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微型感測中的公民科技與環境資訊解析

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107-1專題講座微型感測中的公民科技與環境資訊解析

鑑於近來「微型感測」在環境治理上的應用愈發受到重視,本系師生也開啟相關的研究與實作,本學期專題討論課程規劃與執行此項期初專題講座,期待透過此講座與論壇,促進跨領域與跨界交流,以開展更多具社會及環境適切性的研究課題與向度。本活動就以下兩個主題進行:(一)微型感測在臺灣的發展與應用、(二)感測資料應用中的空間資料科學。每一個主題邀請一位主講者先進行約50分鐘的專題演講,再請兩位相關業界/或學界專家進行各約30分鐘的實務案例之短講說明。

第一個主題演講,邀請中研院資訊服務處的陳伶志處長擔任主講者,陳處長是臺灣推動空氣盒子參與式感測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該行動作為一個臺灣公民科技的實踐,其豐碩成果深刻影響了臺灣的空氣品質治理樣貌。而搭配的實務案例,則經由宸訊科技及零時空污觀測網,以公務部門及民間這兩個不同的行動者切入,從相關監測的成果流通、視覺化展示與分析等議題上,看到公民科技在環境治理的應用可能。

第二個主題的部分,則是邀請了開放文教基金會,請他們來分享近來積極在臺灣推動的公民科技與開放政府的概念與實踐。而搭配的案例與經驗分享則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透明足跡」計畫及長期研究公民參與環境政策的杜文苓教授。希望藉由NGO的行動與研究分析,討論感測資料開放以及環境治理間的整合議題,同時也找尋空間資訊在相關應用中的積極角色。 鑑於近來「微型感測」在環境治理上的應用愈發受到重視,本系師生也開啟相關的研究與實作,本學期專題討論課程規劃與執行此項期初專題講座,期待透過此講座與論壇,促進跨領域與跨界交流,以開展更多具社會及環境適切性的研究課題與向度。本活動就以下兩個主題進行:(一)微型感測在臺灣的發展與應用、(二)感測資料應用中的空間資料科學。每一個主題邀請一位主講者先進行約50分鐘的專題演講,再請兩位相關業界/或學界專家進行各約30分鐘的實務案例之短講說明。

第一個主題演講,邀請中研院資訊服務處的陳伶志處長擔任主講者,陳處長是臺灣推動空氣盒子參與式感測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該行動作為一個臺灣公民科技的實踐,其豐碩成果深刻影響了臺灣的空氣品質治理樣貌。而搭配的實務案例,則經由宸訊科技及零時空污觀測網,以公務部門及民間這兩個不同的行動者切入,從相關監測的成果流通、視覺化展示與分析等議題上,看到公民科技在環境治理的應用可能。

第二個主題的部分,則是邀請了開放文教基金會,請他們來分享近來積極在臺灣推動的公民科技與開放政府的概念與實踐。而搭配的案例與經驗分享則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透明足跡」計畫及長期研究公民參與環境政策的杜文苓教授。希望藉由NGO的行動與研究分析,討論感測資料開放以及環境治理間的整合議題,同時也找尋空間資訊在相關應用中的積極角色。

時間:10/9 10/16 10:00-12:00 am地點:地理系305教室聯絡人:林慧宜助教(02)33665845、鍾明光email: mkchung843@gmail.com活動企劃:周素卿教授、鍾明光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