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歐洲文化論壇11:歐洲品飲文化

第十一屆台灣歐洲文化論壇於12月15日在臺灣大學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此論壇為2018年四季論壇的最後一場,以「歐洲品飲文化」為題,呼應年初的「飲食、烹飪、人物」主題,也為今年的歐洲文化論壇劃下完美的句點。

歐洲文化論壇召集人、臺灣大學國際長張淑英教授於致詞時表示,台灣歐洲文化論壇自2014年首創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場論壇活動,希冀未來論壇繼續秉持傳承的精神,提供優質的台歐文化交流平台。本次亦邀請到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領事Raniero D’Amuri親臨致詞。D’Amuri領事強調品飲的重要性在於,它給予人們在生活中品味美好時光的難得機會。共享飲品的喜悅就是共享生活美好的喜悅。

本次論壇由台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劉以德教授擔任主持人。劉教授指出,台灣飲品文化深受歐洲影響,而此次論壇旨在探討歐洲三大飲品的歷史脈絡、日常實踐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特邀請法國昂傑大學觀光學院Jean Michel Monnier副教授、高雄餐旅大學食創所蔡倩玟副教授以及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義大利語文專業譯者倪安宇講師,分別主講法國葡萄酒、英國茶與義大利咖啡三類飲品的歷史發展風貌與文化價值,邀請聽眾進入一場品味美學的紳士聚會。

首先,Jean Michel Monnier副教授以「葡萄酒之歷史與文化:法國觀點」為題,介紹法國葡萄酒的歷史與製程。隨著時代的演進,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作為瘋狂縱慾的象徵、中世紀基督教文明光榮的宗教代表到當代法國人的浪漫情懷,葡萄酒角色多變。在二十一世紀,葡萄酒對於法國的觀光、經濟與文化發展上皆有重要貢獻。現今,法國以其專業的葡萄酒產地認證、精緻的法式餐酒搭配與隨之發展出的品酒藝術聞名於世。

接著,蔡倩玟副教授以「茶杯裡外看英國:從貴族儀式、大眾飲料到文化象徵」為題,談論英國獨特的飲茶文化。英國本不產茶,卻以自中國進口的茶葉為範本,在殖民地印度栽植出英式風味茶葉,並以添加糖及牛奶作為其特有的飲茶方式。中國茶原以奢侈品面貌進入英國,直至後期飲茶才變得平民化。現在,茶已深根於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由舶來品搖身一變成為無可取代的國飲。而其豐富的茶文化,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造訪體驗。

最後,倪安宇講師以「由咖啡開始的義大利生活及美學」為題,介紹義大利咖啡的起源與美學。義大利人因其國土地利之便,是為最早認識咖啡魅力和經濟力的歐洲人。全歐洲第一間咖啡館即在義大利重要通商口岸威尼斯開幕。起初的咖啡館為上流社會人士與文人同好的重要集會地,而1993年摩卡壺的發明使得咖啡走入所有義大利人的生活中,徹底改變了義大利人的生活與美學。直至當代,儘管市場上新勢力來襲洶洶,義大利傳統咖啡仍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演講後十分鐘開放問答,內容談及早期病蟲害對於法國葡萄樹栽種之威脅以及後期引進美國加州葡萄樹接枝法等深度議題。本次論壇主辦方也特別準備歐洲進口葡萄酒、茶葉與咖啡,以有獎徵答方式將飲品贈送給與會嘉賓。

論壇最後,由臺大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張淑英教授作結。張教授說道,飲品在人們的生活中儼然成為文化認同的一部分,透過品飲,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也同時開啟。張教授也預告,明年為台灣歐盟中心在台成立十週年,屆時將致力邀請更多歐洲代表前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