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公衛學院 熱帶醫學教育 2.0 -- 病媒管制理論與實務

臺大公衛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39年的熱帶醫學研究所,臺灣光復後因應國家需要,於1951年轉型更名為公共衛生研究所,培訓國家公務人員和衛生防疫人員。自1961年與1985年起分別招收碩士班與博士班學生。熱帶醫學研究所的成立乃延續19 世紀末熱帶醫學之父英國醫師萬巴德 (Patrick Manson) 的醫學昆蟲研究,具體實踐則是在1965年臺灣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所頒發的第一張瘧疾根除證書。

病媒管制是一門重要的環境衛生和疾病預防的課程,從生物學和生態學的角度切入,如同瘧疾是蚊蟲媒介的疾病而非僅是瘴癘之氣一類的環境病。該課程內容含概蚊蟲、蠅類、蚋、蜱、蚤、蝨、蟎、蟑螂和老鼠等病媒,課程重點著重基礎病媒生物學和防治策略。同學們先透過課程講解,反思日常生活環境中的潛在病媒孳擾風險。課程中提供蟲媒傳染病實驗室培養的病媒蚊活體,讓同學深刻近距離體驗和觀察,並透過實作了解其生物特性。此外,也安排實務活動如公衛學院環境巡檢、社區孳生源巡查等,增加勘察尋找孳生源經驗,以及培訓動手清除孳生源的技巧。

病媒管制為公衛學院公衛系的特色課程,除了大學部公衛系學生選修外,昆蟲系、生科系、護理系和研究所選修學生也日益增加。近年來,至公衛學院修習全球衛生和傳染病流行病學之外籍生多元,包括公衛學院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MGH)、雙聯學位(臺大和日本京都大學)和國際三校GIP-TRIAD聯碩士學程(臺大、法國波爾多大學 (University of Bordeaux) 和日本筑波大學 (University of Tsukuba); NTU GIP-TRIAD)等。該特色課程也以專題講座來介紹,內容聚焦臺灣登革熱防疫策略和非洲瘧疾防治實務經驗,透過互動討論和經驗交流,轉化臺灣成功經驗後反饋原鄉國家。

有鑑於2015年南臺灣遭逢嚴重登革熱疫情,在在呈現病媒防治人才培育不足之窘境。行政院遂於南臺灣成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以加強國內登革疫情之防治和研究。為了強化並培育病媒防治人才,本校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亦於傳染病學程中成立病媒防治組,透過多元管道培育國家傳染病防治和教育人才。公衛學院除了病媒管制課程,尚有醫學昆蟲學、環境衛生與蟲媒傳染病及蚊蟲生物學特論等課程。

2017年聯合國推動全球17項永續發展目標(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 Goals),在健康議題中,重要傳染性結核、瘧疾和被忽略的熱帶傳染病,以及肝炎等等。世界衛生組織推動之2017-2035年全球病媒控制策略,特別強調瘧疾和登革熱之防治。瘧疾為當今全球最嚴重的蚊媒傳染病,其次為登革熱。根據統計,每年全球超過二億人感染瘧疾,多達45萬人死亡,死亡人口主要集中在沙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據估算:每30秒就有一名小孩因瘧疾感染而死亡,其嚴重程度不容小覷。臺灣登革熱疫情程度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此外國家南向政策亦程度上扮演重要關鍵因素。

臺大公衛學院推展全球衛生,積極扮演臺灣公共衛生領導的角色,具體回應國際社會責任和國家需求,該課程不僅延續熱帶醫學研究所的精神,更從最傳統基礎的學科培養病媒控制和蟲媒傳染病的防治人才,不僅有助於國內蚊媒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推動,對於深陷熱帶疾病和蟲媒傳染病的國家更是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