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省思歷史上陶瓷修補術眾多面向

以濕潤黏土塑作成形,過火加熱燒結,是人類將柔軟的黏土經由化學變化轉變成堅固陶器的重要發明。陶器沒有單一的起源,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古代住民都懂得製作陶器。從考古學資料看來,易碎的陶器不符合純粹遊牧民族的經濟效益,所以多在人類定居生活後始普遍製作,因此被視為是仰賴狩獵、漁撈或植物採集營生的舊石器時代,進入到以農業、畜牧為定居生計的新石器時代的標幟之一。

《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擬經由梳理歷史上幾個特定區域補修技藝的具體內涵,進而省思其於文化史上的位置。既觀察了清代宮廷陶瓷修補改裝情況,以及乾隆皇帝對於缺損陶瓷的對應態度和補修理念,也討論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針對中國陶瓷的金工鑲飾和改裝。在廣泛蒐集亞洲和歐洲鋦釘補修術案例的基礎之上,評估了區域間影響交流的可能途徑。另外,還著重討論日本史上所謂呼繼、燒繼和金繕技藝的源流及其對殘缺美的賞鑑風情。

本書作者謝明良教授為藝術史研究所特聘教授、臺大講座、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著有《六朝陶瓷論集》、《中國陶瓷史論集》等專書。

歡迎至出版中心在校內的三個書店參觀選購:(1)校總區書店(圖書館左側地下一樓,電話:02-23659286)營業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7:00;(2)水源校區書店(澄思樓一樓,電話:02-33663993#18)營業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00 , 13:00~17:00;(3)校史館書店(電話:02-33661523)營業時間 : 星期三~星期一9:00~17:00;星期二9:00~15:00,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及國定假日公休。亦歡迎讀者透過博客來、三民、五南、國家書店、誠品、臺灣商務、iRead、TAAZE等網路書店選購。出版中心客服專線:02-23659286;網址:www.press.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