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第25場跨領域學術交流會—理學院 量子霸權、減碳催化、心理學與法律供述

為促進各領域之交流,本校推動跨領域交流會,由各學院輪流舉辦,邀請校院主管及各院教師參加,促進各院間研究領域的認識,以及跨領域合作的機會。理學院於本(108)年9月24日接棒辦理本學年首次的「國立臺灣大學跨領域交流會」,自104年7月2日由醫學院主辦第一場至今,本次已是第25場。交流會於下午5時假本校校總區天文數學館舉辦,與會人員包括管中閔校長、羅清華、陳銘憲、周家蓓、張上淳四位副校長、丁詩同教務長、李百祺研發長、沈瓊桃學務長等校級主管、附設醫院的陳石池院長、各學院院長以及各院師長、秘書等近百人。

理學院共有7系4所1學位學程7中心,教研領域涵括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心理)、地球科學(地質、大氣、海洋、自然地理)與社會科學(心理、人文地理環境資源),考量理學院特色以及與各學院跨領域合作的可能發展,本次交流會精心安排三項跨領域主題,講題為: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量子霸權何時到來?(物理系張慶瑞教授主講)、”親臨”化學反應的發生現場(化學系陳浩銘教授主講)、如何避免錯誤供述─心理學與法律之整合(心理系趙儀珊教授主講)。演講主題與跨域合作研究有關,亦與日常生活密切關連。

張慶瑞教授以「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和木蘭詩的「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深入淺出地譬喻量子運算迥異於「非0則1」的傳統電腦邏輯以及所謂的「量子糾纏」的真義。近期公布的53量子位(2的53次方位元)量子電腦,其運算能力可在200秒內完成傳統計算機需時一萬年處理的問題,如此巨幅躍升的運算能力將影響密碼學、金融、人工智慧、化學、能源等領域。

陳浩銘教授接續著能源相關的化學反應,在同步輻射中心開發獨特的「X光臨場分析技術」,並運用適於電化學溶液環境的多種光學與電顯方法,在發生反應當下,即時鑑定所合成的超高效率催化劑的結構與性質。對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的催化研究,釐清反應關鍵為高氧化價數的催化中心。而產物一氧化碳可以與既有商業化製程組合成燃料,達到將溫室氣體轉換為能源的零排放碳循環。

第三場的主題是可成為法庭判決證據的自白與供述,趙儀珊教授主講的內容著重於合理的詢問方法以降低錯誤供述、證詞前後不一的情形。特別是當弱勢方是孩童時,其語言溝通能力、對問題的理解、受到誘導或暗示等等,容易使得其證詞受污染。雖然司法人員有套標準詢問程序,但宜配合個別差異而採用適合的詢問方式。除了發展我國詢訊的實證研究、改善案件的處理流程,這個領域也需要語言學、社工、醫學、社會學、機械與公衛專家的合作投入。

演講後吳俊傑院長邀請與會人員合影,隨即於1樓大廳餐敘,以自助餐形式,便於與宴者交流,另由本院系所主管與各學院與會者,在用餐中持續交流互動,促進彼此的認識與合作交流的機會,期盼對彼此領域的認識能持續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