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講堂登場 農家子弟的斯德哥爾摩之路

一位出生英國蘇格蘭的農家子弟,是如何成為桂冠等身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MOST Center for Global Affairs and Science Engagement,GASE)與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合作,於12月6日在臺大校總區綜合教學館舉辦「四季講堂-冬季場」,邀請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西北大學Stoddart教授主講《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講述他的成長經歷、研究成就,以及如何取得成功的訣竅。

此場講座報名狀況踴躍,超過700位大學師生、師大附中科學班學子前來聆聽,親炙大師風采。臺灣大學副校長、GASE計畫主持人周家蓓介紹,GASE四季講堂系列是為增加國內學術界與產業界於科研領域上的國際視野,因此邀請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獎項得主及國際科研大師進行的專題演講。臺大通識教育論壇的「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則是邀請各領域卓越人士和學生分享寶貴人生經驗。Stoddart教授主講《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作為本年度這兩場講座的最終場,為這今年兩系列講座畫下完美句點。

Stoddart教授出生在物質極度匱乏的二次大戰期間,出生時連原本醫師都不看好他能夠存活。Stoddart教授的童年時期在英國蘇格蘭一處沒有現代設施的偏遠農莊渡過,食物、衣物和石油(瓦斯)都必須配給,沒有電力設備,直到18歲的時候,家中才有穩定的供電。為了讓自己有事情可忙,他玩拼圖,因此訓練出了化學家所需要的一個技能:辨認形狀以及觀察它們如何被連接在一起。

此後,Stoddart教授陸續前往愛丁堡、加拿大求學,1970年起,先後在英國雪菲爾大學、伯明翰大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西北大學任教並從事科學研究,不僅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榮獲諾貝爾獎榮耀;治學嚴謹,門生滿天下。Stoddart教授曾多次來臺演講,貴為大師卻毫無架子。他鼓勵年輕學子,跳出既有的思考模式,不要畏懼錯誤,勇於嘗試新領域。