就是請每一位應徵副編輯的候選人,提出數位會熱心擔任審稿的研究人員,由總編輯抽查其中幾位確定其熱心與專業程度。面對這種實戰測試,不打算認真執行的副編輯候選人就會知難而退,免得測試結果很難看。

B. 動手的「折學」、以及動口又動手的「哲學」

傳統的事物,在「對與錯」方面分得很清楚;就像是在市郊的道路上沿著直線前進、只要靠右邊走就好了(如果在日本、英國等地,就要靠左邊走)。而哲學就是處理多元選擇、不同選項都可以接受的情況;就像是在市區內遇到好幾個十字路口、經常要轉彎才能夠到達所希望的目的地。

如何分辨哲學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與專業的醫學博士(M.D.,Doctor of Medicine)的不同?用白話文來講,工程哲學博士做出來的東西,如果和別人的一樣,除非經過授權,就屬於模仿、或者抄襲,會被專利權擁有者控告而抓去關。反之,醫學博士(亦即醫生)如果把病人器官擺放的位置、與其他醫生的作法不一樣,就會被病人控告而抓去關。

(B.1) 「哲學」與「折學」相輔相成

由專業領域的創新「方法」(method)著手,進一步歸納出有系統的處理原則,就可以提昇到「方法論」(methodology)的境界。如果能夠再深入地擴展,就進入「廣義哲學」(generalized philosophy)的範疇,也就是超越了各別專業領域的局限、而達到跨領域的層次。能夠通過如此的層層考驗、並且掌握得遊刃有餘的人,就可以獲得「哲學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學位。Doctor是醫生的意思,所以「哲學博士」就是敢在哲學領域「開刀動手術」,亦即在太歲爺頭上動土的醫生級人士。

理論上是如此。可惜在華人地區,獲得Ph.D.「哲學博士」學位的人,很多還停留在單一的專業領域,他們沒有花時間去搞清楚哲學是怎麼回事!難怪現代的年輕人,不太想攻讀博士學位,因為他們害怕自己被局限於單一領域,未來的路愈走愈窄,造成好的工作職位更難找到。

21世紀是劇變的時代,因為電腦與數位系統的持續快速進步,每十年人與機器的相互關係就要被重新的界定,只要是電腦能夠執行的工作就會被其取代。每一個人的工作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舒適圈內,人生需要不斷地迎接挑戰與打拼。無論是闖入新的職場領域、或者嘗試新的方法,都會遇到挫折,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遇到挫折,也就是處於被困難包圍,只有一處斜坡可以衝上去的逆境,這是在有適當準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預期結果。只要勇敢地面對、並且努力嘗試不同的改良方法,就可以克服困難,順利的走出逆境。從制高點來看,這是屬於「折學」的範疇。年輕人多累積挫折的經驗、以及對應的破解方法,在職場上道路就會愈走愈寬廣。

比挫折更嚴重的情況,就是大失敗,也就是處於四面都被困難包圍,而沒有逃生之路的困境,這是因為超出原先的準備程度而受到太重大的打擊。遇到這種困頓的情況,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留給我們的錦囊妙計就是「採用平常心」(Stay foolish),把期望降到最低,如此四面高牆的坡度就會放緩,讓你找出一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路來。

工商管理碩士(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學員們在暑期會結隊參加在中國大陸的戈壁沙漠健行營隊,接受大自然的挑戰。另外有些學員參加攀岩營隊、登山營隊,去接受其他不同的挑戰。還有,日本人對於公司經理的魔鬼訓練方式,在男生廁所洗小便斗,要乾淨到可以倒入飲用水去生飲,真是不可思議(incredible),也讓人大開眼界。

(B.2) 高等教育學位(Higher Degree)對應於高溫度

富比士雜誌創辦人邁爾康.富比士的名言:「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一顆空虛的心靈改變成開放的心靈」。多麼地啟發人心!

