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頒獎典禮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一晃眼也進入了第九屆,此次的幾個主題緊扣了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在這些問題背後,道德是否仍然扮演了一定的重要性。誠然,很多現代問題看似是隨著民主制度的發展或者科技技術的進步後所產生,但這些問題的背後,關係著人文精神核心的個人美德是否重要?或者說道德不再是影響這些問題的重要因素?這一屆的主題「重返美德」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學子們反思道德、社會和科技之間的關係。

典禮的嘉賓們為桂冠獎的舉辦和參賽者的踴躍投稿獻上了祝福和讚賞。哲學系梁益堉主任指出:哲學思考反映在寫作上,期許臺大的學生不只具備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能對長久價值進行深入、準確的討論。桂冠獎的題目領域也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有一些是古希臘、中國的戰國時期就為當時的思想家們所關注,如道德與快樂之間的關係;有一些則是前述的傳統議題與當代問題的對話,如道德與科學的關係、民主社會的執政者私德、假新聞被限制的正當性。這些問題本身或許一句話即能帶過,但是認真對其剖析,每個都需認真對待和檢視。

梁主任也提到,此次桂冠獎與往年不同的特別之處在於設立了「潛力獎」,以鼓勵參賽者們精益求精,願意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予以思考。接著,前校長李嗣涔教授在致詞時以個人經驗談到:法國高考要考哲學論述,此代表了國家重視理性思維、邏輯思考,也反映社會的文明。而過去一位英國物理學家與骨科醫生發表大腦科學理論,挑戰了自笛卡兒心物二元論以來就無人敢輕易碰觸的意識科學,但一位哲學家卻以哲學觀點、靠著一張投影片指出了該理論中的疑點。這讓李前校長留下深刻印象,也認同哲學思考的潛能,並再次為桂冠獎的舉辦獻上祝福。

在典禮的會場中,入圍者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名次,這使得現場的氣氛雀躍中又帶著一絲緊張。但隨著開場表演的吳沛芸與鄭百恩同學獻上「碼頭姑娘」,目光的凝聚、吉他伴奏的弦聲輕柔地響起、歌手輕輕的擺動身軀、歌聲婉轉,淡淡地哀傷中又帶有著幾分期許,現場原先的那份緊張也隨著歌聲飄盪而消散。緊接著是郭易非同學帶來的夜曲與卡農,他投入的神情與精湛的技藝更是頓時捕獲全場注意,特別是卡農神來一筆地變奏,曲風一轉便將不同曲目結合,又讓原本恬靜的旋律轉向了積極高亢,每次的轉變銜接恰到好處,幾分鐘的表演裡就帶來多層次的體驗和感動。

緊接著,是人文組頒獎:「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評審是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傅浩政教授,他指出當代民主投票的傾向,候選人私德確實成為人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容易成為競選時攻擊的標的。此次入圍者論證有深度,能說明私德與公共利益之聯繫,也期許桂冠獎中同學們的想法能激發別人的思考,影響更多人對此議題關注。另一位評審是本校哲學系林明照教授,他指出自由民主強調法治與制度的完善,有時忽略了個人品質所造成的影響。他鼓勵我們思考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關係、道德能力在公共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人作為政策的執行者是否也是制度完善的一個條件。人文組的首獎得主是哲學系碩士班一年級的汪旻寬同學,他在致詞中感謝桂冠獎以及評審的肯定。他在致詞時指出,民主社會不應該用特定道德價值觀來約束執政者,也不應期待他成為終極指引,人們也應該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尋求答案。

接下來是自然組:「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的頒獎,評審梁益堉教授認為此次入圍者以例子增進說服力,也表達正反雙方立場,值得讚揚。不過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於太快下結論,有些例子過於冗長而流於瑣碎。他也鼓勵我們可以多思考科學理論、科學精英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因為對議題形成共識仰賴於此。另一位評審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陳舜文教授指出:如果我們僅從自然科學、化學等科學研究,似乎常常陷入「實然推不出應然」的結論。但換種思考方式,我們可以嘗試納入社會科學考慮,因為此領域涉及了人類心智反應的研究,可以視為科學與倫理學的交集,以回應倫理學問題。最後他也以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致詞,鼓勵未來的參與者不要盲目相信教科書與過去的說法,並勇於挑戰艱難的問題。雖然此次自然組首獎從缺,但也送出了第一個潛力獎,以鼓勵同學們的思考。

接下來的社會組:「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頒獎,由評審社會系簡妤儒副教授說明:這次參賽者表現了對於台灣社會現象與國際處境的深入討論,也討論了假新聞的定義與立法管制的爭議,也有較多參賽者關注立法是否會與言論自由衝突。第二位評審是哲學系的王榮麟副教授,他認為假新聞的危害之重,也對現今哲學系學生造成挑戰,因為即使邏輯訓練再好,也必須建立於事實才能推論。假新聞越來越真假難辨,可能危害重大公共利益、造成族群衝突,甚至影響人民選舉的自由,已經不只是不道德的問題而已。社會組的首獎則由哲學系四年級的金德翰同學摘下,他認為假新聞的危害確實嚴重,而立法雖有一定正當性,但也不見得是最佳解,所以有必要讓對話繼續進行。

最後一個獎項的生命教育組:「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第一位評審是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陳彥元副教授,他指出題目確實不易發揮,但也勉勵參加桂冠獎的同學藉由此次機會同時進行表達訓練和思考訓練。第二位評審哲學系陳志強助理教授則指出道德與快樂的兩難,一個是必須遵守的原則,另一個是每個人內在的追求,兩者有時是衝突的。此次同學們對此議題的回應相當多元,有人訴諸古希臘哲學家,有人參考了中國的諸子百家,更有人引用當今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也讓古今中外得以有一對話的機會。生命教育組首獎則由工管系二年級方律元同學奪下,他認為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採取立場,但在為選擇感到茫然的同時,透過思考可以讓我們為自己的立場找到理由。透過對話,我們也能聽取別人立場,再藉由資料蒐集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有道理。思考也不應停留在寫作與比賽上,更應該嘗試去改變社會上的不公,並關注重大議題。在生命教育組,桂冠獎也送出了第二份潛力獎。

除了頭戴桂冠光環的得獎者,為整個活動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從主持人與表演者,到禮賓與接待人員,還有攝影師與場控人員,都是承辦單位哲學系的師生。除此之外,會場充滿巧思的佈置、精美的海報與邀請卡、乃至於精緻的茶點也都是由哲學系所包辦。我們之所以有機會對這次的問題進行反思,重新探討道德與各個領域的關係,皆有賴於他們在背後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讓活動能夠圓滿落幕。

最後,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的得獎作品都會集結成冊出版,有興趣者可至臺大出版中心選購、或者至圖書館借閱。我們期待哲學桂冠獎能持續推動哲學思考與社會關懷,繼續為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