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頒授高等學位,degree(學位)這個字在英文的使用相當地廣泛,包含了數種意思。在此,我們從兩個角度來探討:

.溫度(temperature degree),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廣為流傳的名言:「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態」這個字,由「心」與「能」兩個字組成,代表了心的能量大小。能量,與溫度有直接的關聯。

物質的天然狀態隨著溫度的上升,依序是固態、液態、氣態、電漿態、光。一個人獲得高等學位,從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到博士學位,所表現出來的思考行為,就要有隨著溫度上升的效應。如果學士學位對應於固態想法,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就要對應於流體(液態與氣態)想法,也就是更有彈性,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當然啦,如果有人獲得學士學位,其想法已經對應於流體的彈性,這是再好不過的情形了。

讓我們把物質的天然狀態,與《西遊記》小說的「悟能、悟淨、悟空」角色,還有非線性(nonlinear)問題的現代三大解題方法「深入、淺出、旁通」,做詳細的聯結:

.固態,對應於《西遊記》小說的悟能角色,以及非線性問題的深入方法;

.液態,對應於《西遊記》小說的悟淨角色,以及非線性問題的淺出方法;

.氣態,對應於《西遊記》小說的悟空角色,以及非線性問題的旁通方法。

特別註解:「非線性問題」是電機系等工程領域的說法。在其他領域如經濟學,有採用「非直線問題」的說法。這兩種中文翻譯,是可以互通的。

在非線性問題的五大解題方法,除了深入、淺出、與旁通之外,後兩項是忘我與無我:.非線性問題的「忘我」方法,對應於《西遊記》小說的三藏角色,以及物質的電漿態;

.非線性問題的「無我」方法,對應於《西遊記》小說的如來佛角色,以及物質的光。為什麼是忘我呢?在悟空之後,《西遊記》作者不使用「悟道」,而改用三藏,就是要把「悟」字右邊的吾(亦即我)給忘掉,所以是忘我。到了如來佛,是神的境界而非人了,自然沒有我的因素,所以是無我。

在智能層次的五大進階,

.第一進階是work hard (努力、認真),

.第二進階是work soft (柔軟、有彈性),

.第三進階是work smartly or intelligently (急智/小智慧,或者明智/中智慧),

.第四進階與第五進階是work wisely (恆智/大智慧),以及work magically or incredibly (神來之筆)。

神來之筆,就像港星周星馳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的一幕:降龍十八掌,就是將前面十七掌一起發出來。還有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男主角張無忌跟著太師父張三丰臨時學習太極拳,又故意當場給忘了,這樣子可以讓對手誤判你的下一步招式。

(B.3) 高等教育學位(Higher Degree)對應於高自由度

自由度,是動作靈活與否的關鍵。在數學的規範裡,點是零度,線是一度(或者一維),平面是二度,空間則是三度,而空間加上時間就是四度。

一個有趣的機智問題是:「一條線,牽涉到幾度空間?」

這個題目的竅門在於,只提到一條線,並沒有限制是直線。所以可能的答案有好幾種:.一條直線,自然牽涉到一度空間;

.平面上的一條曲線,則牽涉到二度空間;

.如果是一條立體的螺旋線,則牽涉到三度空間。

21世紀全球化強調的是多元社會、多維思考,以及人才在國際間的自由流動。有三個相通的觀念,就是度(degree 溫度/自由度)、維(dimension)、元(domain / discipline)。所以現代人要有好的機動性、彈性、與柔軟度。如果被擺在不同的位置時,要像幹細胞(stem cell)一樣,可以迅速發揮作用,有再生的適應能力。

無論是溫度、或者自由度的higher degree,就是要想辦法多增加一度空間。拿地面交通來說,市區的街道在上、下班的尖峰時刻很容易塞車,那麼深入地下的捷運系統,就是增加一度空間的方式。利用直升機(或者無人機)來運送,又是另外一種增加一度空間的方式。

能夠找到增加一度空間的方法,自然可以從框架內跨出到框架外,不再受到框架的限制,甚至可以進一步達到沒有框架的境界。在已知的學問裡,有不少實用的例子,例如:

.在土木領域,遇到河流阻隔,可以建橋樑跨接過去;

.在電路板方面遇到其他電線的阻隔,可以用跨接線來連接;

.在半導體晶片方面,可以多加幾層金屬層來協助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